【史料珍贵!严禁转载!非法转载负法律责任!】

如欲转载本版珍贵照片,请注明摘自“苏联主义网”字样,或向站长提出申请,说清用意即可使用

第1部 第2部 3列宁专集 4十月革命专集 5斯大林专集 6十月革命节专集 7赫鲁晓夫专集 8勃烈日涅夫专集 9战胜法西斯专集 10苏联宣传画专集1 宣传画专集2 11苏联勋章专集 12名人头像专集


>>>苏联名人头像专集第一集(列宁斯大林时期) 第二集(赫鲁晓夫勃总时期)>>>





Yakov Sverdlov斯维尔德洛夫 组织能力极强,和列宁和捷尔任斯基一样,是个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革命者, 他在十月革命期间八方联络,是他保证列宁的路线贯彻到全俄,让各地苏维埃统一行动。 革命成功后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苏联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1918年列宁遇刺后由斯唯尔德骆夫亲自实践"红色恐怖"的方针。 1919年斯唯尔德洛夫突然去世后,全体领导人大为悲痛,列宁在苏维埃大会说:“斯唯尔德洛夫不在了, 对苏维埃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以后要另外组织一个几十人的机构才能完成他一个人的工作”

Gregory Zinoviev季诺维也夫 1917年10月十月革命时发生过动摇,但仍然被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革命胜利后继任此职。11月 他到乌克兰组织反对拉达的斗争。同时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1918年1月出任 彼得格勒保卫革命委员会的主席,2月成为彼得格勒劳动公社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 席。在布列斯特冲突期间坚定地站在列宁的立场上。稍后是红色彼得格勒抗击尤登 尼奇进攻的组织者,第7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1919年担任共产国 际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是他此后10年的主要工作。在党的第七和第八次代表大会上 作了中央委员会的政洽报告

Lev Kamenev加米涅夫 加米涅夫十月革命前是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真理报》编辑之一。加米涅夫宣布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宣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并成为俄罗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因参加布列斯特谈判代表团,将此任交给 斯维尔德洛夫担任。1918年任莫斯科苏维埃主席;1919年任国防委员会驻国内战争 前线的特别委员。1922年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列宁去世后任劳动和国防委员会主 席。列宁患病期间将自己的私人档案交给了加米涅夫,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 列宁研究所,加米涅夫任所长。

bukharin布哈林 1912年夏天他在波兰克拉科夫首次与列宁相识。 在多年的交往中,他们在理论上发生过分歧甚至争论和争 吵,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很深的友谊。列宁曾经赞扬他是“ 革命的金娃娃”。在“政治遗嘱”中, 列宁称赞布哈林“ 不仅是党的最可贵的和最伟大的理论家, 他也应当被认为 是全党所喜欢的人物。”布哈林多才多艺,他的爱好十分 广泛,他与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 他还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这在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俄 罗斯都是很高的荣誉。“小布哈儿”和“布哈尔其克”是他的两个伲称。

日丹诺夫是曾经是斯大林最宠爱的理论家,在基洛夫遇刺后长期担任列宁格勒市委书记。战后他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开展了一系列整肃文艺的运动。他在49年很年轻就逝世了,由马林科夫接替他成为斯大林有可能的接班人。他刚死就开始了所谓列宁格勒案件,在马林科夫的授意下清除了日丹诺夫在列宁格勒的亲信,库滋捏左夫、沃滋捏先斯基先后被害,只有柯希金幸存。 拉夫连季.贝利亚:苏联元帅,参加了伟大的卫国战争,领导研制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靠在格鲁吉亚肃反起家,作为叶诺夫的继承人,一改叶诺夫肆意滥杀的风格(改成有选择的清洗),在1939-1953主管肃反工作,结束了大清洗的高潮,维持了苏维埃国家的稳定,做好了大战准备。曾经第一个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在斯大林逝世后3个月后,在从东德镇压反苏暴动回国后,被以前的同事们怀疑是要夺权,被逮捕后以叛国罪枪决。

Alexei Rykov李可夫

Plekhanov普列汉诺夫

Mikhail Kalinin加里宁

Dzerzhinsky捷尔任斯基

Krestinsky克列斯廷斯基

Ivan Smirnov斯米尔诺夫

Kollontai柯仑泰

radek拉迪克

安德列耶夫

叶努基泽

古比雪夫

薇拉,查苏利奇

Adolph Joffe越飞

RosaLuxemburg罗莎.卢森堡

Inessa Armand印捏萨.阿尔曼德

Elena Stasova斯坦索娃

ntonov-Ovseenko奥弗申科

Moisei Uritsky乌里茨基

minrsky明仁斯基

norgan诺根

lunacharsky卢那察尔斯基

crelco克雷连科

Bubnov布勃洛夫

Shlyapnikov施略普尼科夫

Sergei Kirov基洛夫

Rakovsky拉科夫斯基

Ordzhonikidze奥尔忠尼启则

StepanShaumyan邵武勉

邦奇--布鲁耶维奇

法布里奇乌斯

柯托夫斯基

夏坚科

Anastas Mikoyan米高杨

malenkov马林科夫

Vyacheslav Molotov莫洛托夫

beria贝利亚

Bulganin布尔加宁

Vyshinsky维辛斯基


androbov尤里.安德罗波夫

kosygin阿.尼.柯西金

 

  雅可夫·米哈依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领导人之一,列宁的亲密战友。

  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于1885年俄历5月23日(公历6月4日)诞生在下诺夫哥罗德(现在的高尔基市)一户破产的手工业家庭里。他的父亲米哈依尔·伊兹拉伊列维奇,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位勤劳而精通雕刻手艺的匠人。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的母亲叶利扎维塔·索洛莽诺夫娜是一位能干而又聪明的主妇。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人运动正在兴起,因此,雅,斯维尔德洛夫很小的时候,就受到革命的影响,憧憬着投身于革命斗争,以铲除周围那些专横的、不公平的现象。

  1900年当雅·米·斯维尔德洛夫15岁时,由于他母亲病逝,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为分担家庭的重担而外出谋生,先后在堪那文诺和奇斯托波利作过药店的学徒。1901年在俄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回到了家乡投入了运动,并成了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党员。列宁创办《火星报》后,他就把《火星报》的宗旨当作自己的箴言,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他的活动曾受到《火星报》的关注和赞许。1901年12月20日《火星报》曾报导说:"这位尚不满16岁的少年革命家首次在布尔什维克队伍中知名"。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受下诺夫哥罗德和梭尔莫沃党组织的委托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1902年春为受监视的大学生柳里科夫的牺牲,组织了几百名工人参加的政治示威。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他为维护列宁的纲领和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原则而斗争,在短短的几年里他曾被沙皇当局多次监禁,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在斗争中他逐渐成长起来。

  1905年俄国爆发了革命,这年年底,21岁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被派往乌拉尔地区,加强那里的工作,以便促使党的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由于他的出色的活动,不仅使叶卡特林堡委员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迅速改观,而且他自己也成了那里工人所熟悉的组织者和演说家。列宁对斯维尔德洛夫的初期革命活动和他的献身精神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当他还是一个青年时,"就全心全意地从事革命了"。

  1906年,雅·米·斯维尔德洛夫按照党的指示,巡视了乌拉尔各城市的党组织,2月在叶卡特林堡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成立了乌拉尔省党委会。为乌拉尔地区的革命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是年6月,斯维尔德洛夫在乌拉尔省城皮尔姆被捕。在狱中,他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继续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和革命失败后党内的沮丧悲观动摇情绪作斗争,表现得异常坚强和自信。

  当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纵使我们在这残酷的斗争中只剩下几个人,虽然我的手和脚都被钉上镣铐,虽然他们经常剥夺了我的食物和自由呼吸,可是,我要向你宣誓,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只要我的血还在奔流,我绝不停止斗争,并且我相信,我坚决相信,我们一定能把斗争进行到胜利,我们一定胜利,因为全世界的劳动者都在支持我们"。在度过了三年的囹圄生活之后,他于1909年9月出狱。党组织立即派他去莫斯科,帮助州委和莫斯科工业区党委开展工作。三个月后又为沙皇政府逮捕,被判四年流刑,放逐到纳利姆边区。1910年,他从流放地逃出,并很快同列宁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他到彼得堡工作,整顿和重建被破坏的彼得堡组织,并加强布。尔什维克在党的合法报刊《明星报》中作用。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当年10月他再度被捕,又一次判处流放纳利姆边区四年的徒刑。在流放期间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被1912年1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选为中央委员。从流放地逃出后,当年12月受列宁的委托参加《真理报》和中央执行部的工作,还担负彼得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13年2月,由于奸细的出卖他又一次被逮捕,先是关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后被判处流放五年。被押送到距北极圈80俄里的库尔卡村去,直到1917年2月革命的胜利。在长期的秘密工作中,他十四次被捕,12年是在监狱和流放地度过的,正是这种艰苦生活,磨练出了一个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对革命事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和始终如一的忠诚,无论是在秘密斗争或日常斗争中从不脱离群众,从不离开俄国战斗的无产阶级行列。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他十分珍惜时间,他把每一分钟都用作对革命有益的事情。

  二月革命胜利后他很快返回彼得堡。4月,又奉命去乌拉尔,筹备并指导了乌拉尔省党代表会议。4月16日,他为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四月全俄会议回到了彼得堡,在这里他第一次会见了他久已仰慕的列宁。在这次会议上,他和列宁都被选人五人组成的代表会议主席团,并被连选为中央委员,负责中央书记处和组织工作。从此,他同列宁一起为争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还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在会上作了组织工作报告。8月,他与斯大林同志被选人中央核心组。后与捷尔任斯基等同志组成组织局。十月革命前夕,他多次主持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指示。工0月16日(公历29日)在党的中央扩大会议上,被选为领导武装起义的党总部委员。10月25日(11月7日),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了胜利。次日(公历11月8日)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17年11月8日(公历11月21日)当选为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此后,他更频繁地参与党和国家的国务活动。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他与列宁共同签发了许多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粉碎阶级敌人进攻的重要法令。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难的时期,他常常亲临前线和深入某些地区掌握第一手材料,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30日,俄共(布)中央决议制定苏维埃第一部宪法,他被选为制宪委员会委员。此后,他还筹备和主持了全俄苏维埃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中央组织工作报告和政治工作报告。斯维尔德洛夫是个非凡的组织家。列宁称赞他是具"有非凡的组织天才的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各条战线都需要干部,斯维尔德洛夫挑起了组织工作的重担,他熟悉干部,了解干部,并善于把各种人才放在适当的岗位上。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负伤后,斯维尔德洛夫又代为主持人民委员会一切事务工作。他以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告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书。号召人民保持镇静,加强团结,给反革命以致命的打击。斯维尔德洛夫始终坚定地站在列宁一边,捍卫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原则,在反对孟什维克取消派、反对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同"左"派共产主义集团及托洛茨基破坏行为的斗争中,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精神。

  1919年初,斯维尔德洛夫频繁地参加了一些地方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会议。3月2日出席了在哈尔科夫召开的第三次乌克兰共产党代表大会,6日出席第三次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同一天乘车返莫斯科。此时他已经染上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但途经各大城市寸仍带病与当地党和苏维埃干部会面,了解情况,指示工作。7日抵莫斯科后,体温已高达39℃,但次日仍出席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会议,主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并十分关心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的筹备情况。10日病情开始加重,16日病情进一步恶化,竟夺去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命,逝世时年仅34岁。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人民于3月18日这个纪念巴黎公社英勇起义的日子里,安葬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家。列宁发表的演说表达了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贡献的高度评价和深深的悼念之情。列宁指出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同志是革命者忠于自己事业的永恒象征。他是一切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苏联军事家,苏联党和国家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

  1877年9月11日,捷尔任斯基诞生于俄属波兰维尔诺省(今明斯克州斯托耳勃齐区)奥希米扬内县捷尔任诺沃小庄园里的一个小地主贵族的家庭,犹太人。1887年8月,入维尔诺第一中学学习。1894年秋,加入维尔诺社会民主主义小组。1895年秋加入了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参加该党的国际主义左翼,领导维尔诺手工业和工厂徒工小组。1896年4月,从维尔诺中学自愿退学。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897年3月,捷尔任斯基在维尔诺转移到科夫诺从事革命工作,出版第一期波兰文地下报纸《科夫诺工人报》,并领导了阿列克索特(科夫诺市郊区)的罢工斗争。1897年7月,因叛徒告密第一次被捕,判处3年流放。1899年8月,从流放地维特亚卡省秘密逃回到维尔诺,后转到华沙。在这里继续从事工人运动,成立"社会民主党工人联合会";赴维尔诺就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实行统一事同维尔诺组织商谈;被选人(中央)组织总部。1900年1月,捷尔任斯基再次被捕,判处五年流放。1902年6月,在流放途中逃跑,回到华沙,再到国外。8月,参加了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柏林召开的代表会议。会议根据他的倡议决定成立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国外委员会并出版党的机关刊物《红旗报》。捷尔任斯基被选为党的国外委员会委员。

  1903年7月,捷尔任斯基参加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出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实行统一的决定。捷尔任斯基被选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总执行委员会委员。

  1906年4月,捷尔任斯基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第一次见到列宁。12月被捕。1907年5月中,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5月底,捷尔任斯基被保释出狱。1908年4月,又遭被捕,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1909年底,第三次从流放地逃出,他秘密回华沙,然后赴柏林。此后,秘密地到克拉科夫、华沙、罗兹等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12年9月,他第6次被捕,被判处3年苦役。1916年5月,被莫斯科高等法院判处6年苦役。19l7年二月革命后获释。

  1917年8月,捷尔任斯基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核心小组成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处理党的全部组织工作。10月16日,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扩大会议上被选为党中央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成员。十月武装起义时,负责斯莫尔尼宫与起义军的通讯联络,积极参加了攻打冬宫的组织工作。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上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12月20日被任命为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

  1919年3月,捷尔任斯基任俄罗斯联邦内务人民委员,同期,以俄共(布)代表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8月,被任命为肃清红军反革命破坏活动的全俄肃反委员会特别处主任。9月任莫斯科市防御委员会委员。1920年1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授予他红旗勋章。4月,俄共(布)中央选举他为中央组织局侯补委员。5月被任命为西南战线后方司令。7月,成为出席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俄共(布)代表团成员。8月,被任命为西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1年1月,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改善儿童生活委员会主席,3月,任莫斯科改善工人生活委员会主席。4月,任交通人民委员兼任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领导职务。1922年2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政治保卫局主席。1923年7月,任苏联劳动国防委员会委员,11月任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局务委员会主席。1924年2月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兼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主席。他曾多次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和执委会全体会议。在党的第五次到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0年4月起为中央组织局候补委员,1924年6月起为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到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全俄(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6年7月20日,捷尔任斯基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发表反对党内反对派的讲话时,心脏病突发而猝然逝世。葬于莫斯科红场。

 

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布哈林,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曾任联共(布)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

  1888年,布哈林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小学教师。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布哈林在四岁半时就会读能写,喜爱绘画和自然科学。1905年,还在中学读书时,布哈林就参加了中学生的革命组织。1906年加人了布尔什维克党。1907-1908年担任了莫斯科地区的宣传员,同时还进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09-1910年间因参加革命活动曾三次被捕,最后一次,在莫斯科关押了几个月之后被流放到奥涅加。不久,布哈林就从流放地逃往欧洲,从此开始了为期六年的国外侨居生活。1911年10月侨居德国的汉诺威,1912一1913年冬移居奥地利的维也纳。在这期间,他不顾生活困苦,每天到图书馆学习,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还到维也纳大学听经济学课,写批判奥地利经济学派和俄国司徒卢威的文章,同时还参加了当地的工人运动。后来,布哈林回忆说,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补充了自己的基本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了几门外语,同时还获得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知识。1912年秋,布哈林在克拉柯夫初次会见列宁。由列宁推荐,布哈林开始为《真理报》、《启蒙》杂志写稿,从此,开始了他系统的写作活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布哈林被奥地利当局指控进行"间谍活动"并被逮捕,经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袖作证后,被驱逐到瑞士。在瑞士寄居期间,布哈林完成了他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的写作。这是先于列宁研究帝国主义的著作。列宁在看过这本书的手稿后,给了很高的评价并为这本书写了序言。1915年7月,他秘密到瑞典。在这里布哈林与齐美尔瓦尔得左派建立了联系,可是不久因参加反战活动布哈林被瑞典当局逮捕。在斯德哥尔摩监狱关押了一个半月以后,被驱逐到挪威,后来又从挪威到丹麦。就是在这种到处流亡的情况下,布哈林也没有中断过他的理论研究,1916年10月,布哈林又完成了《帝国主义国家理论》一书的手稿。这本书对社会主义者研究国家问题有较大的影响。

  1916年10月,布哈林秘密到达美国。在美国停留的时期,曾编辑过《新世界报》并在美国各城市进行过宣传旅行,同时,还在美国社会主义左派形成中与托洛茨基立场进行过斗争。在获得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的消息后,布哈林即取道日本回国。

  回国以后,布哈林定居莫斯科。不久被选为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委员,编辑《社会民主党人报》和理论刊物《斯巴达克》。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准备和实现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布哈林是这个城市起义领导机关的核心成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哈林成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和《真理报》编辑。

  十月革命后,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布哈林同列宁发生了分歧。1918年初,布哈林组织了一个"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以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德国进行革命战争。布哈林的错误立场曾使新诞生的苏维埃国家处于极端危机的境地。在列宁的批评教育和耐心帮助下,布哈林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关于这一点布哈林后来写道:"在我的政治生活最主要阶段中,我认为有必要提出,布列斯特时期我领导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极大的政治错误。"

  1920年,在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发生了工会问题争论。这个争论是由托洛茨基挑起的。在争论中布哈林回避当时的主要矛盾,站在了调和两种不同意见折衷("缓冲")的立场上。列宁严厉地批评了布哈林的立!场,认为他的说法在理论上是折衷主义,在争论中起了"最恶劣、最有害的派别活动的帮手"作用。

  列宁的这个批评对布哈林是起了作用的。如果说在这之前布哈林在一些问题的观点上同托洛茨基是一致的话,那么,在工会问题争论之后,就同托洛茨基分道扬镳了。在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布哈林成了批判托洛茨基派的主力、联共(布)党的重要决策人物。

  布哈林是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在共产国际建立之前,布哈林受列宁委托参加了筹建工作。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布哈林被指定为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的报告人。大会结束时被指派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执行局领导人之一。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共产国际副主席,以后的几次大会都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布哈林不仅积极地参与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同时还帮助了德国、法国、日本、挪威、中国等共产党内一些问题的解决。他还为共产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例如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1928年7月)所通过的《共产国际纲领》,就是由布哈林起草的。他对巩固和完善各国共产党这个国际组织做了许多工作,成为列宁在国际活动方面的重要助手。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在联共(布)党内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时他所考虑和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在欧洲革命延缓的情况下,在经济和技术落后的俄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布哈林同当时联共(布)党内的其他领导人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首先是同托洛茨基等人的分歧。

  托洛茨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等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出了超工业化计划。他们主张加快发展工业。其实质是用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晶价格、增加赋税等剥夺农民的办法来发展工业。布哈林反对这种错误的做法。认为,如按托洛茨基的主张去做,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为了驳斥托洛茨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超工业化计划,布哈林写了嫁对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批判》、《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苏维埃经济的新发现或怎样工农联盟》、《到社会主义之路和工农联盟》等一系列著作。布哈林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以下主张:1、解决工业发展缓慢问题,必须从发展农村生产力着手。关键是把农村经济搞活,把新经济政策推广到农村去、只有农村富裕了,有了市场,工业才能得到发展;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逐步实行农业合作化,先组织消费合作社,等条件具备后再转到生产合作社。通过这种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地发展过程,吸引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他反对过早地实行农业集体化;3;在发展速度上要保证长期的高速度,反对一开始就不顾现有的客观条件与可能,盲目地追求指标,要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4、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上;注意发展轻工业,使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达到完美的结合;5、在对待新资产阶级和富农上,布哈林主张少一点行政压制,多一点经济斗争,更多地发展经济周转,使他们的经济通过银行等手段"长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反对只限于使用镇压的斗争手段。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辩论中,布哈林同斯大林一起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列宁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了当时党内外有声望的领导人之一。

  1928年初,国家在收购粮食方面遇到了新的困难,党中央政治局为此采取了非常措施。布哈林认为,党中央采取的非常措施是对农民进行"军事封建剥削",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中和在政治局会议上,他多次说明了自己的主张。这样,布哈林与斯大林之间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分歧,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1928年11月,党中央政治局认为有必要派出中央代表监督布哈林等人的工作,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三人提出辞职。政治局不同意三人的辞职,认为这是放弃革命,向敌人投降。

  1929年4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公开点名批判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宣布他们是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集团。这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事件》的决议,决定撤销布哈林在《真理报》和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1929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第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布哈林同志的决议》,解除布哈林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的职务。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又撤销了布哈林的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

  1930年布哈林降职担任计划科研工作规划局局长职务。在这以后,布哈林很少公开露面和写作。1934年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仍保留了布哈林的中央委员的职务,从这个时候起他担任了苏联政府的机关报《消息报》的主编,1935-1936年间,布哈林参加了苏联新宪法的制订工作。他曾是宪法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1936年又被派往法国巴黎购买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档案材料。可是,没过多久,宣布布哈林与叛国案有关,1g37年2月布哈林被捕人狱,1938年3月被判处死刑。

 

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季诺维也夫,俄国工人运动和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共产国际前期的领导人,后来成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的一个重要代表。

  1883年9月11日,季诺维也夫出生在乌克兰的耶利扎韦特格勒(现为丛洛夫格勒)。季诺维也夫的父亲是一个以经营奶牛为生的小牧场主。季诺维也夫从小未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十四、五岁起就靠自己的劳动为生。他先是教书,后来又在两家大商行里当办事员。

  十九世纪末,季诺维也夫便开始在南俄投身于工人运动。1901年,季诺维也夫加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年,季诺维也夫由于受沙皇政府迫害而被迫出国。他先在柏林,后到巴黎,以后又去瑞士的伯尔尼。在这些城市里,季诺维也夫积极参加当时国外的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的工作。1903年,季诺维也夫在瑞士第一次会见了列宁,并第一次结识了普列汉诺夫。

  1903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季诺维也夫从一开始就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从此,他同列宁开始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合作。

  1903年秋,季诺维也夫被派回俄国南方。在那里,他在"火星派"组织中工作,参加了同"经济派"的斗争。1904年底,季诺维也夫因治病再次出国,并考入伯尔尼大学,学习化学。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国外委员会的工作。

  1905年"1月9日事件"爆发后,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吸引季诺维也夫返回俄国,在总罢工的高潮中回到彼得堡,参加当地党组织的工作,还到喀琅施塔得组织水兵起义。1906年春,季诺维也夫被选进党的彼得堡委员会。1907年5月,季诺维也夫作为彼得堡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党的伦敦代表大会。在会上,他是当选的六名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之一。从这时起,直到"27年10月止,季诺维也夫是党的历届中央委员。1907年9月,党的中央委员会决定在彼得堡秘密出版中央机关刊物《社会民主党人报》,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被选进编辑部。

  1908年春,季诺维也夫在参加秘密报纸的编辑部会议时,被沙皇政府逮捕。由于警方没有掌握季诺维也夫的重大材料,不久便将他释放。1908年夏,季诺维也夫再次流亡国外,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才得以回国。

  在国外期间,他在列宁的领导下,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无产者报》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的工作。此外,季诺维也夫还参与了《明星报》、《思想》杂志、《真理报》、《启蒙》杂志等报刊的工作。

  1910年,季诺维也夫作为党的代表,同列宁一起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在大会期间,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进行了使各国党的"左"派在第二国际内部联合起来的最初尝试。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季诺维也夫在列宁之后移居瑞土伯尔尼。当时,第二国际大多数党的领袖背叛了巴塞尔宣言,转到沙文主义立场上。这样,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在这样的形势下,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14年11月1日恢复了《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出版。列宁和季诺维也夫以《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主要阵地,揭露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及其原因,深刻批判了第二国际各国党领袖们的背叛行为,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和争取建立第三国际的任务。

  1915年9月,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瑞士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在会上,"中派"分子占了多数。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组织了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集团,对"中派"考茨基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议产生的国际社会党委员会中,考茨基主义者占了多数。为此,列宁又另外组成了一个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常务局,并决定出版自己的机关刊物《先驱》(德文)。季诺维也夫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参加了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并同列宁一起被选进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常务局。季诺维也夫还参加了《先驱》杂志的编辑出版工1916年4月,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参加了第二次齐美尔瓦尔德会议,即昆塔尔会议。这时,左派力量有了进一步的增长。这次会议进一步推进了建立第三国际的事业。会后,左派几乎在欧洲所有国家中都形成了固定的小组,而这些小组又成为未来的第三国际的核心。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经德国和瑞典,返回俄国。从到达俄国之日起,季诺维也夫就在列宁领导下,参加了党和广大劳动群众准备十月革命的工作。1917年4月,季诺维也夫主持了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1917年5月(俄历4月),季诺维也夫参加了四月代表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论述了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在这两次会议上,列宁关于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取得了胜利,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统一到列宁的观点上。在这个时期,季诺维也夫担任了《真理报》副总编的职务,直到"七月事变"各报纸被查封为止。他几乎每天都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这些文章阐述了战争问题、交战国双方士兵的联欢问题、农民和土地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季诺维也夫还参加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工作,主要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人部中工作。1917年6月3日,苏维埃工人部通过了由季诺维也夫起草的关于把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

  "七月事变"后,由于临时政府的追捕,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转人地下活动。在此期间,季诺维也夫继续给《无产者报》和《工人报》写文章,并从8月底开始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1917年10月23日(即俄历10月10日),在布尔什维克中央举行的会议上,季诺维也夫被选进负责组织起义的中央政治局。但是,在讨论武装起义问题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当10月10日会议以10票对2票通过列宁起草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依然固执己见。会后,他们俩人给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党组织写了一封《论时局》的信,申述了反对立即举行起义的理由。

  在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继续反对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指责这是一种"密谋策略"。鉴于会上多数人支持立即发动武装起义的情况,他们采取了拖延起义时间的策略。季诺维也夫在自己提出的决议案中写道:"不停止侦察和准备行动,同时认为,在同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磋商之前,决不容许任何发动。"会议否决了季诺维也夫的决议案,通过了列宁关于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提案。

  表决之后,季诺维也夫仍然不同意中央的决议,反而要求"立即通电召开中央全会",重新讨论这一问题。加米涅夫则提出辞去中央委员职务的声明,并于10月31日在高尔基主办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了《尤·加米涅夫论"发动"》一文。加米涅夫此举实际上向敌人证实了布尔什维克党正在准备起义这一事实。列宁看到声明后极为愤慨,接连写了《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和《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信》,把加米涅夫的声明斥为"彻头彻尾的工贼行为"。要求把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两人开除出党。

  以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革命风暴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季诺维也夫参加了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在11月7日的《工人之路报》上刊登的《迎接苏维埃代表大会》一文中,季诺维也夫做了某种自我批评。他写道:"和平消除危机的最后希望已经消失了。很遗憾,本文作者直到最后几天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和平的最后希望,但是这种希望被生活粉碎了。"正因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承认并在实际工作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没有再坚持召开中央全会讨论他们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季诺维也夫先在彼得格勒工作。他以中央委员的身分参加了全俄农民代表大会、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等活动。1917年11月11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操纵的全俄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建立所谓"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的主张。季诺维也夫表示支持这一主张。因而,他再次受到党中央和列宁的严厉批评。11月中、下旬,季诺维也夫受中央委托赴乌克兰组织反对乌克兰拉达的斗争。12月上旬,季诺维也夫返回彼得格勒,并于12月13日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1918年2月,季诺维也夫当选为彼得格勒劳动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同年4月,季诺维也夫出任俄国北方区域公社联盟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积极参加了保卫和建设苏维埃国家的活动。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季诺维也夫同列宁站在一起,对"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19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共产国际。季诺维也夫被选进执行委员会及其执行局,并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此后,季诺维也夫除继续担任俄共(布)和彼得格勒党和苏维埃的领导职务外,主要从事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参与了共产国际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共产国际第二、三、四、五次代表大会和前六次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全会上,季诺维也夫都是会议的主要报告人。季诺维也夫同列宁一起共同起草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季诺维也夫还起草了《关于工人统一战线、关于对待参加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和阿姆斯特丹工会国际的工人、关于对待支持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的工人的态度》的提纲(即《工人统一战线策略提纲》)、《关于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等重要文件。从1919年至1926年,季诺维也夫一直担任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的主编,他在《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和信件。季诺维也夫直接参与了共产国际和所属的重要支部的最重要的决策。季诺维也夫还亲自主持了1920年9月在巴库召开的东方民族代表大会,主持了1922年1月在列宁格勒召开的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季诺维也夫对共产国际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季诺维也夫还是共产国际中最早关注民族殖民地斗争的领导人之一。

  在共产国际的工作中,季诺维也夫也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例如,在共产国;际"三大"召开前,季诺维也夫反对共产国际顺应形势变化而改变策略的必要性;他在执行工人统一战线策略的过程中,对工人统一战线策略的意义和内容作过一些错误的解释;他低估了社会民主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并过分夸大了对社会民主党斗争的意义;他在领导共产国际各国党进行革命发动时犯过"瞎指挥"的错误,等等。这些也曾使共产国际受到过严重的损失。

  列宁病重和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曾经是党的"集体领导"中的最主要成员。在俄共(布)第十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代表党中央做政治报

  1925年,在俄共(布)党内逐渐形成了以季诺维也夫为首的"新反对派"。他们不同意党中央的路线,不相信社会主义建设能在苏联一国取得完全的胜利。1925年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作了中央政治报告。"新反对派"和受他们操纵的列宁格勒代表团推举季诺维也夫在会上作副报告。"十四大"批判了"新反对派"的观点,认为这和托洛茨基主义一唱一和,是根本违背列宁主义的。

  联共(布)"十四大"以后,季诺维也夫继续反对党的路线和政策。在他的鼓动下,共青团列宁格勒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拒绝服从"十四大"决议的决议。为此,党中央于1926年1月派莫洛托夫、基洛夫和伏罗希洛夫等去列宁格勒做争取群众的工作,同时撤销了季诺维也夫在列宁格勒的领导职务,任命基洛夫为第一书记·斯大林这时发表了专门写给列宁格勒党组织的有名小册子《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对季诺维也夫和"新反对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1926年夏,曾经同托洛茨基主义作过斗争的季诺维也夫反而和托洛茨基结成反党联盟。他们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党组织中进行派别活动,召开各种秘密会议,散布自己的观点,甚至建立自己的组织,私自征收党费。鉴于这种情况,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讨论了维护党的统一的问题,决定将季诺维也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同年10月21日,季诺维也夫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出辞呈,要求解除"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的职务以及目前在共产国际中担任的一切工作。"10月2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接受了季诺维也夫的辞呈。

  10月26日至11月3日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再一次通过决议,"解除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中的工作"。12月,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上作了长篇辩护性发言。在发言中,季诺维也夫仍然坚持他关于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内取得完全胜利的理论。

  1927年夏,托季反对派联盟发表了所谓《八十三人政纲》,反对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因此,1927年10月2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决定将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开除出党中央委员会,同时决定把《八十三人政纲》发给全党公开讨论。在全党讨论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党员表示支持中央的方针政策。1927年11月7日,反对派趁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之际,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示威游行,这一举动遭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申斥和唾弃。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决定把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开除出党。同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这个决定。1928年,季诺维也夫向党中央写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要和托洛茨基划清界线。在此之后,季诺维也夫被恢复了党籍。在1928年至1932年期间,季诺维也夫先在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理事会和教育人民委员会中工作。由于季诺维也夫回到党的队伍后继续进行派别活动,中央监察委员会于1932年土0月9日决定,第二次将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1933年5月,季诺维也夫又一次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反党罪行,于是,季诺维也夫再次被恢复党籍。

  1934年12月,基洛夫被暗杀。据苏联公布的材料说,凶手曾供认是受季诺维也夫等人的指使。于是,季诺维也夫被逮捕。1935年1月,苏联最高法院把他作为"地下反革命小组的主要组织者和最积极的领导人"而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36年,苏联最高法院再次审理了这个案件,以"卖身投靠法西斯间谍机关"和领导"暗藏的白卫组织"等罪名判处季诺维也夫死刑。同年8月25日,季诺维也夫被枪决。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于1883年7月18日诞生于莫斯科一位铁路工人的家庭里,他父亲当时是铁路上的司机,后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维尔纳省兰德沃罗沃车站附近一个小制钉厂的总工程师。加米涅夫的母亲毕业于别斯土热夫女子学院。加米涅夫的父母都具有激进主义的倾向。加米涅夫上中学时,放学后常常到工厂里干活。工厂区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记。1896年他随父母亲举·家迁到梯弗利斯并进人第二中学直读到1901年毕业。在中学的最后几个学期里,加米涅夫开始对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了联系。当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俄国传播并同敌对的思潮进行着斗争,他通过合法刊物上登载的文章,注视着马克思主义者同民粹派的斗争。拉萨尔的《工人纲领》秘密小册子一度对加米涅夫的思想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加米涅夫在中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这时他开始阅读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并同莫斯科大学的激进学生建立了联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遵循学生运动一定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撰写了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宣传品。1902年3月3日,他同其他革命者一起组织了工人和学生的示威游行,遭到军警的包围,加米涅夫被逮捕。在关押几个月后,被解回梯弗利斯并被剥夺了返回大学的权利。1902年秋天加米涅夫到了巴黎,在那里认识了《火星报》巴黎小组领导人林多夫一莱多伊仁等。后来还结识了列宁。在巴黎期间,加米涅夫聆听了列宁的讲演和报告,从中得到不少教益,这对加米涅夫后来的活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侨居日内瓦期间,他又精心地研究社会民主主义著作,并参加了批判机会主义的活动。190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加米涅夫又回到俄国,积极投入梯弗利斯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参加了南高加索铁路罢工的准备工作。1904年初迁居莫斯科,在党的莫斯科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宣传工作,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同年2月,他积极组织与工人群众有联系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宣传小组工作,并鼓动组织2月19日的街头示威游行,因此被沙皇当局逮捕,被关押在莫斯科达五个月之久。由于警察当局没有捞到任何"罪证"和口供,只得将其押送回梯;弗利斯作罢。加米涅夫一回到梯弗利斯,就被选人领导全高加索工人运动的高加索委员会,并参加了该委员会机关报《无产者报》的工作。加米涅夫在委员会里同格鲁吉亚的孟什维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在高加索联合委员会加人多数派北方委员会常务局之后,加米涅夫担任了高加索联合委员会派驻常务局的代表。在受命之后,曾到一些地方委员会去?为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作宣传工作。此后,他以高加索委员会代表身份,参加了伦敦代表大会。1905年7-9月他受"三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在俄国中、西部的大城市及地方委员会和群众集会上,积极捍卫了布尔什维克的策略。905710年年底,加米涅夫移居彼得堡。此后,他同列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许多合法和非法的出版物撰稿,并在竞选会议上发表讲演,捍卫布尔什维克的观点。1908年,因筹备印刷五一节传单的罪名又一次被捕,7月获释。同年底,应列宁之邀到日内瓦参加了布尔什维克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编辑部工作。在日内瓦期间,加米涅夫还参加了党在国外召开的所有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并一度受到列宁委托,任国际社会党执行局的代表,出席1910年在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党人代表大会。他还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在1912年国际社会党人的巴塞尔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在国外还出版了由列宁编辑的《两个党》一书。

  1913年,加米涅夫移居到接近国境的克拉科夫。次年初受中央委员会派遣回彼得堡领导《真理报》和第四届国家杜马中布尔什维克党团的工作。7月8日《真理报》被查封,加米涅夫被迫去芬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米涅夫不同意列宁的反战路线。U月4日,加米涅夫等人在彼得堡附近的小村庄奥捷尔基召开党团和地方工作者会议上,讨论列宁《关于战争的提纲》时,与会者均遭沙皇政府逮捕。彼得堡地方法院于1915年5月开庭审判加米涅夫等被捕者。尽管加米涅夫和一些布尔什维克代表,错误地谴责了列宁的提纲,但法院仍以"叛国"罪名将其流放西伯利亚土鲁汉,后又被迁往叶尼塞斯克附近的农村亚兰,最后被解到阿钦斯克。加米涅夫受审时的表现不好,受到了流放者的卑视和责难。1915年7月,流放地大约十八名布尔什维克,包括四名中央委员,开会听取关于那次审讯情况的汇报。加米涅夫在被审判时的表现,一直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

  1917年二月革命后,加米涅夫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四月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斯大林共同担任《真理报》的编辑职务。他还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代表,直到十月革命前夕。

  1917年10月10日召开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在表决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两人投了反对票。会后,他们给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党组织写了一封《论时局》的信,申述反对立即举行起义的理由,认为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力量薄弱,起义缺乏胜利的保证。在10月16日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继续反对武装起义,

  711并指责这是一种"密谋策略"。列宁于次日写的《给同志们的信》中,申斥了他们两人的行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非但没有改变他们反对武装起义的态度,甚至走到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地步,于10月18日以发表谈话的形式公开表示反对举行武装起义。这就等于向临时政府"泄露了自己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关于准备武装起义和选定起义日期应对敌人保守秘密的决定"。列宁认为他们两人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工贼行为",并建议中央开除其党籍。10月20日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会议,没有就处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作出决定,但"责成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不得发表任何反对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和它规定的工作路线的声明"。后来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促使他们两人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加米涅夫直接参加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季诺维也夫也作了自我批评。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由加米涅夫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了起义的技术准备工作。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由于在十月革命发动前夕他们同列宁的分歧得到消除,所以,革命后仍然受到列宁的信任并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根据列宁的提议,加米涅夫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后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917年11月中旬,当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反对苏维埃政权时,加米涅夫受命以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身份与铁总执委会谈判,但他违背列宁的指导方针,对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作了无原则的让步,竟然同意接受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者政府"的要求,并同他们讨论了提名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充任政府首脑问题,让布尔什维克在这一政府中充当无足轻重的角色。列宁申斥了加米涅夫的错误行为,并指令停止同铁总的谈判。11月15日布尔什维克中央通过决议,否决了同反革命政党妥协的提议。加米涅夫等人发表声明,拒不服从中央的决议,并退出中央委员会。党撤销了加米涅夫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由雅可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接任了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加米涅夫卸任后,一度参加了俄国布列斯特和约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断期间,1918年初,受列宁的委托,秘密前往英法,介绍苏维埃俄国的形势和任务。一星期后,在回国途中落到白军之手,遭到监禁,直到1918年8月才与芬兰战俘交换,而获释。712

  加米涅夫回莫斯科后,当选为莫斯科苏维埃主席。1919年,当苏维埃俄国处于国内战争十分困难的时期,加米涅夫作为国防委员会特派员巡视了前线。在列宁身患重病期间,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及政治局的会议主席,经常主持政治局会议。虽然加米涅夫犯过不少严重的错误,也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和申斥,但在这些错误得到纠正之后,仍然受到列宁的信任,在党和政府中仍有较高的威信。

  列宁在生前就曾同意,加米涅夫负责《列宁全集》出版工作。这是苏维埃俄国首次出版《列宁全集》。列宁在患病期间,把他的个人档案库交给加米涅夫。这个档案库后来发展成为弗·伊·列宁研究院,由加米涅夫任院长。

  1923一1924年,托洛茨基妄图以托洛茨基主义来修正列宁主义和顶替列宁主义。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一起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加米涅夫于1924年11月26日和土2月10日在《真理报》上先后发表了《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列宁是不是无产阶级和革命的真正领袖?》的文章,揭露了托洛茨基的险图谋。捍卫了列宁主义和列宁的形象。

   1925年12月俄共(布)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组成了"新的反对派",反对工业化的方针。此后加米涅夫被降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26年1月被解除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被任命为商业人民委员。同年夏天,加米涅夫又参加了"托季联盟"。10月2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通过决议,免除加米涅夫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27年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前,加米涅夫因参与托洛茨基的活动被开除出党。在承认错误后,于1928年6月又被接纳人党。1934年加米涅夫出席了"十七大"并颂扬了苏联所取得的成就。1936年8月,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等受到审判并被枪决。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原姓柯斯特里科夫),20-30年代联共(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等职。1886年3月27日诞生于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今基洛夫州)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1894年上小学,1897年人乌尔茹姆市立中学,1901年中学毕业后保送进喀山机械技术学校学习。1904年毕业后迁居到托木斯克,任市政管理委员会绘图员,同时在托木斯克工学院基础训练班学习。1904年底加入托木斯克社会民主工党组织中的布尔什维克小组。1905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委员。1906年在托木斯克建立地下印刷厂,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同时在铁路工736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世界各国革命的兴起(1917年一1936+年)人中做党的工作。1905-1906年数次被捕。1908年6月前往伊尔库茨克,从事被警察破坏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恢复工作。1909年5月被派往弗拉季高加索(今奥尔忠尼启泽市),领导该地的布尔什维克党地下组织的活动,曾以自由派报纸《捷列克报》撰稿人的身份进行工作,并开始用"基洛夫"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1910一1914年间,在北高加索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北高加索地区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决议,同当地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7年2月革命胜利后。被选为弗拉基高加索苏维埃委员。1917年10月,被选为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彼得堡的十月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党中央派他返回高加索,在捷列克州和北高加索其他地区领导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2月,被任命领导阿斯特拉罕市和阿斯特拉罕边疆区的防御工作,先后担任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独立第十一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这一时期,他还积极领导了北高加索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和反对邓尼金的游击战争。1920年5月开始担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政府驻格鲁吉亚孟什维克政府的全权代表。同年又受命率苏俄代表团在里加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10月中旬返回北高加索后,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北高加索局委员。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1年7月,当选为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基洛夫是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他和奥尔忠尼启泽的共同努力下,1922年,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尔明尼亚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联合成立了南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通过了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决议。1923年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5年12月调到列宁格勒工作,1926年2月在列宁格勒省召开的党的第23次特别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并兼任联共(布)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起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2月起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书记和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获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各一枚。
1934年12月1日在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楼道被神秘暗杀,葬于莫斯科红场。他一生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能把马列主义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联共(布)党内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针、路线的历史争论中,他都站在多数派一边。他的著作有《基洛夫言论集》,并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史》一书的编辑工作,同斯大林、日丹诺夫一起审阅过《苏联近代史教程》,《苏联通史教程》,还发表过《关于苏联历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和《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等。

 

Анастас Иванович Микоян 阿那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亚美尼亚族 [1895.1I.13(25),萨纳因镇,今属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图马尼扬区一 1978,莫斯科(病故) ] 苏联国务和党务活动家,革命家。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3)。191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第比利斯亚美尼亚教会中学。1917年2月革命后是埃奇米阿津苏维埃的组织者,在梯弗里斯(第比利斯)和巴库宣传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是梯弗里斯党委会委员。1917年10月参加高加
索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组织工作,是布尔什维克巴库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社会民主党人报》和《巴库苏维埃消息报》编辑。 1918年3月参加平定平等党人反革命叛乱。同年夏,在保卫巴库抵抗德土军队时期任苏军旅政治委员。巴库苏维埃政权暂时失败(1918),英国武装干涉者进占巴库后,米高扬任党的地下市委主席。他设法营救被捕的巴库委员,但自己却在克拉斯诺汉茨克被捕。l 919年2月底在举行总罢工的巴库工人的要求下,英国占领者被迫释放包括米高扬在内的被捕的一批巴库人,并把他们从巴库的外里海地区驱逐出去。1913年3月米高扬领导阿塞拜疆地下党组织,任党的高加索边疆区党委员会委员。米高扬在同莫斯科和阿斯特拉罕建立联系后,组织向苏维埃共和国运送石油产品的工作。 1919午10月受党的边疆区委员会的委托,越过邓尼金的战线到达莫斯科,会见列宁,参加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组织局会议,会上对巴库和外高加索地区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决定。l 920年4月27日夜巴库无产阶级根据阿塞拜疆共产党(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举行武装起义。米高扬随同前来支援起义者的第11集团军装甲列车先遣支队来到巴库,留下做党的领导工作。由于在国内战争中立下战功,荣获红旗勋章1枚。 1920年10月起米高扬担任下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市)党的领导工作。1921—1922年任党的下诺夫哥罗德省委书记。1922—1924年任罗斯托夫俄共(布)中央东南局书记。1924—1926年任党的北高加索边疆区委员会书记,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6—1930年任苏联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人民委员。1930年任苏联供给人民委员。1934一1938年初任苏联食品工业人民委员。1937一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1一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38—1946年兼任对外贸易人民委员。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年任苏军给养被服供给委员会主席。l 942一I 045年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负责监督军队供给的组织工作;1943一l 946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恢复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的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I 943年由于在战争的困难条件下供给前线给养、被服、燃料有功,荣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6—195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5—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46—1949年兼任苏联对外贸易部部长,1953—1955年兼任苏联贸易部部长。 l 964—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5—197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1922)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3—1976年为中央委员。1926一1935年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
—1952年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1952一1966年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22—
1938年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苏联第一——九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各2枚,奖章多枚。 著作:《缅怀列宁》,莫斯科1970年版;《斗争之路》,第1册,莫斯科1971年版;《二十年代初期》莫斯科1975年版。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俄罗斯族 .1875, 11,7 (19)上特罗伊察衬,今属加里宁州加里宁区—— .1946,6,3.莫斯科(病故)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卓越活动家,革命家,社会主义劳动英维(1944)。189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893年开始劳动生涯,在彼得堡“老兵工厂”当徒工。1896年起在普梯洛夫工厂当车工。这时投入了革命斗争,成为职业革命家,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集体参加列宁创立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0年与小组其他成员一道被捕,监禁20个月后流放梯弗利斯(第比利斯),在当地铁路工场当车工。后参加社会民主党梯弗里斯中心组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再次被捕,并于1901年3月流放雷瓦尔(塔林)。1902年在雷瓦尔建立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地下印刷厂,积极传
播列宁的《火星报》。1903年1月被捕,关入彼得堡“十字”监狱, 7月再次流放雷瓦尔。1904
年流放奥洛涅茨省波韦涅茨城。1905年秘密去彼得堡,执行布尔什维克中央的委托,领导普梯洛夫工厂党组织的工作,组织了工人战斗队。他是1905年12月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罢工的组织者之一。1906年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委员和参加社会民主主党第四次(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代表,会上坚定不移地支持列宁的路线。1908一1910年在莫斯科做党的工作。1912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代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委员。l 912—1914年积极参加《真理报》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积极宣传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争取建立第三国际的口号。1916年1月又一次被捕,监禁1午后被判流放东西伯利亚,但他转入地下,在彼得堡继续做党的工作。
1917年二月革命期间,在彼得堡工人中进行鼓动工作,引导他们参加革命运动。亲自准备和参加了十月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布尔什维克的彼得格勒市新杜马执行局主席、北方地区公社联合会和彼得格勒劳动公社城市经济人民委员。1919年3月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Y,M,斯维尔德洛夫逝世后,根据列宁建议,1919年3月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国内战争时期,在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中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此期间,曾率领“十月革命”号宣传列车走遍了俄国中部地区、乌克兰、北高加索、西伯利亚以及国内战争的几乎所有的战线。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同红军战士谈话,发动群众投入誓死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4—5月在东部战线,7月在东南战线,8—9月再次到东部战线,10一11月在南部战线,l 920年5—6月在西南战线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在同邓尼金军队和波兰白卫干涉军进行斗争的最关键时刻,会见了骑兵第1集团军的战士们。由于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年青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军队而积极工作,荣获红旗勋章2枚,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荣誉武器1件并把他编入喀山第1师第1团第1连为荣誉红军战士。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当选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8—1946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他在苏维埃国家最高机关的领导岗位上忘我工作27年,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事业。
加里宁在进行重要国务活动的同时,还担负着大量党务工作。1919年起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1926年起为政治局委员。作为一名始终不渝的列宁主义者,坚决主张从党内清除那些不相信能建成社会主义和分裂党的机会主义分子。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为战胜法西斯德国侵略者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苏维埃国家最高机关领导岗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同党和因家共他领导人一道,致力于准备苏军预备队、把工厂企业撤退疏散到新地区、建立战时经济、恢复解放区被破坏的国民经济工作。
他曾多次前往伟大卫国战争前线。1942年1月会见了突击第1集团军战士,视察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部,同年还会见了西方面军官兵,向前线宣传员发表了讲演。在战时撰写的《政治委员》、《绝不让法西斯分子留在列宁格勒》、《告战士书》、《一切为了前线,—切为了胜利》、《在前线的鼓动演说》、《列宁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苏维埃国家的威力》等小册子和文章中,号召苏联人民和武装部队官兵毫不留情地粉碎不共戴天之敌,把法西斯分子赶出苏联国土,使大家树立必胜信念。还撰写了许多论述共产主义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新道德的著作。
加里宁经验丰富,熟悉人民生活,始终用苏维埃爱国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各民族平等友好精神教育劳动人民。他论述苏联社会各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著作至今仍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他对人民、对英雄的苏联军队的讲话传播极广,巳成为政治、军事评论文章的典范。他的著作宣传了列宁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学说和党关于巩固国防、加强武装力量的决议。他还发表了关于苏联军队的共光荣历史和对军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大量文章和讲演, 加里宁获得了全体劳动入民真诚的尊敬和衷心的爱戴。为纪念他,1931年特维尔市改名为加里宁市1946年柯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许多居民点、区以及部队和兵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获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奖章多枚。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1946年在莫斯科建立了加里宁纪念馆。
著作:《加里宁选集》1—3卷,莫斯科1960一1962年版;《加里宁选集》,莫斯科1975年版;《论共产主义教育和军事义务(言论选集)》.莫斯科1967年版;《未来属于你们》,莫所科1974年第2版;《论共产主义觉悟的教育》,莫斯科1974年版;《论苏联军入教育(言论集)》莫斯科1975年版;《加里宁言论集(1941-1946)》,莫斯科1975年版。

莫洛托夫

米高扬

加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