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珍贵!严禁转载!非法转载负法律责任!】

如欲转载本版珍贵照片,或对本站资料版权提出质疑请写信给我

第1部 第2部 3列宁专集 4十月革命专集 5斯大林专集 6十月革命节专集 7赫鲁晓夫专集 8勃烈日涅夫专集 9战胜法西斯专集 10苏联宣传画专集1 宣传画专集2 11苏联勋章专集 12名人头像专集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挥手致意,看着飘扬的红旗,工人们知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真正的黄金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们要燃起世界革命的熊熊烈火.科学社会主义导师的预言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 工人:“列宁同志,你说的话都是为我们工人阶级好的,我们工人阶级永远紧紧着跟随您,一定要维持苏维埃政权,请您放心吧,把武器给我们,让工人的队伍把富农打的灵魂出窍。”
世界各国受剥削的工人正满怀着希望看着我们,他们在说,再坚持一会儿,苏维埃军队会来的,世界革命会在我们这里爆发的。没错,我们会来解救你们的,我们共同努力把帝国主义强盗抛进深.列宁燃起群众革命热情的火焰,完成伟大的历史功勋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的整个建筑,空前加速了社会进步,促进了全世界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
他两这样照的照片大家都看过,但这张表情和通常的不太一样,值得推敲 1918年在莫斯科树立了马恩的纪念碑,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列宁说:“人类早晚要摆脱最后一种奴隶制:资本主义奴隶制或雇佣奴役制,实现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除了造福人民以外别无其他目的的社会。” 列宁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摄于1923年,看起来状态很不好。身后的女人是列宁的妹妹乌里杨诺娃
革命领袖列宁在红场上与工人亲切交谈,倾听人民的心声,他在1918年米赫尔松工厂遇刺前总是忽略安全问题 勃烈日捏夫时代一张华丽的列宁宣传画
列宁、马尔托夫等俄国革命家从启蒙运动开始,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列宁
十月革命胜利后,天才的演说家列宁经常在露天的场所宣传新政府的思想,而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在台下排队等待. 在这个讲台大家很熟悉,1919年列宁在上面讲话,托洛茨基在下面。但这张不一样。托洛茨基也上去了
1896年被逮捕 列宁最可信任的战友
秘密奉献: 列宁全革命历程油画图集一 列宁全革命历程油画图集二
列宁全革命历程油画图集三 列宁全革命历程油画图集四 列宁全革命历程油画图集五

列宁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

  列宁于1870年俄历4月10日(公历22日)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来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并曾获得贵族称号。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结婚前住在农村,虽然只受过家庭教育,但由于她勤奋好学,后来仍然通过考试获得小学教师的称号。她读过许多书,并擅长外语和音乐。她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教育,终日为他们操劳。乌里扬诺夫一家有六个孩子。列宁的哥哥叫亚历山大,姐姐是安娜,妹妹奥里娅,弟弟德米特里,最小的妹妹叫玛丽娅。

  聪明活泼的列宁从五岁就开始学习文化,九岁进入辛比尔斯克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品学兼优曾获得金质奖章。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他是一个性格坚强,处事公正,善于思考又和蔼可亲的人。列宁很敬爱他并受到他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列宁的思想上早就萌生了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1887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5月20日被杀害。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17岁的列宁已在探索着一条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新的道路。

  1887年6月底,列宁全家迁居喀山,秋天他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入学不久,他因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而被开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一年后列宁回到喀山,在那里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资本论》。1889年5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1891年12月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在萨马拉城,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写了最早的一篇论文:《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年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现列宁格勒城)。从此,揭开了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

  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很早就说过:"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这成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1895年秋,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并命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以群众性工人运动为基础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它只活动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以列宁为首的一批骨干就被逮捕了,列宁先是被监禁,后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列宁总结了该协会的斗争经验,用以指导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工作。1898年3月初,当列宁还在流放地时,俄国的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事实上"一大"并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来。在委员会中"经济派"占据了优势,一大后,组织上更加涣散、政治上更加动摇、思想上更加混乱,"经济派"成为建党的主要障碍。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和1901-1902年期间他写的《怎么办?》一书,粉碎了经济主义。1903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时,党内产生了尖锐分歧。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推行的机会主义组织路线和策略路线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的反动年代里,又同取消派、召回派以及宣扬马赫主义的倾向作了斗争,坚持了正确的策略原则,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保存了党的力量。1909年6月在列宁领导下召开了《无产者报》编辑部扩大会议,会议严厉斥责了召回派并把拒绝党的批评的波格丹诺夫等召回派分子清除出党。1912年元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上把孟什维克取消派驱逐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这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为日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二十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农民运动、学生运动也广泛开展,这些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俄国爆发的三次革命。弗·伊·列宁不仅投身于这些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斗争中,而且亲自指导革命的发展并在理论上和策略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革命中的策略。随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中对这次革命的任务、性质、动力、特点和前途作了深刻的揭示并全面地论证了党的战略和策略。列宁指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在俄国爆发的这次革命,按其性质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它又不同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些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而1905年革命中领导力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思想是列宁策略路线的核心。列宁认为要实现领导权,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分别联合全体农民和城乡半无产者,以实现不同时期的任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决定着革命的前途和结局,俄国的革命进程证实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党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性。

  在革命日益走向高潮的11月上旬,列宁从国外回到了彼得堡,以加强对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在斗争紧张工作繁忙的日子里,列宁还十分关注党中央的机关报《新生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参加该报编辑部的会议并撰写文章,宣传党的策略思想,使这份报纸在党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05年12月当莫斯科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时,列宁赞扬了工人们的壮举,并号召彼得堡的工人支援他们的斗争。莫斯科工人起义失败后,列宁又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鼓舞他们的斗志。1906到1907年列宁仍在国内坚持斗争直到1907年的12月才被迫离开俄国。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4月3日(公历4月16日)回到了俄国。针对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接着,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四月提纲"中的原理,从4月到7月90天的时间里,列宁一面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面直接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从而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列宁是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917年7月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平示威的镇压和接踵而来的对布尔什维克的打击,使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七月事变"打破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的前途已经断绝。列宁也被迫转入地下,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着革命斗争并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8月9日列宁离开俄国到达芬兰,继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并关注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迅速被粉碎,使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的威信大为提高,很快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了优势。列宁分析了新的革命形势,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方针。为了便于加强领导,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夜间列宁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指导起义的重任。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革命工人、兵士和水兵执行了起义的战斗命令。深夜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苏维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镇压了白卫匪帮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视作"划时代的主要任务"①。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所说的文化建设包括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造就经济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改变愚昧不文明等广泛的任务。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被压迫民族的导师和朋友。他时刻关心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不仅鼓舞、支持和期待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胜利,而且对印度、中国等殖民地的被压迫的劳动者寄予同情和希望,为其解放斗争指明了道路。他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和东部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经验,供各国共产主义者借鉴。在此同时,他告诫人们,俄国的经验分为有普遍意义和俄国特殊意义两部分。应巧妙地将基本经验应用于和俄国不同的国度。不可教条式地一律照搬。列宁对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东方各民族的觉醒和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给予高度的赞扬,说他们的独立的历史性创造展现了美好的前景。他曾深刻地指出:"斗争的结局归跟到底取决于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大多数的人口,最近几年来也非常迅速地卷入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来,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来,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  

 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牍主义深恶痛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1920年4月23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五十寿辰举行了晚会,他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到场,他在答词中首先表示:"感谢你们使我没有听祝寿演说……让我们今后根本免去这种祝贺仪式"。歌功颂德的陋习是和列宁格格不入的,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党的地步"。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便身患重病。1924年1月21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