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事力量 特种部队 海军步兵空降部队
苏联军事院校概述 伏龙芝军事学院总参谋部军事学院

 

苏联军事院校概述

布琼尼军事通信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通信兵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通信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前分为1919年设立的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电工战术学校。1921年改为电工技术学院。1923年从莫斯科近郊的谢尔吉耶夫镇迁到彼得格勒,同军事工程学院合并称为军事工程和电工技术学院。1925年,电工系移交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技术学院,组成军事电工技术系。1029年该系改为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电工系。1932年,以电工系为基础建立了军事电工技术学院设指挥、无线电工程、有线通信、动力工程、电机加工业6个系。1941年改为军事通信电工技术学院。1946年改为军事通信学院。1952年分为军事通信(指挥)学院和军事通信工程学院,1957年重新合并。
学院的学者和工程师在培养军事干部的同时,为发展苏军的通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学院专家同工业部门工作人员协作,研制出许多新型电话机、电话交换机、中波电台和长波电台。1939年,以H.M.伊久莫夫为首的学者小组研制出了探雷器。
苏德战争开始后,学院集中主要力量为苏军通信兵加速培养指挥员和工程师。科研工作也尽最大努力满足前线需要。学院成立了支前技术小组,有军队通信、特种技术和动力工程等方面的主要专家参加,为改进通信器材和军事电工设备,研制新的仪器和仪表做了大量工作。学院派出的代表参加了试验通信器材和编写关于通信器材构造和使用的教令、手册、细则和说明书,给作战军队的通信兵提供直接帮助。
在战争年代,学院的许多毕业生担任了通信兵的指挥工作,保障了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到各部队和分队所有指挥环节的通信联络。30多人任方面军通信主任和副主任,约40人任集团军通信主任。
战后,学院坚持培养具有高度政治素质和精神战斗素质、有训练和教育部属才能的通信兵指挥员和工程师,并帮助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培养军事干部。科研工作致力于进一步发展组织通信联络的理论和实践,提成通信联络在各种战斗和战役中的可*性和生命力。学院极为重视提高教员的教学技能和完善教学方法。
学院设有(1976)指挥系、工程系和函授系,设有训练把场、科研和教学实验室以及藏书约90万册的图书馆。还建立了现代化的野外训练基地,能够在最大限度接近实战条件下有效地进行使用通信技术装备的训练。学院始终与部队保持密切联系,关心科学干部的培养。苏联科学界著名人土B.A.韦坚斯基、A.A.彼得罗夫斯基和M.B.舒列伊金等在建院初期曾在该院任教。后来,在这里工作过的著名学者还有A.И.贝格、H.M.伊久莫夫、Г.B.基苏尼科和A.A.科瓦连科夫等。该院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了学者,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和组织通信联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A.Φ.别列茨基、B.Φ.弗拉索夫、B.П.达维坚科、П.A.科托夫、П.M.库罗奇金、E.M.马什科夫采夫、E.Л.奥尔洛夫斯基、Л.M.芬克等。学院每年都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其成果为部队所推广应用。
学院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44),列宁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1933年4月25日,学院以C.M.布琼尼的名字命名。
历任院长:1919年A.B.巴宾斯基、1919-1921年E.A.别尔南杰利、1922-1925年A.K.奥夫钦尼科夫、1932-1938年K.E.波利休克(旅级工程师)、1938-1942年B.M.戈维亚德金(旅级工程师,1940年6月4日起为通信兵少将)、1942-1944年A.Г.拉普金少将、1944-1949年K.X.穆拉维约夫通信兵少将、1949-1951年和1957-1961年Л.П.米罗什尼科夫通信兵中将、1951-1957年B.B.兹韦尼戈罗故基通信兵少将、1961-1975年A.A.弗罗洛夫通信兵上将、1975年起为A.П.鲍里索夫通信兵中将。

 

伏龙芝军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诸兵种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根据列宁指示,奉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1918年10月7日命令创办,称工农红军总参学院,旨在从工农中培养具有高等军事文化程度的指挥干部。1918年12月8日举行了建校典礼,会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Я.M斯维尔德洛夫就该院的任务发表了讲话。1921年8月5日,奉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易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附设高级速成班,培训高级指挥人员。此外,以该院为基地,在不同时期还开办过一些高级军政训练班。1925年11月5日,被命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学院先后培养了数万名具有高等军事文化程度的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许多毕业生在苏德战争中成长为统帅和高级军事首长,其中有:苏联元帅И.X.巴格拉米扬、C.C.比留佐夫、Л.A.戈沃罗夫、A.A.格列奇科、A. И.叶廖缅科、Г.K.朱可夫、M.B.扎哈罗夫、И.C.科涅夫、P.Я.马利诺夫斯基、K.A梅列茨科夫、K.K.罗科索夫斯基、B.Д.索科洛夫斯基、Ф.И.托尔布欣、B. И.崔科夫、炮兵主帅H.H.沃罗诺夫、空军主帅A.A诺维科夫等。
该院的历史与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巩固、与苏联人民为争取祖国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位资格最老的布尔什维克B.H.扎列日斯基和Э..H科兹格夫斯基曾是学院首任政治委员。首批学员中有许多人是直接从国内战争前线调来学习的,其中有天才的指挥员П.E.德边科、E.И.科夫秋赫、B.Д.科夫绍夫、И.C.库佳科夫、И.Ф.费季科、B. И.恰帕耶夫(夏伯阳)等人。学院是在复杂的条件下创办的,是在年经的苏维埃共和国与白匪和武装干涉者激烈搏斗、国内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教学的。国内战争时期,经常有大批或单个学员被派往武装斗争最紧张的地方。在欢送学院毕业生和学员奔赴前线的隆重集会上,常有苏维埃共和国著名的党和国务活动家出席。1919年4月19日和6月14日,列宁两次亲临学院,对开赴东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学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临别赠言。列宁一向十分关心学院的活动,经常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国内战争时期,有1/3的学员因积极赴前线作战而荣获红旗勋章。党组织在学院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共产党员在教学和军事学术活动中都起了先锋作用。
国内战争结束后,学院列教学、科研和党政工作进行了调整。在完成这项任务中,1924年4月-1925年1月任该院院长的M.B.伏龙芝发挥了直大作用。在他的领导下,健全了学院体制,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废弃了不必要的科目。重视了野外作业,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活跃了军事科学协会和研究生班(1024年1月成立)的活动。随着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炮兵和航空兵的发展,学院面临着为团至军级培养具有广泛知识的话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的任务。为此,成立了摩托化和机械化、空军和战斗训练等教研室。1931年,在战役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战役学系,培训集团军级至方面军级的指挥、参谋干部。1931-1932学年度,学院不仅招收了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而且接收次了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等学员。二战前夕和战争初期,学员和教员人数增加了。当时十分重视研究西班牙战争、哈桑湖地域和哈拉欣河作战以及苏芬战争的经验,提高了野外作业的地位,学员参加实兵演习也更为经常。
苏德战争开始后,学院缩短了学制,同时积极参加建立莫斯科防区。教员们参加了首都民兵部队和歼击队的培训。仅1941年就为作战部队输送军官约3千名,而在整个战争年代共向部队输送了1.1万名训练有素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他们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其中很多人成了苏联英雄,荣获政府崇高奖赏。不少毕业生和教员在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作战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大将И.P.阿帕纳先科和H.Ф.瓦图京,上将M.П.基尔波诺斯,中将M.Г.叶夫列莫夫,工程兵中将Д.M.卡尔贝舍夫等。战后,学院广泛开展了研究和总结战斗经验的活动,并从开始深入研究军事学术中的新问题。
学院的编制(1976)包括:基本系和函授系、战役战术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宝、外语教研室,训练部、科研部,各种实验室,伏龙芝科研陈列专修室,以及其他分队。图书馆藏书约200万册。学院优先招收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在战斗训练和政治素养方面达到了高标准的军官;同时还帮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培训指挥干部。科教干部的培训和深造,通过面授研究生班和在职参加专业应考的方法实施,应考专业有:合同战术、战役学、司令部勤务、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等*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军事学术思想的中心之一。有许多著名的苏联军事科学界代表人物在这里工作,他们是:H.E.瓦尔福洛梅耶夫、K.E.韦利奇科、A.И.韦尔霍夫斯基、M.P.加拉克季奥诺夫、A.M.宰翁奇科夫斯基、Г.C.伊谢尔松、Д.M.卡尔贝舍夫、A.K.科利诺夫斯基、B.Φ.诺维茨基、A.A.斯韦钦、M.H.图哈切夫斯基、B.K.特里安达菲格夫等。学院的学者们撰写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著作、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书籍和小册子。30年代开展对大纵深战役新理论的研究,是学院军事科研工作的重要阶段。战役战术教研室和战役系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起出版了论述苏联军事学术型论和实践各种新问题的学术论文集。苏德战争年代,军事科研工作主要是总结作战经验,以讲义、战例汇编、情况通报和单行本参考材料等形式向学员和部队介绍。战后,出版了《苏德战争合同战术战例(团-师)》(1-6卷)、《苏德战争时期苏军战术的发展(1941-1945)》,以及9种教科书、120种教学参考书。还积极参加了条令和教令的拟制工作,撰写写了210余篇有关战役学和战术学的科研著作。
在军事各领域发生根本变革、新的作战兵器出现、各兵种和专业兵发生质变的时期,对战术和战役学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论证战役战术对新式兵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要求、对教育训练问题、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的研究,成为学院全体科研人员的中心课题。军事学者-教研室领导人、教授和科学博士Г.Ф.比留科夫、B.Я.格兰金、M.M.基里扬、Г.A.洛博夫、B.Я.彼得连科、B.Г.列兹尼琴科、P.Г.西莫尼扬等人在开设新的教学课程和研究现实学术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受到了苏联国防部长的通令嘉奖,其中一部还荣获伏龙芝奖金。发行量很大的《战术》一书深受苏军将官和军官们的欢迎。
学院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22),列宁勋章一枚(1934),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一枚(1945),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18-1919年A.K.克利莫维奇、1919-1921年A.E.斯涅萨列夫、1921-1922年M.H.图哈切夫斯基、1922年1-8月A.И.黑克尔、1922-1924年П.П.列别杰夫、1924-1925年M.B.伏龙芝、1925-1932年P.П.埃德曼、1932-1935年B.M.沙波什尼科失(一级集团军级)、1935-1937年A.И.科尔克(二级集团军级)、1937-1939年E A.夏坚科(军政委级)、1939-1941年M.C.霍津(二级集团军级,1940年6月起为中将)、1941-1944年H.A.韦廖夫金-拉哈利斯基中将、1944-1948年H.E.奇比索夫上将、1948-1950年B.Д.茨韦塔耶夫上将、1950-1954年A.C.扎多夫上将、1954-1968年П.A.库罗奇金上将(1959年5月晋升为大将)、1968-1969年A.T.斯图琴科大将、1969年起A. И.拉济耶夫斯基上将(1972年11月晋升为大将)。

 

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专攻战役学和战略学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苏联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问题的军事理论中心。校址在莫斯科。在该院学习的是苏军各军种毕业于其他军事学院并担任战役战略一级指挥工作、政治工作或司令部工作的将官和校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将宫和校官。此外,苏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领导干部也在这里进修。
总参军事学院的历史与苏军的发展,与苏联党和政府为巩固国防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密切相联的。遵照列守的指示,1918年10月创办了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在苏军建设的初期,该学院负责培养来自工农的指挥人员。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后来于1921年8月5日改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高级指挥干部的培训工作先由1921年8月8日开设的高级速成班负责,而从1931年起则由该院战役系负责。1925年,工农红军总参学院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
1936年,为了培养高级领导干部,根据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重新组建了总参学院。1941年,该院以K.E.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一些高级军事首常和其他学院的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员被派往该院担任教研室主任和主任教员。其中M.И.阿拉富佐、Я.И.阿尔克斯尼斯、M.A.巴托尔斯基、A.И.戈托夫采夫、Г.C伊谢尔松、A.И.卡尔贝舍夫、A.B.基尔皮奇尼科夫、C.H.克拉西利尼科夫、H.A.列维茨基、B.A.梅利科夫、B.K莫尔德维诺夫、A.A斯韦钦、E.A.希洛夫斯其、AИ.施特龙贝格等。在培养学员的同时,学院还很重视军事理论工作。苏德战争前,出版各种著作、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100余种,其中有Г.C伊谢尔松的《大纵深战役原则》、E.A.希洛夫斯基的《突破和发展突破》,集体编写的《战役学词典》和《集团军进攻战役》等等。1940年开始出版学术论文集,探讨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领域的各种现实问题,研究苏军作战经验。着重研究了在西班牙(1936-1939)、哈桑湖(1938)、哈拉哈河(1939)和苏芬战争(1939-1940)的作战经验。
苏德战争开始后,该院的全体学员和60%以上的教员都被派往作战部队。1941年9月起,学院改用速成班培训学员,每期6个月;1943年6月1日起,又改为每期9个月。当时,学院的任务是,在深入研究和总结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兵团指挥员、战役司令部的军官和将官,使他们熟悉现代化的军事技术装备和武器,善于组织诸兵种合成军队的战斗和战役,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正确五误和连续不断地指挥部队。1942年,总参学院改为高等不事学院,按不同兵种新设了一些教研室,修建了备有各种武器和技术兵器的教学靶场。一些教研空主任和教员出苏德战争中具有交战经验的将官和军官担任。一些教员被派到作战部队去总结战争经验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苏军实施的一些战役编写战役战略文集。1944年12月起,学院开始帮助各民主国家的军队培训军事领导干部。战率年代,学院的毕业生在党和政府委派的各个岗位上,表现得既有才干又英勇果敢。其中有很多人成了统帅和高级军事首长:A.M.华西列夫斯基和A.И.安东诺夫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成员,担任过总参谋长。И.X巴格拉米扬、H.Ф.瓦图京、A.A.格列奇科、Л.A.戈沃罗夫、M.B.扎哈罗夫、M.И.卡扎科夫、B.B.库拉索夫、П.A库罗奇金、A.П.波克罗夫斯基、Л.M.桑达洛夫、C.Г.特罗菲缅科、M.H.沙罗欣等30多人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员、集团军司令员和方面军参谋长。有1千多名毕业生曾在总参谋部、国防部(国防人民委员部)各直属局担任过领导工作,主持过战役军团或兵团的司令部工作,指挥过各兵种的兵团。有347名毕业生因在复杂情况下巧妙指挥战役军团或兵团作战而受到场高统帅的通令嘉奖。A.И.安东诺夫、A M.华西列夫斯基、Л.A.戈沃罗夫三人由于成功地实施大规模战役而荣获高级统帅“胜利”勋章(华西列夫斯基荣获两次)。苏德战争期间,共出版2000多种学术著作和教学参考书籍,其中许多著述对发展苏联军事学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6年2月1日起学院改为二年制。当时的组织机构包括:院部、政治部、系、教研室、训练部、科研部、图书馆、专修室和备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实验室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后来新设一些教研室,并调来经过苏德战争这所大学校锻炼过的集团军司令员、军长、方面军和集团军参谋长以及其他将官和军官充实教员队伍。除基本系外,还设立了空军系(1946)、海军系和战史系(1949)。1946年,学院开始附设高级速成班。对二战的经验以及战略学、战役学和战术学方面的新问题,各个系和速成班都开展了研究。
50年代,苏联军队装备了核武器,陆海军的建设和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迫切需要具备开阔的战役战略视野的干部,学院又新建了一些教研室,各系也作了组织调整。1958年,学院又改为苏军总参军事学院。它所抱负的任务是,为国防部直属机关、总参谋部和各军种的军团或兵团培养干部,以及帮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培养领导干部。1945-1953年,军事科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二战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现代军事学术、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和部队组织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就军事学术、战史和军事学术史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撰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著作并编写了教科书。其中包括C.H.克拉西利尼科夫的《论现代战争性质与战争问题》、A H.拉戈夫斯基的《战略与经济》和有关准备与实施攻防战役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集体著作。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和军队装备火箭核武器的情况下,则着重研究了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兵器作战时的一些现代军事学术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学院对教研干部的培养非常重视。大约60%的教员都有学位、学衔(1976)。教学人员把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围绕苏军建设、在战争和大规模战役中的军队指挥、马列主义方法论等军事科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集体探写了-些长篇著作。为了表彰杰出的学术成就,И.И.努列耶夫、И.И.焦尔贾泽、Г.П.拉夫里克、B.C.捷利普霍夫斯基等科学博上、教授被授予“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学院荣获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一枚(1945),列宁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18年-1919年7月A.K.克利莫维奇、1919年7月-1921年A.E.斯涅萨列夫、1930-1937年Д.A.库钦斯基(师级)、1937-1940年И.T.什列明(旅级)、1940年7-8月和1942-1943年Ф.И.库兹涅佐夫上将、1940-1941年和1945年3-11月B.K.莫尔德维诺夫中将、1941-1942年E.A.希洛夫斯基中将、1943-1945年苏联元帅B.M.沙波什尼科夫、1945-1949年和1963-1964年M.B.扎哈罗夫大将、1949-1956年和1961-1963年B.B.库拉索夫大将、1950-1958年苏联元帅И.X.巴格拉米扬、1958-1961年Г.K.马兰金大将、1965-1968年B.Д.伊万诺夫大将、1968-1973年C.П.伊万诺夫大将、1973年起И.E.沙夫罗夫上将(1973年11月晋升为大将)。

 

沙波什尼科夫高级军官学校(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轮训陆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以及军事学校教员的军事学校,学制为一年,校址: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市。
学校是按照列宁的指示,于1918年11月21日以俄军奥朗宁巴乌姆步兵军官学校(建于1882年)为基础创办的,最初称为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步兵学校。共任务是培训步兵团长、营长和连长以及机枪、掷弹炮、迫击炮和其他专业小队的队长。1919年3月开课。训练期限根据前线情况而定,两个月至五、六个月不等。1919年7月9日首届学员毕业。在国内战争年代,高级步兵学校培养了大约1500名指挥员及军械技工。1920年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责成该校也培训政工人员。1920年9月15日首届政工人员毕业。
国内战争结束后,既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在该校接受培训。学校设有射击委员会和条令小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在研究分队战术和射击学理论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第一任校长H.M.菲拉托夫的领导下,进行多种新型自动射击武器研制工作,著名设计师B.A.杰格佳廖夫、Ф.B托卡列夫、E.Г.费多罗夫等人勂加了此项工作。1921年高级步兵学校改为第三国际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步兵战术学校。1922年5月1日,学校荣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旗帜一面。此后学校曾多次易名;共产国际高级步校工农红军指挥人员步兵战术进修班(1924);步兵战术学院(1932);苏军军官高级步兵战术进修班(1954);总高级步校(1957);高级步兵学校(1963);第1高级步兵学位(1971)。1942年,学校以苏联元帅E. M.沙波什尼科夫的名字命名。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学校大大加强了自己购物质技术器材和设备,补充了业务水平高的教员,训练和教育学员的方法也日益改进。学校编写并出版了数百部战术、射击学和部队训练方法方面的科学著作及教学参考书,试验出多种新式步兵武器样品。
苏德战争要求学校的工作认真进行改革。训练期限缩短到2-3个月,教学大纲不断得到修订。重点集中在培养能够组织诸兵种合同战斗,熟悉诸兵种和专业兵武器及军事技术装备的指挥员。战争期间,学校培养了成千上万名分队和部队的指挥员。
学校的许多毕业生后来指挥师、军、集团军及方面军,成为高级军事首长。其中有苏联元帅A.M.华西列夫斯基、H.И.克雷洛夫、P.Я.马利诺夫斯基、C.K.铁木辛哥、Ф.H.托尔布欣,空军主帅K.A.韦尔希宁、A.A.诺维科夫,大将П.И.巴托夫、K.H.加利茨基、Г.Ф.扎哈罗夫、Я.Г.克列伊泽尔、M.M.波波夫、M.A.普尔卡耶夫、И.И.费久宁斯基,装甲兵元帅M.E.卡图科夫,少将C.A.科夫帕克等人。学校200多名毕业生由于战斗中表现英勇果敢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其中7名两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学校在训练学员的同时对陆军在战争年代的战斗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教员参加了部队装备和部队战斗训练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参加了新条令和数令的制定工作。用于野外、靶场、坦克教练场和轻武器射击场作业的教学时间达75%。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野外作业、军事技术装备和武器的实际操作,广泛应用电气化试验台、教学仪器及练习台。经过短期训练,学员在组织和指挥现代化战斗方面得到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战术、射击学、新式武器、军束技术装备及其使用方沾、军事学术史。学校还帮助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军事干部。
作为研究战术和战斗训练法问题的中心之一,学校在探索分队实施战斗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和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仔细分析和总结它们的经验,并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学校设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能保障战术、射击和专门科目的成功演练和战斗车辆的驾驶。
学校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39),列宁勋章一枚(1944),以及波兰勋章一枚(1973)。
历任校长:1918-1921年H.M.菲拉托夫、1922-1923年П.A.巴甫洛夫、1923-1925年П.B.古比雪夫、1925-1927年Г.И.哈哈尼扬、1927-1929年И.И.斯莫林、1929-1932年K.A.斯图茨卡、1932-1935年K.T.贡恰鲁克、1935-1936年Л.Я.乌格留莫夫、1936-1937年A.A.因诺、1937-1938年Л.B.索谢多夫上校(代校长);1938-1940年A.K.斯米尔诺夫(师级);1940-1941年B.B.科夏金少将、1941-1945年C.A.斯米尔诺夫少将(1944年1月晋升为中将)、1946-1950年M.A.列伊捷尔上将、1950-1953年Г.Ф.扎哈罗大大将、1953-1954年A.П.则洛博罗多夫上将、1954-1955年苏联元帅K.A.梅列茨科夫、1955-1959年П.П.索边尼科夫中将、1959-1963年И.И柳德尼科夫上将、1963-1969年Я.Г.克列伊泽尔大将;1969年起Д.A德拉贡斯基中将(1970年11月晋升为坦克兵上将)。

 

高级专业军官学校(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海军培养(深造)舰长、政治副舰长和业务长的学校。校址在列宁格勒。其前是1827年根据海军上将П.Ф.克鲁森施特恩的倡议,为使新提拔的优秀军官获得深造机会而附设于海军武备学校的高级军官班。1862年,高级军官班改为海军科学速成班,设水文地理、造船和机械三个专业。1877年,速成班改为海军学院。先后开办的专业军官学校还有:喀琅炮塔得水雷军官学校(1874)和炮兵军官学校(1878),利巴瓦潜艇军官学校(1006),彼得堡领航员军官学校(1910)。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11月在上述军官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培养苏维埃海军高级指挥人员专家的联合专业学校。曾在该专业学校授课的有M.B.奥斯特罗格拉茨基、Э.X.楞次、Ю.M.绍卡利斯基、H.H.马图谢维奇、H.H.祖博夫等着名学者。1921-1923年,联合专业学校曾一度停止作为独立的学校办学,而并入海军学院,后于1923年再度单独开办。战前,到1938年,这个教学机构的名称迭有变更。此期间从这里毕业的有:苏联海军元帅C.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И.C.尤马舍夫、A.Г.戈洛夫科、Ю.A.潘捷列耶夫,院士、海军上将工程师A.И.贝格等军事首长和学者。苏德战争期间,专业学校担负了重大的科研工作,其成果为海军广泛采用。许多毕业学员因英勇无畏而荣获勋章和奖章,其中有些人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到1976年,专业学校共没有三个培训(深造)海军军官的专业:指挥专业、政治专业和工程专业。教学目的是在短期内(将近一年)培训已能熟练操作舰艇、武器和军车技术装备,善于训练和教育部属的军官。教学计划和大纲侧重战术和专业训练,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海军要求。专业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实验设备、练习器材、现代化武器和技术装备。除校内教学外,还按教学计划规定在舰艇和海军其他部队实习。专业学校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45)。
十月革命后专业学校历任校长:1918-1920年A.П.泽列诺伊、1920-1921年Л.Г.察洛夫、1923-1924年E.Φ.温捷尔、1924-1925年H.A.博洛戈夫、1925-1929年B.П.别洛布罗夫、1920-1930年П.Ю.雷巴尔托夫斯基海军上校、1939-1941年和1942-1956年K.Ю.科列涅夫海军少将、1941-1942年B.И.伊万诺夫海军少将、1959-1960年П.П.米哈伊洛夫海军中将、1960-1904年B.A.帕尔霍缅科海军中将、1964-1970年Г.C.阿巴什维利海军中将、1970-1973年A.И.佩捷林海军中将、1973年起H.M.巴拉诺夫海军中将。

 

戈沃罗夫防空军事无线电工程学院
苏联武装力量为国土防空军培养无线电工程和无线电电子设备军事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无线电电子设备军事应用问题的科研冲心。校址在哈尔科夫。学院的前身是1941年5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防空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红军高级防空学校。由于无线电电子技术在苏军装备的作用日益增长,1946年以这所学校为基础建立了炮兵雷达学院;1948年改名为苏军炮兵无线电技术学院。1955年学院以苏联元帅Л.A.戈沃罗夫的名字命名。自1968年起,学院正式称作戈沃罗夫防空军事无线电工程学院。学院通常招收毕业于军事学校的国土防空军部队的军官。学院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质和精神战斗素质,善于教育和培养部属,精于应用各种军事技术装备,并能在复杂的战斗情况下使用这些装备的军事工程师。学员学习的内容有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专业和军事课。学院对学员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计算中心、电子模拟技术、模拟练习设备以及装有现代化训练技术器材的专门教室和实验室。学员按不同专业在专门的实验室、训练场以及通过部队实习进行实际训练。学院的教授和教员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Я.Д.希尔曼编写的《无线电波导管与空腔共振器》,C.Э.库兹明的《雷达信息数字处理》、,Я.C.希夫林的《天线静态论问题》等专题著作极负盛名。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改进教学、解决部队日常实践中提出的军用无线电电子学方面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密切结合。科学研究工作除教员和科研人员之外,还吸收学员参加。
学院荣获一级卫国战争勋章(高级防空学校勋章)一枚。
历任院长:1946-1947年T.A.图克林技术兵少将(代院长)、1947-1952年A.B.格拉西莫夫炮兵中将、1953-1955年H.H.日丹诺夫炮兵中将、1955-1973年为Ю.П.巴扎诺夫炮兵中将(1958年2月晋升为炮兵上将,1965年6月晋升为炮兵元帅)、1973年起B.H.库巴列夫空军上将。

 

格列奇科海军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海军指挥干部和工程技术干部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海军学术、舰艇制造、武器装备以及建设、训练与使用海军兵力兵器实施海工作战等问题的科研中心。枚址在列宁格勒。
格列奇科海军学院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军事院校之一。它的前身是海军武备中学于1827年1月29日(2月20日)开设的高级军官训练班。该训练班培养最有发展前途的海军军官。Г.И.涅韦利斯科伊和K.H.波西耶特等海军将领就是这个训练班的毕业生,他们以其考察和研究的成就而闻名。1862年,鉴于舰队由帆船改用汽船,高级军官训练班改为分科学习各门海军知识(水文地理学、造船学、力学)的海军科学速成班。后来,海军的大邻分领导成员都是这个速成班的毕业生。有些毕业生成为杰出的学者,如C.И.泽列诺伊、П.A.雷卡切夫、И.П.别拉韦涅茨等。1877年,海军科学速成班改为海军学院。学院除了开设原有的课程外,还着重讲授海军战略学和战术学、海军学术史和培养业务熟练的海军军官所必需学习的其他课程。学院Л.Г.冈察洛夫、И.P.布布诺夫、H.Л.克拉多、H.A.奥尔洛夫、A.H.克雷格夫和Ю.M.维卡利斯基等学者的著作。对海军理论思想的发展和俄国海军的建设,都有很大影响。
十月革命胜利时期,学院里一些优秀的教授和教员,售无保留地承认了苏维埃政权,接着在П.Л.克拉多院长的领导下,为保护海军学院这所科研和教学机构作出了巨大努力。该院从1919年4月1日开始为苏维埃海军培养指挥干部。1921年第十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和加强红海军的决议,在海军学院的工作中得到了全面贯彻。1922年,学院改为工农红海军学院。预备班(预科)的开办为工农出身的指挥员,十月革命与国内战争的积极参加者进院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为使那些在指挥舰艇编队、区舰队和舰队方面富有经验的海军军官提高理论知识,学院于1925年开办了高级海军速成班,后来改为高级首长进修班,再后又改为军官速成班。在苏联海军的建设时期,学院充分保证了海军对高中级指挥[干部的需要。这一时期从该院毕业的有A.Г.戈洛夫科、C.Г.戈尔什科夫、И.C.伊萨科夫、H.Г.库兹涅佐夫、B.Ф.特里布茨、И.C.尤马舍夫等著名的海军统帅。在各个时期毕业于该院的有Г.M.叶戈罗夫、B.A.卡萨托诺夫、C.M.洛博夫、H.Д.谢尔盖耶夫等海军元帅,И.И.博尔佐夫空军元帅、B.A.阿拉富佐夫、Ф.B.佐祖利亚、Ю.A.潘捷列耶夫、H.M.哈尔拉莫夫等海军将领。毕业于该院工程系的有A.И.贝格、B.A.别廖兹金、Г.И.佐季科夫、B.Ф.克里茨基、B.H.佩列古多夫、M.A.鲁德尼茨基、B.A.斯涅任斯基、M.И.亚诺夫斯基等著名学者。学院在培养海军指挥干部的同时,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解决海军学术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及海军建设和研制新型技术兵器等问题。学院的教授和教员在这一时期撰写的许多著作,直到今天仍然很有价值。在学院的参加下,制定了海军战斗条令、海军司令部勤务教今和其他规定海军战斗活动与日常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苏德战争开始后,一大部分教学人员以及指挥系和航空兵指挥系二、三年级学员被派到舰艇去工作。当时,学院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速培训干部。通过学制改革,完成了这项任务。与此同时,根据海军当时担负的任务,还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学院的教学人员与舰队保持密切联系,研究和总纳了战争经验。战争期间,学院完成了统帅部、总参谋部和海军各直属部局提出的350多个科研项目和许多专门课题。苏德战争期间,学院的毕业生成功地指挥了海军的部队、编队和联合编队的各种战斗活动,这就足以证明他们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学院有数千名毕业生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其中有97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A.E.马祖连科、B.И.拉科夫、H.B.切尔诺科夫和A.O.沙巴林等四人两次荣获苏联英维称号。
1945年,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学院的工群技术系扩建为独立的克雷洛夫海军造船和军械学院。在指挥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伏罗希洛夫海军指挥学院,该院曾荣获列宁勋章。从此以后,海军指挥学院和海军工程学院分立达15年之久。
到60年代初,由于在发展武器装备方面出现了质的突变,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与战斗使用日趋复杂,所以分别培训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已不适宜。指挥军官要有较深的工程技术知识,而工程技术军官也要有战役学和战术学方面的知识。1960年,工程学院和指挥学院合并为海军学院。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设有必要的实验设备。学院的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还有展览院史、俄国海军史和苏联海军史的陈列室。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重视讲授社会科学课程,以便把学员的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使他们成为思想坚定和无限忠于祖国的海军军官。学院党政工作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员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使学员养成优良的精神战斗素质。
该院的学者A.И.贝格、П.Ф.帕普科维奇、M.И.亚诺夫斯基、A.H.休金、B.A.温科夫斯篡、B.Г.弗拉索夫等人创立了先进的学说,这些学说成了研究新式海军武器、技术兵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И.C.伊萨科夫、C.П.斯塔维茨基、B.A.别利、H.B.巴甫洛维奇、B.A.彼得罗夫斯基、B.B.托马舍维奇、H.A.诺维科夫和П.П.克瓦代等学者的著作,在解决海军兵力的组织、指挥和战斗使用及海军日常活动等问题方面,在解决制定海军在社会主义国家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先进观点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对组织教学工作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海军科学博士、教授P.C.杰米多夫、Г.Д.季亚琴科、B.C.利休京、Ф.A.马特维丘克和B.И.索洛维约夫,技术科学博士、教授Л.П.韦列坚尼科夫、Г.Г.扎罗夫、E.H.姆尼奥夫、Г.M.波多布里和A.H.图佩谢夫等。
格列奇科海军学院由于为苏联海军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海军培养军官有功,而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44),一级乌沙科夫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17-1919年H.Л.克拉多、1919-1920年A.H.克雷洛夫、1920-1921年和1923-1930年B.B.热尔韦、1921-1923年M.A.彼得罗夫;1930年K.И.杜舍诺夫、1930-1933年Д.C.社普利茨基、1933年Г.C.奥库涅夫、1933-1936年П.Г.斯塔谢维奇(二级分舰队级)、1936-1937年И.M.卢德里(一级分舰队级)、1937-1938年C.П.斯塔维茨基(二级分舰队级)、1938-1939年И.C.伊萨科夫(一级分舰队级)、1939-1942年Г.A.斯捷潘诺夫(一级分舰队级,1940年6月4日起为海军中将)、1942-1945年B.A.彼得罗夫斯基海军少将、1945-1948年B.A.阿拉富佐夫海军上将、1948-1951年和1960-1967年为Ю.A.潘捷列耶夫海军中将(1953年8月3日晋升为海军上将)、1951-1957年И.C.尤马舍夫海军上将、1957-1960年B.A.安德烈耶夫海军上将、1967-1974年A.E.奥廖尔海军上将、1974年起B.C.瑟索耶夫海军上将。

 

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军事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军事工程学术、地形大地测量保障、基本建设和军队工程建设等问题的科研中心。军事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819年创办于彼得堡的总工程学校,这所学校于1855年改为尼古拉工程学院。这所学院的毕业生当中有很多杰出的军事工程师,如Э.H.托特列边、A.E.期特鲁韦、M.M.博列斯科夫、Ф.Ф.拉杰茨基、P.И.孔德拉坚科、C.A.拉舍夫斯基、K.И.韦利奇科、Д.M.卡尔贝舍夫等。该院毕业的军事工程师中,H.A.布伊尼茨基、K.И.韦利奇科、K.Я.兹韦列夫、Ф.Ф.拉斯科夫斯基、A.Ф.普柳钦斯基、A.Э.捷利亚科夫斯基等人在研究堡垒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保证了俄国筑城学派的主导作用;H.П.彼得罗夫对流体动力学摩擦理论的研究,X.C.戈洛温对弹性理论的研究,П.H.亚布洛奇科夫对电工学理论的研究,H.Л.基尔皮乔夫、B.Г.秋林对炮弹对装甲的作用的研究,A.A.萨特克维奇对流体力学、水力学、热力学的发展,A.P.舒利亚琴科对水泥生产工艺,И.Г.马柳加对筑城中混凝土的应用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家Ф.M.陀思妥耶夫斯基和Д.B.格里戈罗维奇、画家K.A.特鲁托夫斯基、作曲家U.A.丘伊、生理学家И.M.谢切诺夫曾在总工程学校和尼古拉工程学院学习过。19世纪60年代,Д.И.门捷列夫在学院任过教。
十月革命胜利后,学院自1917年11月起开始为无产阶级国家的军队培养干部。工农红军军事工程学院设有四个系:筑城系、军事交通系(分道路桥梁、汽车、航空浮空三个专业)、电工系、大地测量系(1910年建立)。系下面还有培养军队工程兵主任的“队列处”。此外,还开设了预科。学院非常重视根据新学员的情况而制定教学方法。在两次战争间歇期间,军事工程学院根据苏军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过一系列的组织调整。1823年军事工程学院与电工技术学院合并,1925年又与炮兵学院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军事技术学院,学院筑城系1920年改为工程系,培养军事工程师。1932年国家工业化和苏军革新技术装备时期,对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量逐渐增大,于是在军事技术学院工程系和莫斯科高级工程建筑学校的基础上,在莫斯科扩建为军事工程学院,从1935年起称为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院编有指挥系、海防工程系、筑城系、工程装备系、大地测量系、军事工业建筑系,自1938年起开设了夜学系和函授系。研究生班的人数不断增加,工程兵指挥人员进修班迅速扩大,并重新开设了预备役工程兵指挥人员复训班。军事工程学院成了研究军事工程学术基本问题的重要科研中心,学院的学者们对战斗和战役工程保障理论,工程兵战术,筑城工事的结构和技术设备,利用弹性理论计算工程建筑物的方法,统一的大地测量体系和三角测量控制点进行了研究;并开始研究撞击和爆炸现象。在解决这些问题中,E.B.亚历山德罗夫、O.E.弗拉索夫、Ф.И.戈连金、H.H.卢岑科、Л.H.谢多夫、H.A.乌尔马耶夫、C.A.赫梅利科夫、E.A.雅科夫列夫、B.H.热莫奇金、Г.H.波克罗夫斯基等人起了主导作用。学院有许多学者,如B.П.阿佩什科夫、B.K.德莫霍夫斯基、B.M.克尔德什、H.C.斯特列列茨基、C.A.伊里亚谢维奇、C.C.达维多夫、Г.Г.卡尔先等人,曾参加过重要的军事工程和国民经济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
苏德战争开始以后,军事工程学院缩短了军事工程师的培养期限,自1942-1943学年起,正常学制使和速成班制同时并存。战前和战争年代培养出来的学员,构成了工程兵指挥干部和各级军事测地勤务干部的基础,其中M.П.沃罗比约夫、Л.Э.科特利亚尔、H.A.彼得罗夫还领导过苏军工程兵部队。学院的毕业生中有44人由于在对敌斗争中表现英勇顽强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Д.M.卡尔贝舍夫将军是坚贞不屈和对祖国无限忠诚的光辉典范。战争年代,学院的很多学者都参加过战斗工程保障教令的编写工作,参加过解决各种非常复杂的工程任务的实际工作。
战后,由于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要求改变军事工程师的培训方法,其中包括按新专业组织教学和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院科学与教学夹验基地的扩大,备有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中心的建立,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学院各教研室改进了教学方法,特别重视加强野外训练,使学员们能够广泛运用新的工程技术装备之组织和完成战斗、战役工程保障任务。学院编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作、各种教令和指南以及有关军事工程学术各分支和大地测量保障方面的方法学丛书;制定了防止工程建筑物遭受现代化杀伤武器破坏的计算方法和在地震力作用下水工建筑物的动力学计算原理;研制出了保证进一步提高大地测量准确度的方法和器材。学院为各部队解决工程保障任务提供了巨大帮助。战后年代,学院的毕业生(如M.П.沃罗比约夫、M.K库德利亚夫采夫)成功地领导了工程兵和军事测地勤务,其中许多入(如B.A.博利亚特科、И.Ф.弗拉索夫、A.П.戈尔巴乔夫、Д.C.热列宾、E.C.科利别尔诺夫、H.B.奥加尔科夫等)成了著名的军事领导人。
学院有许多学者荣获列宁奖金(如B.И.阿谢夫、Ю.H.格拉祖诺夫)和苏联国家奖金(如B.H.热莫奇金、Г.Г.卡尔先、B.Г.斯克拉姆塔耶夫等),还有--些人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如A.B.别列津、E.M.尼古拉耶夫、H.З.普列坚斯基、H.M.拉比诺维奇,Л.И.丘伊科、H.M.波波夫)、俄罗斯联邦功勋科技工作者和俄罗斯联邦功勋发明家的称号。学院因培养军事工程师和从事科研任务功绩卓著而荣获红旗勋章--枚(1944),列宁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17-1918年A.A.萨特克维奇、1918-1923年Ф.И.戈连金、1923-1925年A.K.奥夫钦尼科夫、1932-1934年Г.B.季诺维也夫、1934-1937年И.И.斯莫林(军级)、1937-1942年A.C贡多罗夫(旅级,1940年6月4日起为工程兵中将);1942-1943年E.B.瑟索耶夫工程兵少将、1943-1945年B.A.奥利韦茨基工程兵少将、1945-1951年Л.Э.科特利亚尔工程兵上将、1951-1957年И.П.加利茨基工程兵上将、1958-1961年П.B.什维德科伊工程兵中将、1961-1969年A.Д.齐尔林工程兵上将、1969-1974年B.Л.阿夫谢廷科工程兵上将、1974-1975年C.X.阿加诺夫工程兵中将、1975年起B.E.乌波罗夫工程兵中将。

 

后勤和运输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军培养后勤指挥干部和工种技术干部的一所高等军事学校,研究后勤保障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学院的前身是1800年在彼得堡创办的交通工程学院。该院1864年转为地方学校,于是军事交通勤务专业人员便改由工程学院负责培训。自1852年起,军事交通勤务军官在总参学院培训。1900年成立军需班,1911年扩建成为军需学院。1918年3月15日军需学院改组成为军事经济学院,校址迁至莫斯科,开始为红军培养组织军队后勤保障的指挥干部、军事经济管理干部和军用品验收干部。 1920年,该院与高级海军财经学校合并,称作工农红军与工农红海军军事经济学院。学院设3个系:军事供应系、军事技术系和军事经济系。1921年5月,学院又迁往彼得格勒。1924年,军事经济学院解散,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即后来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供应系(后改为后勤系)和附设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的军事系。军事交通专业人员自1925年起由列宁格勒交通工程师学院的军事运输系培训。该系于1932年又扩建成军事运输学院,设铁路、公路、水运、机械和桥梁等5个系。校址原在莫斯科,1938年迁到列宁格勒。1939年学院设军事交通、交通线路、公路与道路勤务等3个系。1935年重新织建了工农红军军事经济学院,设军事经济系、军需系、财务系、工程系、海运系、夜校、函授系和进修班。校址在哈尔科夫。1940年海运系撤销,学院改名为红军军需学院。1942年又改组为后勒供应学院。1941年9月学院疏散到塔什干,1943-1956年学院设在加里宁。
学院培养的学员以日己的行动表明他们是祖国的忠实儿子,是军队后勤保障的优秀组织者。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苏德战争期间和战后在军队和运输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例如И.B.科瓦廖夫曾任苏联交通人民委员;H.B.诺维科夫曾任苏联海运部部长;C.M.巴耶夫曾任苏联内河航运副人民委员;Ф.M.马雷欣上将曾任苏军后勤部第一副部长;M.П.米洛夫斯基上将在战争年代曾任苏军后勤部参谋长。毕业生中有8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9人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1956年6月1日后勤供应学院同军事运输学院合并成一所高等军事学校-后勤和运输学院。学院各系和速成班负责培训苏军后勤系统各主要专业所需的指挥干部和工程技术干部。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备和技术器材,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干部,能够保证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和完成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学院很重视培养科研和教学干部,不断改进与提高教授和教员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院的学者们对总结苏德战争中军队后勤保障经验和进一步研究后勤保障的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对现代战斗、战役以及日常生活中组织陆海军后勤保障的理论原则和实际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学院出版的著作有《苏军后勤》(1968),《苏军后勤人员在苏德战争中的功勋》〔1968〕,《钢铁运输线上的军入》(1969)等。A.C.安东诺夫、И.A.瓦任采夫、K.П.沃斯托科夫、И.M.热尔诺谢克、A.A.卡列尔特、M.П.米洛夫斯基等科学博土和教授对研究现实的科研问题和培养军事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政治部和党组织非常重视学员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组织党政工作的能力。在解决这些任务方面,各社会科学教研室起着重要作用。
学院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50-1965年M.П.米洛夫斯基中将、1965年起K.H.阿布拉莫夫中将(1967年10月25日晋升为上将)。

基洛夫军事医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军医的高等军事医科学校;军事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的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学院创办了1798年,当时彼得堡外科医务学校改为彼得堡外科医学院,1881年起称作军事医学院。作为俄国第一所军事医学院它对祖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院曾编写过许多基础医学专业指南和教科书,建立并装备了一批教学陈列室和教室,建立了一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是世界上图书最多的医学图书馆之一。1847年军事医学院组织了第一期医生进修班;1872年又组织了妇女高级医学训练斑,为俄国妇女接受高等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医学科学的许多极其重要的学科在院内得到了富有成果的发展。在И.M.谢切诺夫、И.Π.巴甫洛夫和他们的学生共同努力下,创立了唯物主义的高级神经活动生物学学说,生理学的其他分支出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H.И.皮罗戈夫、B.B.斯克利福索夫斯基、H.A.韦利亚米诺夫、C.Π.费多罗夫、B.A.奥佩利和其他许多人的著作对普通外科学和军事外科学的主要部分作了详尽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俄国的外科学派。天才的外科临床医生H.И.皮罗戈夫领导军事医学院外科教研室整整15年(1841-1856),对区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内科学学术领域,C.Π.波特金和他那一学派的著作具有特殊的价值。祖国生物学和医学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主要归功于军事医学院的B.M.别赫捷列夫、A.Π.鲍罗廷、K.M.贝尔、A.Π.多布罗斯拉温、H.H.济宁、Π.A.霍洛德科夫斯基等教授以及许多其他人的辛勤劳动。
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真正繁荣是在伟大十月社会关义革命后才开始的。学院的教授、教员和毕业生在研究和发展军事医学科学和军队医疗保障体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1934年,军事医学院以党和苏维埃国家的杰出活动家C.M.基洛夫的名字命名。在苏德战争期间,各方面军、各舰队和军事卫生总部70%的卫生勤务首长和主要专家都是该院的毕业学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如C.И.巴奈季斯、A.C.格奥尔吉耶夫斯基、C.C.吉尔戈拉夫、H.H.叶兰斯基、Π.A.库普里亚诺夫、H.C.莫尔恰诺夫等,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年代对发展医学和培养军医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拥有许多著名学者(如K.M.贝科夫、Ю. Ю.贾涅利泽、A.B.梅利尼科夫、A.A.扎瓦尔津、A.Л.米亚斯尼科夫、B.A.多尔戈萨布罗夫等)的海军医学院于1956年并人军事医学院。军事医学院设有为各军种培养医生的系、速成班、约60个教研室和教学医院、科研实验室,还备有各种野外和临床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器材和设备。军事医学院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军事院校之一,拥有医术水平很高的教授和教员队伍。他们当中有著名的教育家、医学学者,如医学科学院院士И.C.科列斯尼科夫,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B.Д.别利亚科夫、B.K.库拉金,教授B.A.多利宁、E.B.格姆比茨甚、M.И.雷特金、B.A.萨莫托金、A.H.谢年科、Д.Я.舒雷金等。学院各系和速成班负责培养和深造军队卫生勤务领导干部和各医科专业的高级军事医学专家。学员除具备坚实的普通生物学和医学知识修养外,还要深入学习社会科学、军事医学和其他军事课程。军事医学院有自己的教学医院,还和陆海军各医疗预防机构及列宁格勒各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可以保证对军医实施认真的实习训练。学院对许多科目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科研究进展。Л.A.奥尔别利和他的同事们深入地研究了神经系统营养适应机能的学说,为在军事劳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H.Г.阿尼奇科夫、И.P.彼得罗夫、H.Я.奇斯托维奇等是学院研究机体内病理过程的发展与经过的学者,他们的著作极负盛名。B.H.巴甫洛夫斯基和他的学派创立了关于有些病的自然病灶的学说和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方法的理论。学院有许多学者从事临床医学、野战外科学和野战内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诸如组织军队卫生勤务,防止人员遭到战斗杀伤和患病的卫生防护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院的科研活功中占有重要地位。学院在麻醉与复苏学、烧伤治疗学、脑外科学、内分泌学、创伤治疗学和医学控制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许多教研室的科研小组完成了缺氧和与之有关的机体变化方面有价值的研究。对发展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许多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军事医学院主要对病情复杂的病人进行专门治疗,负责指导各军区、军队集群和海军舰队的卫生勤务不断改进诊断治疗的方法,推广军队各预防区疗机构的好经验。
学院毕业生和工作入员当中有5名苏联英雄,5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21名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36名苏联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的正式院士和通讯院士(1975)。由于为苏维埃祖国建立了功勋,学院荣获列宁勋章一枚。
十月革命后历任院长:1917-1925年B.H.通科夫、1925-1930年B.И.沃亚切克、1930-1934年B.A.坎格拉里、1934-1940年A.Г.丘察里安茨(军级)、1940-1941年M.H.阿胡京卫生勤务少将、1941-1942年X.H.卢卡舍维奇卫生勤务少将、1942-1943年Л.P.马斯洛夫卫生勤务少将、1943-1950年Л.A.奥尔别利卫生勤务上将、1950-1952年П.Г.斯托雷平卫生勤务少将、1952-1953年H.И.扎瓦利申卫生勤务中将、1953年4-9月E.И.斯米尔诺夫卫生勤务上将、1953-1968年П.П.冈察洛夫卫生勤务上将、1968年起H.Г.伊万诺夫卫生勤务中将。

加加林空军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各种航空专业指挥干部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空军战役学、空军各兵种战术学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州莫尼诺镇。学院是1940年3月20日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指挥系、战役系、领航系和首长进修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46年前称为红军空军指挥局和领航员学院。苏德战争期间,学院为作战部队培养了许多干部。当时主要精力集中在深入研究战备经验,培养军官掌握组织航空兵分队、部队和兵团作战的本领方面。学院的很多毕业生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时期,在该院学习的,有经过苏德战争严峻考验的航空人员,其中有近500名苏联英雄,28名两次苏联英雄和三次苏联英雄И.H.阔日杜布。
学院的毕业生成为著名航空兵首长的有:E.A.阿列克先科、A.E.博罗维赫、Л.И.别达、H.Д.盖达廷科、C.Д.戈列济夫、A.H.叶菲莫夫、C.Я.茹科夫斯基、A.Л.卡多姆采夫、A.И.科尔杜诺夫、A.H.卡特里奇、П.C.基尔萨诺夫、A.H.梅德韦杰夫、A.П.西兰季耶夫、Ф.И.申卡连科等。航天员Г.T.别列戈沃伊、П.И.别利亚耶夫、Г.T.多布罗沃利斯基、A.A.古巴列夫、A.B.菲利普琴科和B.A.沙塔格夫都是该院学员。许多在该院学习过的军官成为试飞员或试飞领航员。在苏联功勋飞行员和苏联功勋航天员中,有70%以上是该院的毕业生。学院设两个基本系,分四个指挥和参谋专业、一个领航专业。同时还设有一个函授系,并办有提高飞行指挥员和政工干部业务水平的进修班和研究班。该院有25个教研室,有设备良好的教学实验室以及保险和维护分队。1946年起,来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军官在该院校受培训。
在培训工作中,学院着重提高学员的战役战术水平和指挥员素养,使他们在任何战斗情况下都善于根据现代科学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技术迅速而熟练地定下决心。飞行员和领航员在学习期间定期作现代化战斗飞机(直升机)实习飞行,并有系统地利用各种练习器提高飞行技能。学员们在马列主义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苏共党史方面均可学到较深的知识,并能掌握对航空兵部队进行党政工作的本领。学院很重视培养高度的精神战斗素质。学院的党组织对学院各方面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培养军事干部和解决现实的科研课题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有B.B.瓦西里耶夫、Л.M.沃罗比约夫、C.K.古利耶夫、B.И.基里洛夫、A.B.克拉斯诺夫、Г.Ф.莫济卡诺夫、И.И.纳扎罗夫、B.A.奥金佐夫、Г.A.普舍尼亚尼克等科学博士、教授。学院有一所陈列馆。馆内陈列有各种航空技术装备-从一战使用过的双翼机和三翼机,到各种现代化的超音速飞行器,还陈列有各种航空发动机和各种类型的航空武器装备。学院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主要是空军战斗使用的历史和理论方面的书籍。
学院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45),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一枚(1968),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1968年4月15日,学院以苏联第一个航天员Ю.A.加加林的名字命名。
历任院长:1940年Э.M.波梅兰采夫空军少将、1940-1941年Ф.K.阿尔热努欣空军中将、1941-1942年Л.И.纳雷什金空军少将、1942-1944年Я.C.什库林空军中将、1944-1946年П.П.约诺夫空军中将、1946-1950年Ф.Я.法拉列耶夫空军元帅、1950-1956年C.A.佩斯托夫空军中将、1956-1968年C.A.克拉索夫斯基空军元帅、1968-1973年C.И.鲁坚科空军元帅、1973年起H.M.斯科莫罗霍夫空军上将

加里宁炮兵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指挥和工程干部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陆军导弹部队和炮兵的战斗使用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分院没在基辅)。1953年以Ф.Э.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指挥系为基础建立,1960年以前称为军事炮兵指挥学院。1960年列宁格勒高级炮兵工程学校各系并入该院后,改称炮兵学院。学院设有基本系、函授系、速成班,社会科学、战役战术、专业和基础科学等教研室,还设有科研实验室、训练部、科研部等。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深入研究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的新方式、火箭部队和炮兵的战斗战役使用方法,提高学员野战素养,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主动待神、高度的精神战斗素质和训练技巧。学院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教科书和基础课参考书。学院设有:讲课教室、配有现代化训练设备和技术器材的专门训练教室和实验室、装有最新电子设备的枪代炮射击场和许多其他训练设施。建有野外训练基地,并不断加以完善。战后时期,学院为陆军导弹部队和炮兵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专题著作中研究了导弹部队和炮兵的发展趋势及其战斗使用方法。学院的学者们详尽地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并对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军事技术装备问题提出了实际建议。拟定了射击准备和射击指挥的新方法。正在解决导弹部队和炮兵指挥的自动化问题。研究完善军事技术装备、指挥工具、武器修理和使用的问题也正在顺利地进行。学院还积极参加条令和教今的制定工作。
曾在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指挥系工作过的著名学者A A.布拉贡拉沃夫、Г.И.布利诺夫、П.A.格利维赫、Л.A.戈沃罗夫、B.Д.格连达利、B.Г.李亚科诺夫、A.K.西夫科夫等人关于射击和炮兵战斗使用方法的著作,对学院的创缓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战后时期,科学博士、教授Л.Л.布拉戈拉祖莫夫、P.B.布拉金斯基、M.H.茹科夫、M.H.卡待哈诺夫、A.И.马特维耶夫、B.И.斯特列利琴科等人为研究现实的科研问题和培训军事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政治部、党组织时刻关心对学员的培养,动员共产党员为争取优秀的学业成绩和高度的纪律性而努力,使他们将精力用于完成主要任务。
学院荣获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各一枚(以上两枚勋章为原列宁格勒高级炮兵工程学校荣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勋章一枚。1967年,学院以M. И.加里宁名字命名。
历任院长:1953-1958年H.H.沃罗诺夫炮兵主帅、1958-1969年B.C.科罗布琴科炮兵上将、1969年起П.Ф.斯利普琴科炮兵中将(1973年11月晋升为炮兵上将)。

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具有高等军事和工程文化程度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军事和军事技术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它的前身是1820年创办于彼得堡的米哈伊尔炮兵学校彼得格勒军官班。1855年改为米哈伊尔炮兵学院。学院的学者、设计师和学生为制造线膛速射火炮和步兵武器,发展炮兵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弹道学方面有H.A.扎布茨基、H.B.迈耶夫斯基、B.M.特罗菲莫夫;火箭武器方面有A.Д.扎夏德科、K.И.康斯坦丁诺夫,火炮工艺学和材料力学方面有A.B.加多林;冶金学和金属学方面有Д.K.切尔诺夫;射击理论和射击方法方面有K.Г.古克、B.Л.切贝舍夫、B.H.什克拉列维奇;火炮设计方面有P.A.杜尔利亚霍夫、A.П.恩格尔哈特,步兵武器方面有C.H.莫辛、B.Г.费多罗夫、H.M.菲拉托夫;炸药和火药化学方面有A.B.萨波日尼科夫、A.A.索洛尼纳、Л.H.希什科夫;弹药方面有B.И.勒杜尔托夫斯基等)。
十月革命时,学院大部分教师都站在革命人民一边。从1918年2月起学院恢复了教学。1919年3月15日,学院易名为工农红军炮兵学院。许多学员参加了彼得格勒保卫战和喀琅施塔得平叛。1921年开办预科后,为学院从工农中培训红色指挥员创造了有利条灼:。1923年开设了弹道系、机械系和化学系,成立了教研室和学术委员会,调整了教学。1925年炮兵学院和工程学院并为工农红军军事技术学院。1926年以Ф.Э.捷尔任斯基的名字命名。到1920年,除炮兵系和工程系外,还设有摩托化和机械化系、电工系、化学系。1932年,学院进行改组,以每系为基础分别成立独立学院。炮兵学院开设有指挥系、军用仪器系、炮兵兵器系、枪械系、弹药系、火药和炸药系等。战前,许多苏维埃时期的毕业生,如B.A.阿列克谢耶夫、A.A.布拉贡拉沃夫、M.Ф.瓦西里耶夫、Д.A文采利、B.Г.季亚科诺夫、Э.K拉尔曼、П.M.普罗霍罗夫、H.И.普切利尼科夫、И.Ф.萨克里耶尔、B.E.斯卢霍茨基、M.E谢列布里亚科夫、K.K.斯尼特科、A.A.托洛奇科夫、H.A.乌波尔尼科夫等人,与旧校原有的学者П.A.格利维赫、И.П.格拉韦、B.Д.格连达利、H.Ф.德罗兹多夫、Д.E.科兹格夫斯基、Ф.Ф.连杰尔、B.B.梅奇尼科夫等人合作共事,卓有成效。他们制订了地炮和高炮射击原理,发展了外弹道和内弹道学新方向,并对各种新型火炮、火箭武器、枪械、火药和炸药、控制仪器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论据。许多战前的毕业生成为天才的武器设计师,如:Д.H.维什涅夫斯基、B.Г.格拉宾、И.И.伊万诺夫、M.Я.克鲁普恰特尼科夫、Г.З.兰格马克、B.O.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基、B.K波诺马廖夫、Л.З.什瓦尔茨等。
1938年,学院从列宁格勒迁到莫斯科。当时,理论研究和哈桑湖、哈拉哈河的作战经验特别是苏芬战争的经验,都已表明炮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因此,需要探索其新的战斗使用方向。这一点在学院的体制、教学大纲和科研工作计划以及Л.A.戈沃罗夫、A.K西夫科夫等军事学者们的著作中均有反映。成立了新的系和教研室,改变了学员的培训体制。战前举办的各级首长速成进修班具有重大意义,为炮兵培训了相当数量的指挥员、政治干部和各级首长。
战争年代和战后时期,学院的许多毕业生和教员成了高级军事首长,其中有:苏联元帅Л.A.戈沃罗夫、K.C.莫斯卡连科、炮兵主帅M.И.涅杰休,炮兵元帅Ю.П.巴扎诺夫、B.И.卡扎科夫、П.H.库列绍夫、Г.Ф.奥金佐夫、M.H奇斯佳科夫、H.Д.雅科夫列夫等。为适应战争条件,学院的工作进行了调整,缩短了学制,开办了指挥员、政治干部和军事技术干部短训班。1941年11月-1944年7月,学院迁至撒马尔罕。战争期间,该院培养和轮训了成千上万名指挥员、工程师和技术干部;完成了700多项科研项目,约40项设计试验任务。当时学院编写出版的指南、说明书和各种参考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争年代创立了自行火炮设计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炮兵和步兵武器设计理论,制造了新式火炮和枪械。有关地炮和高炮射击理论、炮兵重兵集团指挥的著作,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战后年代,50年代中期以前,学院炮兵干部的培训一直以总结和整理苏德战争经验为基础。1952-1953年,学院的各指挥系分出去作为该院的几个分院,后合并为一所独立的高等军事学校(见炮兵学院)。武装力量技术装备和作战方式的根本变化,以及科学控术,特别在无线电技术、控制论、计算技术、控制自动化方面的最新成果,不仅对军事学科专业的内容,而且对学员整个基础科学技术的训练和政治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训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军事学科、基础科学及军事专门学科。学员必须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学习部队党政工作方法,接受必要的教学和训练。学院拥有配备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器材的专修室和实验室,以及计算中心、陈列馆和图书馆。陈列馆中收有反映该院的战斗传统和历史的资料。学院的科研工作是多方面的。党政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深专业知识的军官,探讨迫切的军事和军事技术问题,教育全院人员养成高尚的精神战斗素质。学院的毕业生中有64名苏联英雄,12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57名列宁奖金和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27名俄罗斯联邦功勋科技工作者(1975)。
战后时期,在研究现实的科学问题和培训具有高深专业知识的军官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和教员有E.B.沃尔科夫、A.Ф.戈洛温、C.H.卡普斯京、M.Ф.萨穆先科、A.B.索洛多夫、B.C.苏拉克韦利泽、И.B季舒宁、Г.M.特列季亚科夫、Я.M.沙皮罗、A.C.沙塔洛夫等科学博士和教授。
学院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38),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一枚(1945)和十月革命勋章一枚(1970)。
历任院长:1918-1923年C.Г.彼得罗维奇、1923-1925年B.Д.格连达利、1925-1931年M.M.伊萨耶夫、1931-1932年A.И.谢佳金、1932-1937年Д. Д.特里兹纳(师级)、1937-1941年A.K.西夫科夫(师级,1939年2月9日晋升为军级,1940年6月5日起为炮兵中将)、1941年5-7月Л.A.戈沃罗夫炮兵少将、1941-1942年A.A.布拉贡拉沃夫炮兵中将、1942-1945年C.П.西多罗夫炮兵中将、1945-1951年B.И.霍赫洛夫炮兵上将、1951-1953年Г.B.波卢埃克托夫炮兵中将、1954-1969年Г.Ф.奥金佐夫炮兵上将(1968年2月晋升为炮兵元帅)、1969年起Ф.П.退基赫上将。

列宁政治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从苏联武装力量军官中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和军队教育工作者的高等军政学校;社会科学与军事学科领域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
该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办了彼得格勒的红军师范学院,曾以在彼得格勒保卫战中英勇牺役的政治委员H.Г.托尔马乔夫名字命名。1920年3月首届学员共134人毕业。1921年,师范学院改为彼得格勒红军大学,同年又改为彼得格勒教官学院。一年后,以第10集团军红军大学和彼得格勒教官学院为基础,成立了高级军政训练斑,1923年改为军政学院,1925年5月14日改为政治学院。学院的学员曾在国内战争各个战线作战。政治委员、政工干部和学员们都树立了英雄主义、忠于革命利益和苏维埃祖国的崇高榜样。共产党员们在同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布哈林分子,以及其他反对列宁的派别的斗争中,是党中央的可*支柱。联共(布)中央1929年2月通过的“关于工农红军指挥和政治人员”的决议,在学院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党中央赋予的任务为学院确定了训练和教育方针。学习社会科学同全面的军事训练相结合,增加了军事科目的学习时间,新设了部队指挥实习课。1929年3月,学院成立了三年制函授政治训练班,在此基础上于1930年7月组建了函授系和政治夜大学,后改为夜学系。还举办过一长制指挥员党政训练班,从这个训练斑毕业的有H.P.阿帕纳先科、O.И.戈罗多维科夫、A.И.叶廖缅科、C.K.铁木辛哥、И.B.秋列涅夫等军事首长。学院还培养了一支精通业务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但具有精湛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陆海军党的建设实践,而具有在国内战争中积累的丰富战斗经验。曾在该院授课的有苏联科学院院长A.П.卡尔平斯基,以及E.C.瓦尔加、B.Д.格列科夫、M.B.米京、M.H.波克罗夫斯基、A.M.潘克拉托娃、E.B.塔尔列、E.M.雅罗斯拉夫斯基等著名苏联学者。到1934年为止学院扩大了教学基地,没有合成军(基本)系、空军系、海军系、军事教育系。1938年1月11日,学院以列宁的名字命名,并于同年由列宁格勒迁至莫斯科。学院有50余名毕业学员因在哈桑湖和哈拉河区同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中表现了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而荣获勋章和奖章,76人因在苏芬战争中勇敢作战而受到政府嘉奖,其中 B.P.博伊科和Л.B.科特佐夫两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苏联党和政府领导人、著名军有首长、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活动家同学员和教员的多次会见,在学院生活和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M.И.加里宁曾多次亲临学院演讲。苏德战争爆发的不久,他于1941年6月5日视察学院时就复杂的国际形势,日益加剧的军事入侵苏联的危险性和军队保持高度战备的必要性发表了讲话。
苏德战争一开始,学院就根据新的任务更新部署了工作。1941年10月-1943年8月,学院疏散至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别伊别伊。从学院毕业的政工干部不但是苏联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组织者,而且是同法西斯侵略者英勇顽强斗争的模范。150余名学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00余名学员被授予将官军衔。战争期间,学院的教员为总结和推广政治机关和部队的党政工作经验做了大量工作。
战后,学院根据新的任务继续培训政工干部。从1956-1957学年起,学院开始为高等军事院校培养社会科学教员和军法官(至1974年)。学院共设8个专业系(1976),其中函授系和速成班担负轮训军队政治领导干部和军校社会科学教员的任务。教研室是将一门或几门学科的教授和教员联为一体的基本教学和科研单位。Ф.П.阿夫拉姆丘克、A.B.巴拉班希科夫、B.A.科诺瓦洛夫、A.C.米洛维多夫、M.E.莫宁、E.Ф.尼基京、B.C.奥尔洛夫、H.P.潘克拉托夫、H H波塔波夫、B.A.谢基斯托夫、П.B.索科洛夫、B.B.舍利亚格等科学博士和教授,在组织训练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院设有历史学、哲学和其他专业的学术委员会以及训练教育工作问题委员会。还开设有研究生班。1939-1975年,学院共通过了100余篇博士答辩论文和1400余篇副博士答辩论文。学院教学以社会科学为主,有苏共党史,国际共运史,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史,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党政工作、军事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员深入研究苏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分队、部队和舰艇中组织实施宣传和群众性鼓动工作、军人品德和美学教育的先进形式、方法和手段。军事科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学员研究部队的编制体制,现代战争中各军兵种的战斗使用方法,以及火箭、炮兵、坦克、高射、步兵和工程等方面的最新作战兵器。还开设军事学术史讲座。学院进行教学时使用最新的物质技术器材和设备,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专修室和训练中心。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马列主义专修室、各类军械和技术装备专用教室。在对学员进行理论和军事教育时,注重使他们每个人通过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掌握现代政工干部所必需的坚实深厚的知识。
学院根据部队开展训练教育的实际经验经常组织野外作业,用以充实和巩固学员学得的理论知识。学员的军事训练与组织军队的党政工作紧密结合。学习期间学员以担任政治机关的副职首长、部队和舰艇的政治别首长、宣传干事改高级军政学校和其他学校的社会学科教员等方式进行实习。学院的科研工作包含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的选题,研究列宁的思想和军事理论遗产,苏联共产党在创建和加强武装力量方面的活动,以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军队的党政工作问题等。学院撰写的《列宁与苏维埃武装力量》(1968年获伏龙芝奖金)、《苏联共产党与苏维埃武装力量的建设》、《马列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列宁的哲学遗产和现代战争问题》以及有关党政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等著作,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好评。学院对军事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很重视,出版有《军官教育学》、《苏联军人心理学论文集》、《军人集体心理学问题》等著作。学院的党政工作由政治部领导。学院荣获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荣誉革命红旗一面和奖状一张(1932),列宁勋章一枚(1934)、红旗勋章一枚(1944),十月革命勋章一枚(1969),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25-1927年Л.Д.波克罗夫斯基、1928-1932年A.Л.希夫列斯、1932-1937年B.M.伊波(集团军政委级)、1937-1941年Ф.E.博科夫(师政委级)、1941-1943年A.H.谢尔巴科夫少将、1943-1948年A.И.科瓦列夫斯基少将、1948-1949年K.B.克赖纽科夫中将、1949-1950年И.B希金上将、1950-1957年M.A.科兹洛夫中将、1957-1959年Ф.Ф.库兹涅佐夫上将、1959-1971年A.C.热尔托夫上将、1971年起E.E.马利采夫上将(1973年11月晋升为大将)。

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为坦克兵培养具有高等军事院校和军事年业文化程度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以及机械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装甲坦克车辆和坦克兵战斗使用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1932年以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摩托化与机械化系和莫斯科罗蒙诺索夫汽车拖拉机学院为基础筹办而成。初称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43年改称红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军事学院。1954年易名装甲兵学院。1967年学院以苏联元帅P.Я.马利诺夫斯基名字命名。战前,苏共为加强苏联武装力量采取了许多与建立坦克工业、迅速发展装甲坦克兵和机械化兵有关的重要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创办这所装甲兵学院。
学院的结构,不仅是根据培养装甲兵的指挥干部和工程干部的需要,而且是根据培养设计和生产装甲坦克车辆的专家的需要来确定的。最初,除指挥系和坦克使用系外,还设有坦克工业系和坦克设计系。后来撤销了后两个系,学院的基本任务遂改为培养指挥、参谋方面的专家和工程专家。由于现代化装甲兵的迅速发展,指挥干部和工程干部的需要量随之激增。因此,学院附设有军官短期训练班,负责轮训原来不是在坦克部队服役的军官,还开设了进修班以及函授系。1933年8月指挥系首届学员16人毕业。后来,在该校受高等教育毕业出来的坦克兵军官人数逐年增加。毕业学员参加过哈桑湖、哈拉哈河战斗,以及苏芬战争。曾在该院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著名专家及学者有:A.И.布拉贡拉沃夫、H.P.布里林格、B.B.叶夫列莫夫、Г.B.济梅列夫、A.M.其尔皮奇尼科夫、M.K.克里斯季、C.C.米洛维多夫、H.C.皮斯库诺夫、П.A.罗特米斯特罗夫、Ю.A.斯捷洛诺夫、И.П.苏霍夫、H.Л.费多谢耶夫、.Д.A.丘达科夫等。
苏德战争要求学院在装甲兵指挥员和工程师的培养体制工作出重大改变。于是缩短了学队增加了学员。有许多毕业生在苏德战争年代和战后时期成了著名军事首长。其中有苏联元帅B.И.崔可夫,装甲兵元帅C.И.波格丹诺夫、П.П.波卢博亚罗夫、M.E.卡图科夫、大将П.A.别利克、A.Л.格特曼、A.A.叶皮谢夫、E.Ф.伊万诺夫斯基、C.K.库尔科特金、C.Л.索科洛夫、B.Ф.托卢布科、И.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C.M.什捷缅科、И.E沙夫罗夫、И.H.什卡多夫等。毕业生中成为著名坦克设计师和坦克生产组织者的有:И.B.加瓦洛夫、A.C.叶尔莫拉耶夫、K.Я.科京、B.B奥尔洛夫斯基等人。200多人在苏德战争年代成为苏联英雄,而B.C.阿尔希波夫、C.И.波格丹诺夫、И.H.博伊科、M.E.卡图科夫、З.K.斯柳萨连科、M.Г.福米乔夫、C.B.霍赫里亚科夫、И.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B.И.崔可夫、C.Ф.舒托夫等人两次荣获这一称号。教员A.И.布拉贡拉沃夫和B.M.戈格索夫因在科技方面的卓越发现和发明而荣获苏联国家奖金。
战后年代,由于吸收了战争经验,并结合科技进步和军事发展上的变化,训练教育过程和科研工作安排得到了改进。学院领导、政治部、党组织极其关心改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学员的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也非常重视,经常教育他们树立崇高的思想信念,无限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学院里,与苏军军官一起学习的还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人。学院办有常设研究生班,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器材和设备、实验基地和野外训练基地。学院的学者们经常研究有关发展坦克兵技术装备以及坦克兵的战斗使用、保障和组织等重大理论问题。他们撰写了许多科研著作和教科书:《坦克与坦克兵》(1970)、《坦克理论》(1973)、《坦克的使用》(1974)、《装甲坦克车辆的修理工艺》(1973)、《苏联坦克兵(1941-1945)》(1973)、《坦克射击理论》(1973)等。在战后年代里,学院在研究坦克兵的使用问题和完善装甲坦克车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C E.布尔采夫、П.Д.古兹、Г.T.托维济翁、A C.卡尔片科、И.E.克鲁普琴科、M.И.马留京、H.Г.奥尔洛夫、Л.B.谢尔盖耶夫、Г.Ю.斯捷潘诺夫等人。
学院许多军官和将官因在发展军事科学和技术方面,在为苏军培训干部方面做出了成绩而荣获勋章和奖章。学院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41),红旗勋章一枚(1965),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学院首任院长:K.Ф.法贝格。以后历任院长:1933-1936年M.Я.格尔马诺维奇(军级)、1930-1939年И.A.列别杰夫(师级工程师)、1940-1947年Г.H.科瓦廖夫坦克兵少将(1943年6月7日晋升为坦克兵中将)、1947年B.Г.韦尔希宁坦克兵中将、1948-1954年И.Д.瓦西里耶夫坦克兵中将、1954-1956年C.И.波格丹诺夫装甲兵元帅、1956-1958年Ф.И.戈利科夫上将、1958-1964年П.A.罗特米斯特罗夫装甲兵主帅、1964年B.И.日丹诺夫坦克兵上将、1964-1967年П.A.马尔科夫坦克兵上将、1967-1969年A.X.巴巴贾尼扬装甲兵元帅、1969年起O.A.洛西克上将(1971年4月晋升为装甲兵元帅)。

莫扎伊斯基军事工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各种军事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军事技术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该院是1941年3月以列宁格勒民航工程师学院为基础建立的,称作列宁格勒空军学院,1955年,学院以A.Ф.莫扎伊斯基的名字命名。学院的初期活动开始了苏德战争年代。1941年7月,学院疏散到了约什卡尔奥拉市。战争年代里,学院为苏联空军培养了许多军事工程师,为学员和部队编写了大量教学参考书。战后,学院迁回列宁格勒。为了适应新的任务,改革了教学,成立新的教研室,增设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以及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学院非常重视总结和研究战争经验。随着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改变和扩大了学员的训练专业。学院开始培养军事机械工程师、电学家、建筑师、气象学家、军事电工学工程师、军事无线电技术工程师、军事无线电电子学工程师等。学院与部队保持密切联系。科研工作在学院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学院的学者、教授K.H.巴里诺夫、B.A.别谢克尔斯基、П.H.布格、H.И.布列宁、H.B.布捷宁、B.E.杜列维奇、A.A.科罗斯捷廖夫、И.И.库拉金、A.П.梅利尼科夫、E.П.波波夫、Г.Г.罗斯托夫采夫、K.B.萨赫诺夫斯基、C.C.斯特罗耶夫、Л.T.图奇科夫等人为解决许多军事技术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喷气发动机和自动控制理论方面的著作,以及提高雷达设备效率等问题的著作在国内颇负盛名。1941-1974年,学院撰写了1300多篇科研论文,出版了许多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1945年,学院荣获红该勋章一枚。
历任院长:1941-1947年A.P.沙拉波夫空军少将(1946年3月1日晋升为空军中将)、1947-1969年П.E.罗季莫夫工程技术勤务上将、1969-1973年A.A.瓦西里耶夫(中将工程师)、1973年起H.И.别列兹尼亚克少将(1974年7月晋升为中将)。

 

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空军各种专业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航空技术装备及其技术维护与战斗使用方面的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学院的前身是1919年根据俄国著名学者H.E.茹科夫斯基倡议建立的莫斯科航空技术学校。1920年9月航空技术学校移交给军事主管部门,改为红色空军工程师学院。H.E.茹科夫斯基教授被选为该院院长;他亲自参加组织教学工作、讲课,并同第一期学员一起进行作业。1922年9月,学院改为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1925年4月2日举行了第一期工程师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后不久,学院又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改名为工农红军茄科夫斯基空军学院。第一批教员当中有很多人是茹科夫斯基的学生,后来成了著名的学者和飞机设计师,如A.A.阿尔汉格尔斯基、B.П.韦钦金、E.C.斯捷奇金、B.H.尤里耶夫等。担任学院教研室主任并在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有:И.И.阿尔托博列夫斯基、H.Г.布鲁耶维奇、B.M.武尔、H.T.古佐夫、B.C.库列巴金、M.A.拉夫连季耶夫等院士。1923-1940年,学院不仅为空军培养了工程技术干部,而且还培养指挥干部。1940年以指挥系、战役系、领航系和首长进修班为基础组成了指挥员和领航员学院(加加林空军学院)。
学院培养的学员当中有:空军主帅K.A.韦尔希宁和П.Ф.日加列夫,空军元帅Ф.A.阿斯塔霍夫、Г.A.沃罗热伊金、C.Ф.扎沃龙科夫、C.A.克拉索夫斯基、C.И.鲁坚科、B.A.苏杰茨、Ф.Я.法拉列耶夫、C.A.胡佳科夫,苏联英雄、第一个航天员Ю.A.加加林及其他苏联航天员。学院的毕业学员中还有:飞机设计师C.B.伊柳辛、A.И.米高扬、A.C.雅科夫列夫、B.Ф.博尔霍维李诺夫、A.H.拉法埃良茨,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H.Д.库兹涅佐夫、O.K.图曼斯基、A.Д.恰罗姆斯基,航空工业部部长П.B.杰缅季耶夫等。
学院的教学编制分为:飞行器驾驶系、航空军械系、航空无线电电子设备系、函授系(1965年开办)以及工程师和教师速成进修班。学院还办有面授和函授研究生班。学院拥有大量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其中包括:装有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全套设备的大型空气动力学教学实验室,供研究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空气压缩机、涡轮机及其他航空动力装置部件的完备的实验基地训练机场,供停放现代化战斗机和军用运输机的大型停机场。实验室装备有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各种实验装置、练习器和供进行飞机结构构件静力和动力试验及其他多种研究项目的整套试验设备。学院有一座教学实验工厂,供学员进行生产实习、制造教学与科研设备和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表演。学院的科技图书馆藏书约100万册,进行大量的情报图书资料编目整理工作。
学院自建院以来先后创立了许多学说。实验空气动力学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奠基人是B.H.尤里耶夫院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B.B.戈卢别夫和Т.Ф.布拉戈教授等人在机翼理论方面的著作是颇为著名的。有关飞行动力学和飞行器稳定性与可控性等学说的创立是与B.П.韦钦金、B.C.佩什诺夫、D.T.戈罗先科等人的名字联系一起的。学院在飞行器强度计算方面、在飞机结构力学方面以及在探索航空技术兵器的技术维护与修理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先进操作法方面,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C.斯捷奇金院士的著作为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程序和特性曲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H.Г.布鲁耶维奇院土的著作为飞机瞄准系统采用计算设备和自动装置提供了依据。列宁奖金获得者M.Л.诺维科夫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点状吻合传动装置,人们称之为诺维科夫传动装置。学院根据E.Л.布拉温、Д.A.文策尔、Г.И.波克罗夫斯基等教授的著作确定了内外弹道学、弹药、轰炸与空中设计射击理论、爆炸理论等方面的科研方向。B.C.库列巴金院士创造的有关研究飞行器的供电、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的学说,是最早创立的学说之一。在战后年代里,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B.C.普加乔夫和A.A.克拉索夫斯基,教授C.M.别洛采尔科夫斯基、B.И.古洪诺夫、И.E.卡扎科夫等人创立的学说是最有价值的。
学院的政治部和党组织进行大量的工作,培养学员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无限忠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深入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学员掌握组织部队党政工作的能力。学院荣获列宁勋章一枚(1933),红旗勋章一枚(1945),十月革命勋章一枚(1970),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勋章。
历任院长:1922-1923年A.H.韦格涅尔、1924-1925年H.B.索洛古布、1925-1927年B.C.拉扎列维奇、1927-1933年A.Г.霍里科夫、1934-1936年A.И.托多尔斯基(旅级)、1936-1940年Э.M.波梅兰采夫(师级,1940年6月4日起为空军少将)、1940-1941年和1942-1947年H.A.索科洛夫-索科廖诺克少将(1943年5月28日晋升为空军中将)、1941-1942年C.П.哈杰耶夫(一级军事工程师)、1947-1969年B.И.沃尔科夫航空工程勤务少将(1949年5月11日晋升为肮空工程勤务中将,1958年2月18日晋升为航空工程技术勤务上将)、1969-1973年中将工程师H.M.费佳耶夫、1973年起B.B.菲利波夫(中将工程师,1975年4月晋升为上将工程师)。

铁木辛哥防化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化学兵指挥和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防护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1932年以工农红军军事技术学院化学系军事化学专业和莫斯科第2化工学院为基础建立。始称工农红军化学学院。
防化学院为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化学工程师和许多兵团化学勤务主任。苏德战争开始后,学院缩短了学制,增加了学员。1941年11月-1942年7月,学院设在撒马尔罕。战争期间,培养了数干名各种专业的军事化学专家。为满足作战军队化学勤务的需要,进行了紧张的科研工作。在发展喷火纵火器材和发烟器材、特种技术装备和防化器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兵有重大意义。
苏德战争后,一些新的科研项目在学院产生并得到了发展。建立了新的教研室和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开始采用更为完善的设备。学员学习社会科学课、专业课和军事课,在专设营地进行训练,到部队实习,增长党政工作的组织才干。教员和学者们积极参加部队新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护器材的改进和研制工作。学院学者们的很多理论研究在国防和国民经济方面部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科学院院士З.Г.布里茨克、C.И.沃尔夫科维奇、M.M.杜比宁、И.Л.克努尼扬茨、И.H.孔德拉季耶夫、A.B.福金,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H.A.伊兹加雷舍夫、B.B.涅克拉索夫、K.B.奇穆托夫,拉脱维亚科学院院士Л.K.列平等人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与学院有密切联系。11名学院学者荣获列宁奖金和苏联国家奖金。M.M.杜比宁院士和И.Л.克努尼扬茨院士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学院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68)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勋章一枚。1970年5月,学院以苏联元帅C.K.铁水辛哥的名字命名。
历任院长:1932-1937年Я.Л.阿维诺维茨基(军政委级)、1937-1941年П.E.洛维亚金(旅级,1940扣6月4日起为少将)、1941-1942年Ю.A.克利亚奇科(一级军事工程师)、1942年A.H.基斯洛夫上校、1942-1960年Д.E.佩图霍夫技术兵中将、1960-1972年Д.B.戈尔博夫斯基技术兵上将、1972年起B.B.米亚斯尼科夫技术兵中将。

 

朱可夫防空军事指挥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国土防空军指挥干部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战役学和战术学以及改进防空军的指挥等问题的科研中心。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校址在加里宁。
学院组织编制包括部、系、教研室、训练中心、服务机构和物质技术保障机构。学院招生对象是毕业于高级军校并具有指挥工作经验的军官。教学工作由各教研室实施,旨在培养学员具行较高的精神政治,心理和战斗等素质,在战役战术方面有较宽的知识面,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主动精神,具有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指挥防空部队和兵团作战的过硬本领以及训练技巧。
学院开展军事学术工作的方向是,研先有关国土防空军的战斗使用、提高指挥防空军的科学水平和防空军的战斗准备程度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制定防空导弹兵和喷气式歼击航空兵的最有效的使用力法。学院的教授和教员参加国土防空军各种基本条令和教令草案的编写工作,并就建立现代防空布势问题提出种种建议。学院撰写了一些关于国土防空军的历史及其发展前途和对空防御的生存能力等问题的颇有价值的军事学术著作。还写有其他著作、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籍,阐述国土防空军的战斗使用、武器的发展、各种基本保障工作的组织等问题以及有关战术学、战役学的发展和改进国土防空军的指挥等现实问题。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制作了健全的教学模型,还拟定了计算课题和情报课题,供研究防空计划和指挥防空军作战时使用。学院与部队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Ф.T.布图尔林、H.K.瓦西里科夫、Г.Ф.格拉德琴科、Д.C热列宾、C.Ф.尼洛夫斯基、H.Д.斯科尔尼亚科夫等富有经验的国土防空军将军,都积极参加了学员的培训工作和科研的领导工作。在制定教育方针和撰写学术著作方向做出巨大贡献的有Ю.E.弗拉西耶维奇、M.Д.约诺夫、B.Г.梅什科夫、M B.谢尔盖耶夫等科学博士、教授。
学院备有防空军使用的各种技术兵器,建有训练用的指挥系统。可以利用这种指挥系统进行首长司令部演习和研练防空军的作战指挥。在训练过程中学员要到部队进行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各种技术设备和电子计算技术。学院还设有国土防空军的战史与战斗荣誉专修室。
历任院长:1956-1959年П.Г.沙夫拉诺夫上将、1959-1963年П.Ф.日加列夫空军主帅、1963-1966年E.B.科尔舒诺夫上将、1966年起Г.B.济明空军上将(1973年11月晋升为空军元帅)。

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军乐队指挥系
培养军乐指挥的高等军事学校;军乐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心。其历史始于1928年附设于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军乐队队长训练班,1930年改为军乐队队长系,1935年改为军事系,1944年以该系为基础成立了红军高级军乐队队长学校,1947年改为高级军乐指挥学校,1D50年改为军乐指挥学院,1960年改为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年乐指挥系。该系毕业生在苏军各乐队和乐团中卓有成效地工作着。军乐队指挥系招收定期或超期服役军人,以及受过中等音乐教育的地方青年。学制为5年。学员毕业后定“军乐指挥”专业职称,授“中尉”衔。分配到苏联武装力量乐队或乐团的毕业生,均能胜任工作。该系还为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培训军乐指挥。学习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有:中等军事学校教学范国内的军事科目和社会科学科目,以及乐队指挥、乐器学、乐地学、音乐史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学员经常参加年级乐队的各种乐器演奏、系乐队(列编)的实习演出和指挥,到部队见习,提高自己的技能。该系十分注重学习军事典礼音乐和根据苏联武装力量条今规定购举行军人仪式时的队列乐队指挥方法。在全国性节日时,该系乐队参加莫斯科阅兵式和劳动人民游行,举办大型音乐会演出活功。在组织该系教学、科研和教学法工作方面,苏联著名音乐家、教授A.B.亚历山德罗夫、B.M.布拉热维奇、H.П.伊万诺夫-拉德克维奇、Л.A.马泽利、И.B.彼得罗夫、M.И.塔巴科夫、C.A.切尔涅茨基、B.Я.舍巴林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该系的教员们撰写了许多有关军乐史和军乐问题,指挥、乐器学和演奏理论方面的著作。许多教员作曲家为军乐队和独奏乐器创作的作品在苏联国防部、总政治部和苏联作曲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比赛会上荣获奖金。
军乐指挥系(学校、学院)历任主任(校长、院长):1935-1937年H.O.埃林松(旅级)、1937-1944年A.E.古托尔(旅级军需)、1944-1950年И.B彼得罗夫少将、1950-1954年B.T科热夫尼料夫上校、1954-1958年Л.K.戈卢博夫上校、1958-1960年Г.П.伊万诺夫上校、1960-1965年B.K.卡梅纲夫上校、1965-1975年Г.C.马鲁强上校、1976年起H.A.特鲁布尼科夫中校。

军事体育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体育运动专业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改进军人体育训练体制问题的科研工作中心。校址在列宁格勒。学院历史始于1918年创办的军事体操击剑学校,1932年改为国立中央体育学院军事系,1947年改为军事体育运动学院,1960年改为列斯加夫特体育学院军事系,1974年重新成为独立院校。学院设有若干系、一个函授部、一所教练学校、一个研究班和一所科研实验室。学院为部队和军事院校输送体育训练和运动主任、教员,以及受过高等军事专业教育的教练。学院的教员中,有很多人是苏联功勋教练和功勋运动健将。建院以来,已培训了数千名体育专业军官,方面军体育队长和军队的体育教官。学院培养的学员中,许多人成了优秀运动员、世界冠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学院因师生在平定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乱中,英勇无畏而荣获荣誉革命红旗一面(1921),因在培训体育专业军官方面成绩卓著而荣获红旗勋章一枚(1943)。
历任院长:1947-1956年A.A.塔拉索夫中将、1956-1959年B.И.菲利波夫坦克兵少将、1959-1960年И.Л.米罗年科少将、1974年4-10月Ю.T.奇哈切夫上校(代院长)、1974年10月起M.П.格列西科夫少将。

 

军事外语学院(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武装力量培养专职军事翻译、外语教师、具有外语知识的政治干部以及军法官的高等军事学校。校址在莫斯科。1942年以莫斯科国立第2外语师范学院军事系和莫斯科东方学学院为基础创办。1974年前称为军事外国语学院。苏德战争年代,学院为作战军队各级司令部培训军事翻译。1956年学院撤销,1963年复建。设西语系和东语系、政治干部系、函授系。1974年,列宁政治学院培养军法官的军法系并入该校。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物质器材装备,有设备齐全的灵格风教室、语音室、电影放映厅、各种专修室和教学技术器材。学院还开设研究生班,成立了军事科学协会。学员在学习期间,要下部队和外出实习,以获得翻译工作经验,学院开展社会政治、语文学和军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学院进行各方面的党政工作,以培养学员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掌握马列主义学说,养成良好的精神战斗素质和政治品质。
历任院长:1942年和1944-1947年И.H.比亚济少将(1944年11月晋升为中将)、1942-1944年C.H.斯捷潘诺夫上校、1947-1953年П.Ф.拉托夫少将、1953-1956年M.C.霍津上将、1963-1973年A.M.安德烈耶夫上将、1973年起И.C.卡特什金上将。

莫斯科财政学院军事财政经济系(本资料归苏联主义www.cccpism.com所有)
苏联国防部的高等军事学校。1947年开办。其任务是培养知识渊博的军事财政经济专业同时还起着武装力量财务保障课题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招收高级军事学校毕业、达到规定的服役年限的军官。军事财政经济系开设面授班和函授班、军官班、面授和函授研究生班。学员的学习科目有:社会科学、战役战术课程以及授以广泛的军事经济学知识的其他课程(军事经济学、军队财务学、军事经济分析,等等)。军事科学工作主要是研究一些有关提高国防费效用的现实问题。还编写有关苏联陆海军财务保障的发展史和现代课题的著作、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等。著名经济学家、教授H.H.罗温斯基、B.B.谢尔巴科夫、B.B.里夫金、M.C.阿特拉斯、П.П.马斯洛夫、И.Д.兹洛宾、H.H.柳比莫夫、Д.A阿拉赫韦尔姜、B.C.格拉先科等人在组织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学法研究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任系主任:1948-1950年C.B.斯皮里多诺夫军需勤务少将、1950-1953年H.A.奈焦诺夫军需勤务中将、1953-1955年B.C克里什克维奇军需勤务上校、1955-1969年И.H.雷日科夫少将、1969-1974年E.A.布尔斯军需勤务少将、1974-1977年И.M.西涅奥基少将、1977年起B.Я.谢利赫少将(1979年2月晋升为中将)。

克格勃的训练学校,从小到每期仅有三十名学员的常年培训班一直到占地 面积达数百平方里的“特务城”,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百多所之多。其中比较 出名的有——加茨拿特务城。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城。帕拉霍夫卡特务城。史吉普那雅特务城。 沃斯托兹那雅特务城。诺瓦雅特务城。苏育兹那雅特务城。 库切诺特务学校。迪捷科伊赛格特务学校。马伊斯科伊特务学校。 史古尔达特务学校。马克思恩格斯学校。列宁技术学校。 KGB高级学校。国内防谍局训练学校。库金诺KGB训练学校。 屠格切夫GRU特别部门训练学校。列宁格勒谍报学校。特维尔谍报学校。 黑海情报学校。 基辅女特务特别训练学校。拉狄波夫海事破坏训练学校。 华宁破坏训练学校。泽德尔斯丘尔·格罗斯一道思谋报政工学校。KGB莫斯科特别破坏训练学校。 敖德萨桥梁破坏训练学校。丘尔金谍报学校。伏罗尼兹铁路破坏训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