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总和契总

『Михайл.Андреевич.Суслов』

第1部 第2部 3列宁专集 4十月革命专集 5斯大林专集 6十月革命节专集 7中苏论战专集 8勃烈日涅夫专集 9战胜法西斯专集 10苏联宣传画专集1 宣传画专集2 11苏联勋章专集

安德罗波夫(1914.6.2—1984.2.9)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英明领袖。1982年11月12日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于1914年6月15日出生在俄国斯塔夫罗波尔州古纳;兹卡耶车站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阿塞尔拜疆的穆斯林。从1930丰起,他先后做过工人、电报员、电影放映员和水手。1936年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雷宾斯克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共青团组织委员。1937年任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1938年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1939年,他在25岁时加入共产党。1940年当选为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1944年红军解放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之后,他被任命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党委第二书记。同时期,他在市里的一所国立高等学校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在共产国际老战士库西宁的推荐下,安德罗波夫当选为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1950-1951年任第三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1年,调到中央机关工作,先后在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检查员和苏共中央某处处长,同时进入莫斯科高级党校学习,直到1953年。

1953年至1957年,安德罗波夫调外交部工作。先在外交部第四欧洲司主管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后被派往苏联驻匈牙利使馆任公使衔参赞,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1956年安德罗波夫在解决匈牙利事件中花了不少力气,显示了他的政治灵活性和从事机密工作的能力。1957年他被召回莫斯科,任命为苏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主管社会主义国家,曾多次跟随赫鲁晓夫出访东欧国家和参加他们的党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陪同勃列日涅夫出访和参加东欧国家的党代表大会。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起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62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62年3月起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获列宁勋章4枚,红旗勋章一枚,劳动红旗勋章3枚,奖章多枚。

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接替谢米怡斯内伊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格勃),1982年5月又重新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

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是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1976年获大将军衔(相当于军兵种元帅)。由于安德罗波夫为苏共和苏维埃国家作出了贡献,他曾多次受到嘉奖。1974年在他60岁生日时被授与"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第三枚列宁勋章和"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1979年又获得第四枚列宁勋章。他还是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佩戴者。1978年,他曾获"苏联军队60年"典礼奖章和蒙古苏赫.巴托尔勋章。

在国内问题上,安德罗波夫主张“集体领导”,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有“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他强调苏联社会应当是“有高度的组织性的社会”,要对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安德罗波夫发起了反对贪污腐化和低效率的运动,狠狠打击了贪污受贿行为;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整顿了社会秩序。经济上进行试验,搞体制改革,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他还决定加强意识形态斗争,努力寻找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形式、在对外政策方面,他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时所推行的基本政策,但比较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事端。行动较为收敛。

因忙于内部事务,对外战略方针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在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和起点不同,因此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样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能“互相模仿”。“一体化的需求”同各国的利益之间“会产生矛盾”。认为过去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整齐划一,处处一致是错误的。他的这些观点比勃列日涅夫时期强调各国必须遵循所谓“共同规律”和各国主权“有限”的观点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在中苏关系方面,安德罗波夫也基本上继承了勃列日涅夫生前表示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但实际上并没有为消除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而采取实质性步骤。安德罗波夫对中国问题比较熟悉,先后四次来中国,其中包括1959年陪同赫鲁晓夫来华访问,1963年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越路过中国,以及1965年随同柯西金赴越南访问路过中国。他曾参加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的中苏两党会谈。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安全工作领导人上升为苏共党的最高领导人,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就享有"一个现代的有专业知识的、机智灵活的干部"的名声。他常常被描绘成一个有教养的、具有学者风度的形象。他在任克格勃主席十五年中,强化了克格勃组织,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权力基础。他兴趣广泛,有着多方面的爱好,从现代爵士音乐到美国小说他都很感兴趣。他倾向于反对个人崇拜,他尽量避开礼仪性活动。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逝世,终年69岁。


开明领袖


罕见的大将军服照


两极对抗


勃总,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柯西金,四大巨头


安总的克格勃证件


开明领袖


信誓旦旦的总书记


安总手下的克格勃上校-普京

契尔年科(1911.9.11--1985.3.10)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1984年2月13日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

1911年9月24日生于俄罗斯大捷西村镇(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新村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俄罗斯人;少年时代当过雇工。1929—1933年先后任共青团区委宣传部部长、边防军某部党组书记、党的区委部长等职。1931年入党。1933年复员回乡。1933—1945年先后任新村区党委和乌雅尔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党的教育之家主任、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书记等职。1945年毕业于苏共中央高级党校。 1945——1946年先后任奔萨州党委书记、摩尔达维亚党中央宣传部长。1953年毕业于基什涅夫师范学院。1955年当选为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1956年当选为摩尔达维亚党中央委员。1956——1960年任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处长。1960——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处主任。1965年7月——1976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主管党中央领导人的内务、行政、文书和安全等工作。1966年8月起连续当选为第七至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1966年4月——1971年4月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71年4月苏共二十四大起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76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并兼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开始。1977年10月——1978年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8年11月——1984年2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书记。1984年2月13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1984年4月11日在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职期间积极参加集体制定和贯彻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方针,为提高人民福利、完善民主、加强国防威力,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代表苏共参加外国工人党代会。 获得列宁勋章3枚,劳动红旗勋章3枚,民主德国最高奖赏-卡尔马克思勋章一枚,保加利亚最高奖赏季米特洛夫勋章一枚。

他在50年代初结识勃列日涅夫,受到勃的赏识,以后一直随勃列日涅夫在一起工作,被称为是“第聂伯帮”的重要成员和勃列日涅夫的“总管家”之称。安德罗波夫逝世后。他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已73岁高龄,成了十月革命以后就任苏共最高领导职务年事最高的人。

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首先在经济方面,主张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造,提出完善经济活动,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将国民经济变成一种高效率的有条不紊的机制。指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

他要求经济干部要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大胆地进行探索。他强调要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尽快地将科学技术成就运用到生产中去。在他执政期间。除继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外,其它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展开。其次,关于苏联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他继承了安德罗波夫的"起点论",说:"苏联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契尔年科言论选集》"85年中文版) 他不仅强调了这个结论的重要性,而且也指出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强调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他把完善发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使生产力发生深刻质变并相应地改善生产关系,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和社会纪律.进一步发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契尔年科长期从事党务和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强调在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工作和经济工作方面要始终如一地遵循列宁主义的原则,认为不创造必要的社会前提和意识形态前提,要把经济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虽然业已成熟的经济问题、组织问题及其它问题十分重要,但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提到首位,它是全党的事业。强调把改善意识形态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适应党在完善发达社会主义过程中正在完成的那些重大复杂的任务的水平”。(《苏共中央全会(1983年6月14日——15日)文件汇编》,莫斯科1983年版)。

他重视抓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大力呼吁要杜绝资产阶级文化的渗入,主张对中小学的教育进行改革。第四,在对外关系方面他认为,国际形势的特点是:战争危险急剧增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双方的政治方针和针锋相对的世界观的对抗空前紧张。因此对美国的态度比较强硬,尤其是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后,直到1984年12月份,他在会见美国企业家哈默时才表示苏美两国应建立良好关系。在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强调要全力发展和加强团结合作,而东欧国家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对外关系方面,如有一些独立自主的做法都会被当作越轨行为,而遭到指责。关于中苏关系方面,虽然他强调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很重要,但两国关系没有出现更积极的进展。 契尔年科1985年3月10日因病逝世。




勃列日涅夫,葛罗米科,契尔年科


勃总最亲密的战友



安总,契总,聚首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