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
莫斯科战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参加莫斯科会战的苏军有: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德军为“中央”集团军群。 德军统帅部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占领莫斯科关乎整个战争之命运。德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推进至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附近后(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想在战争最初几周内从行进间夺取首都的计划以遭失败,于是德军准备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计划规定,以各坦克集团分别由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利、绍斯特卡等地域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3个强大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地带。“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别改称坦克第3、第4集团军),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陆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和追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 对苏军说来,情况异常复杂:当时许多企业被迫向东部地区疏散,因而苏联军事经济还不能够充分满足作战军队对武器和技术兵器的需要,各战线正在进行艰苦的防御交战,军队遭到严重削弱,此外,由于日本和土耳其两国政府采取亲希特勒方针,苏军统帅部不得不在苏日、苏土边境屯扎重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对莫斯科会战的企图是,依托有利地区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阻止德军突向莫斯科,尽可能给德军以大量杀伤,争取时间,并为反攻创造条件。为实现这一企图,大本营采取了必要措施,向莫斯科远接近地派出了精锐部队和兵团。但仍未能改变对苏军不利的兵力兵器对比。 截至9月底,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0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0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0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谢利扎罗沃、多罗戈布日以东、斯帕斯杰缅斯克一线。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总计在西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德军人员比苏军多0.4倍,火炮和迫击炮多0.8倍,坦克多0.7倍,作战飞机多1倍。德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武器质量上也占优势,因为当时苏军坦克和飞机有一半以上是旧式的。德军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以及摩托化兵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0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苏军实施的反突击虽然迟滞了德军前进,但未能阻止其进攻。在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维亚济马方向和斯帕斯杰缅斯克方向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10月3日占领奥廖尔,10月4日,德军夺取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和基洛夫,10月5日夺取了尤赫诺夫,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牵制了德军28个师。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在莫斯科海至卡卢加(230公里)一线,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0月10日由大本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复杂的情况要求从莫斯科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留下的企业生产军用品;军队和劳动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构筑新防御地区(见莫斯科防御区),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等等。为构筑防御工事动员了45万首都居民,其中75%为妇女。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3万人。莫斯科防空部队同空中德军空军作了顽强斗争,10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000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 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在加里宁防御战役中也进行了同样激烈的战斗。10月14日,德军坦克突入了加里宁。10月17日,以西方面军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团军)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发展进攻并前出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10月底—11月初,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在图拉方向的进攻也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以及第50集团军和图拉市人民的英勇作战而受阻。 德军虽然对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攻势锐减。道路异常泥泞,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0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此时,苏联谍报员佐尔格从日本送来了日军不会对苏联发动进攻的准确情报。于是,苏军又将部署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 德军虽遭重大损失,但仍图夺取苏联首都,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以前攻占莫斯科。德军增调兵力,变更部署,用于进攻莫斯科的兵力有51个师,内13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兵力优势仍在德军方面:人员比苏军多1倍、炮兵多1.5倍、坦克多0.5倍。个别方向(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图拉方向)优势还要大些。德军的企图依旧是击溃苏军,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苏军识破了德军意图,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所属第50集团军转隶西方面军,第3、第13集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自11月17日起,加里宁方面军第30集团军编入西方面军。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11月7日、在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情况下,斯大林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郎队直接开赴前线。 11月15—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在加里宁—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防御战役和图拉防御战役中,苏军阻止了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卡希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莫斯科的德军。德军从最初几天起就遇到了苏军顽强抵抗。潘菲洛夫少将、别洛博罗多夫少将、多瓦托尔少将和卡图科夫上校等指挥的兵团官兵坚守阵地。首都保卫者的口号是“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11月底—12月初,德军付出了巨大损失的代价,在亚赫罗马地域前出到莫斯科运河,在纳罗福明斯克以北及其以南强渡了纳拉河,从南面逼近卡希拉。但德军继续前进受阻,因苏军于11月27日在卡希拉地域,11月29日在首都以北对德军南、北两集团相继实施了强有力的反突击。12月3—5日,突击第1集团军(司令为库兹涅佐夫中将)、第16、第20集团军在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克留科沃等地域实施了新的反突击,开始压迫德军后退。就在这几天内,第33集团军的突击集群与第5集团军协同恢复了纳拉河上的态势。第50集团军和加强给他的由别洛夫少将指挥的近卫骑兵第1军击退了德军在图拉以北的冲击。作战主动权开始转入苏军手中。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 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在季赫温方向和罗斯托夫方向进攻的军队应配合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在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航空兵、首都防空部队航空兵与方面军航空兵联合作战,起了巨大作用。反攻的准备是在复杂情况下进行的;苏军飞机虽略占优势,但炮兵少1/2,坦克少1/3,人员亦少于德军。但是苏军统帅部也考虑到了其他因素:德军兵疲意沮,没有既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而苏军则士气高涨。 反攻开始于1941年12月5—6日,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尽管天寒雪深,反攻发展却很顺利。在加里宁战役、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图拉战役、卡卢加战役、叶列茨战役中,苏军在最初几天内就从德军手中夺得了主动权。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9日,苏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苏军大本营考虑到情况有利,要求各方面军司令加宽进攻地带,毫不停顿地实施追击。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苏军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地,消除了图拉被合围的危险。进攻的苏军前出到勒热夫、拉马河、鲁扎河、博罗夫斯克、莫萨利斯克、别廖夫、韦尔霍维耶一线,将敌打退100—250公里。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 苏军大本营对1月初的前线情况进行判断之后,决定命令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在西部战略方向和西南战略方向转入总攻。西方向军队的任务是,合围并粉碎“中央”集团军群主力。但是以现有兵力兵器不足以达到既定目的。在西部方向,双方步兵和炮兵的兵力相等,苏军仅在坦克数量方面超过德军0.3倍。 1月8日—月20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12月24日重建)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博尔霍夫进攻战役。1942年1、2月间,在维亚济马以南地域实施了空降。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兵力兵器特别是快速军队,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尽管如此,西方向的总攻还是顺利的。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在成尤赫诺夫以北和勒热夫地域实施反突击,合围进攻维亚济马和奥列尼诺的苏军部队。苏军的态势急剧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惨败。 点评:此战,德军被向西击退100—350公里。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全部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各一部宣告解放。苏军在莫斯科郊外的胜利,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这一胜利使为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但未完成围歼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德军损失50余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余辆,以及许多其他技术装备。会战中,德军虽在初期取得一定战果,但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缺乏预备队和冬季作战准备,以及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耗过大等原因而遭到失败。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在冬季战局中,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莫斯科会战具有巨大国际意义,它使反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法西斯国家集团更加削弱,迫使日本和土耳其统治集团不敢一味追随德国。在这次会战中,苏联军事学术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在复杂条件下善于筹建和隐蔽集中预备队以粉碎敌人,善于组织各方面军和各战略方向之间的密切协同,善于使用陆军、航空兵(见航空兵进攻)和游击队的力量共同粉碎“中央”集团军群。组织防御和进攻的方法以及更合理地使用炮兵(见炮兵进攻)、坦克和航空兵的方法均有改进。此外,还积累了大量集中使用各兵种的经验,这表明了苏联军事首长在战略和战役战术上的成熟以及各兵种军人战斗技能有了提高。苏军约有40个部队和兵团,包括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军、2个海军步兵旅、5个坦克旅、9个炮兵团和6个航空兵团因模范地完成战斗任务和英勇善战而被授予近卫军称号。100多万名城市保卫者被授予1944年颁发的“保卫莫斯科”奖章。362.6万名军人被授予勋章和奖章,110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965年5月,为纪念苏联人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莫斯科被授予“英雄城市”荣誉称号。 莫斯科附近的胜利和冬季攻势更加提高了红军指挥人员、政工人员和战士的时期,他们亲眼看到,在他们的英勇打击下,侵略者在如此广阔的战线是如何惶然逃窜的。 莫斯科光荣地经受住了严重考验,在敌人的进攻下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使法西斯军队遭受了战争中的第一次严重失败。全世界都把这次胜利看成是进步力量对法西斯的共同胜利。 按照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福斯特的说法红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标志着人民对法西斯开始了大反攻的转折。 “转贴自苏联主义网www.cccpism.com”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