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苏联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

1918—1920苏维埃俄国的工人和劳动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联合势力、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的战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的开始。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连年战争和经济破坏的困难条件下,成功地组织和领导劳动人民保卫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各地胜利前进。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最初日子起,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就企图组织叛乱和反革命活动,但是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主要是通过政治手段。德国帝国主义的进犯被制止,从而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红军、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争取了时间。但是,协约国发动武装干涉,帮助国内反革命势力重新聚集力量并同国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几条连绵不断的战线。这是国内战争全面展开的决定因素。列宁曾指出,我国的国内战争是世界帝国主义挑起的,内战绵延不断也应归罪于它。

1918至1920年是苏维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军事问题又一次成为革命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苏维埃国家至1920年底,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联合势力,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它对后来世界革命过程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使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得以转入和平建设。虽然在以后两年中有不少地方仍有军事行动,但已是战争的尾声,已经不能影响苏维埃国家发展的主要进程了。

国内战争的开始(1917年10月—1918年5月)。

1.为在全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第一批国内反革命策源地被消灭(1917年10月—1918年2月)。

由于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布尔什维克党以执政党身份着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被革命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党派(君主派、立宪民主党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以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结成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营。最先打起白卫军反革命旗帜并挑起内战的是前临时政府首脑、俄军最高统帅克伦斯基。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刚获成功,他立即命令各方面军和各军区司令、哥萨克军队的首领(盖特曼)派遣最可靠的部队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进发,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苏维埃政权。大部分士兵拒绝执行克伦斯基的命令。只有骑兵第3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将军率领了部分军队开往彼得格勒,当时,反革命组织“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正在彼得格勒秘密组织士官生举行武装叛乱。国内其它地区的反苏维埃势力也蠢蠢欲动。莫斯科军区司令官里亚布采夫上校在莫斯科发动叛乱。驻莫吉鏖夫的旧俄军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卡列金、菲利莫诺夫、杜托夫等首领(阿塔曼)领导的顿河区、库班以及奥伦堡的哥萨克“政府”,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且采取了军事行动。11月20日乌克兰资产阶级的中央拉达宣称自己为乌克兰最高权力机关,并与罗马尼亚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反革命指挥部结成了同盟。白俄罗斯的拉达,依靠多夫布尔—穆斯尼茨基将军的波兰军的支持,也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反革命组织了反对苏维埃的联合政府“南高加索委员会”,整个南高加索,除巴库地区以外,均为这个委员会所控制。巴库宣布成立了以邵武勉(见巴库委员)为首的巴库公社。在土耳其斯坦和西伯利亚也出现了当地的反革命“政府”。国内反革命发动内战的第一批策源地就这样开始形成了。

所有的反苏维埃叛乱,都得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当时还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法立即派兵援助俄国国内反革命。而且帝国主义者起初认为苏维埃政权尚未巩固,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垮。但是,两个敌对的联盟(协约国为一方,德意志同盟为另一方)都同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建立了密切联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援助和配合。1917年11月,协约国军代表同西南方面军和罗马尼亚方面军指挥部的军代表在雅西开会,制定了使用驻比萨拉比亚的罗马尼亚军队、捷克斯洛伐克军以及乌克兰中央拉达的军队在南方作战的计划。11月27日英、法、意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作出了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义分子的决定。12月22日,在巴黎召开的协约国代表会议决定同乌克兰、哥萨克各州、西伯利亚、高加索和芬兰等地的反革命政府保持联系,12月23日英法两国就各自军队将来在俄国领土上作战的地区问题签定了协定。协约国在策划武装干涉时,不仅打算把俄国革命镇压下去,而且还要肢解俄国,将俄国变为殖民地。

摆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面前的任务是镇压反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了粉碎反苏维埃叛乱的斗争。1917年11月13日,平息了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叛乱,10月至11月初,平息了士官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叛乱。苏维埃政府制止了驻在莫吉廖夫反革命的旧俄军大本营的叛乱活动。人民委员会任命布尔什维克克雷连柯担任最高统帅。为了领导革命队伍的组建工作和镇压叛乱,在最高统帅之下又设立了革命野战司令部。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人民委员会于1918年1月28日通过了组建工农红军的法令,2月11日又通过了组建工农红海军的法令。红军和红海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对武装力量的直接指挥则由军事人民委员部负责。苏维埃共和国的陆军和海军,是根据自愿原则由劳动阶级分子组成的。为了协助各地方苏维埃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武装反抗,苏维埃政府派遣武装支队。派驻各地的武装部队均实行统一指挥:在顿河区和乌克兰由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指挥;在南乌拉尔由科博泽夫指挥;在白俄罗斯由别尔津指挥;在南高加索由邵武勉和科尔加诺夫指挥;在土耳其斯坦由塔什干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则分别由中西伯利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远东边区执行委员会领导。

第一批反革命策源地,被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所组成的武装部队比较容易地消灭了。国内外反革命想扩大内战的企图没有得逞。全国各地几乎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在谈及这个胜利的原因时曾经强调说,在开始阶段“国内战争完全是苏维埃政权的胜利进军;而它的敌人们——剥削者地主和资产家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他们的进攻被粉碎了。”在国内战争的这一阶段,双方主要是沿铁路派出武装部队进行战斗(由几百人到几千人),所以有“军用列车战争”之称。

2.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击退德国帝国主义的入侵(1918年2—5月)。

根据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苏维埃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使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法、英、美三国拒绝举行和平谈判,苏维埃政府遂决定同德—奥集团开始和谈。12月5日至15日,与德意志同盟签订了停战协定,12月22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开始和平谈判。1918年2月9日德意志同盟以最后通牒形式要求苏维埃共和国接受极端苛刻的和平条件。苏俄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违背列宁的指示,于2月10日擅自中断和谈,并宣布单方面停止战争和复员军队。2月18日德军59个师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战略方向发起进攻。接着土耳其军队也在南高加索发动了进攻。旧俄军队无力抵抗,未经战斗就放弃了阵地。

2月19日,人民委员会根据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致电德国政府,一方面对其背信弃义的进攻表示抗议,另一方面同意签订和约。与此同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干涉者。2月22日人民委员会公布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1”的法令。为了组织抗击德军入侵,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另外还成立了以斯维尔德洛夫为首的革命防务委员会,以动员力量保卫彼得格勒,2月23日这一天是劳动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日子。彼得格勒数万名工人参加修筑工事。莫斯科和其它城市的劳动人民也都以彼得格勒人为榜样行动起来。年轻的红军部队有组织地抗击了进攻的敌人,阻止住了德军韵推进。为了纪念这些历史性事件,2月23日被定为苏军建军节,每年都举行庆祝。

为了使国家获得必要的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3月3日被迫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国防工作,1918年3月4日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人民委员会,履行武装力量统帅部的职责。4月,成立了工农红军最高军事监察部。3月14日建立了屏障军北线防区,4月8日又抽调共和国西部边境的军队加入屏障军防区。屏障军防区由一名军事指挥员和两名政委领导。全国各地都在建立红军志愿兵部队。4月,列宁批准了按统一编制建立百万红军的计划。拟定了以军区为单位的军事行政区划。根据4月8日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又成立了地方军事机构一乡、县、省、区域的军事委员部。4月22日开始实行劳动人民的普及军训,取消了指挥人员的选举制。此外还规定了军人“宣誓”。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陆军和海军大量吸收旧军队的军事专家参加工作。为了监督军事专家的工作,为了组织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官兵的教育工作,建立了军队政治委员制度,并成立了全俄政治委员局。所有这些措施,对于在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基础上建立强大的正规化陆军和海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全面展开(1918年5月—1919年3月)。

1.处于包围圈中的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5—11月)。

1918年春,国内形势极度紧张。饥荒蔓延。农村中贫农和富农之间进行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富农反对粮食垄断,开始用武力抵制苏维埃政权的粮食政策。中农和小资产阶级更加动摇,从而扩大了反革命的社会基础。协约国乘机加紧活动,以保卫军需仓库不被德军占领为借口,派出登陆部队于3月6日占领摩尔曼斯克,企图以此迫使苏俄继续同德国作战。3月15日,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俄国东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4月5日,日本登陆部队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稍后美军也在该地登陆。协约国以及日美帝国主义者就这样对苏维埃国家公然发动武装干涉。

4月中,德军背弃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扼杀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黑海舰队主要力量撤至诺沃罗西斯克。为了不让军舰落人德军之手,他们遵照苏维埃政府6月18日的命令,把全部舰只自行击沉。为了帮助俄国国内反革命推翻劳动人民的革命政权,德军于4月在芬兰登陆。驻泊于赫尔辛福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只得十分艰苦地向喀琅施塔得转移。4月29日,驻乌克兰的德国占领者抬出盖特曼斯科罗帕德斯基执政,取代了中央拉达。5月8日,德军占领顿河罗斯托夫,扶植了一个富农—哥萨克“国家”,即所谓“顿河大军”,头目是再次在顿河区挑起内战的哥萨克头领克拉斯诺夫。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发动了武装干涉。5月25日,德军应格鲁吉亚孟什维克之请,在格鲁吉亚登陆。5月26日至28日,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于4月22日)分裂为依附于德国和土耳其干涉者的三个资产阶级国家,即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5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军在协约国领导人的策划和挑唆下发动了叛乱。1918年5月28日,苏维埃政府根据列宁的提议,决定在6月至8月期间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动员一切可靠的部队投入收集粮食和燃料的斗争。为了统一领导所有的同捷克白匪及其支持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反革命做斗争的部队,6月13日宣布建立了东方面军。7月初,为了保证正规红军大规模的扩军工作得以迅速开展,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5月29日的法令,宣布18岁至40岁的所有劳动者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在叛乱发生之时,各种反对苏维埃的势力,如富农、哥萨克上层分子、官吏、资产阶级、地主、旧军队中思想反动的军官等,也纷纷活跃起来。出现了许多由君主派、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组成的从事阴谋活动的军事组织,如“保卫祖国和自由同盟”、“民族中心”、“俄罗斯复兴同盟”。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充当了白卫军的直接帮凶。在干涉者支持下成立了一批反革命政府:6月8日在萨马拉成立了伏尔加河流域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政府“立宪会议委员会”,6月23日在鄂木斯克成立了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这些政府都着手建立自己的军队。1918年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在莫斯科及其他城市举行了叛乱。7月10日,东方面军司令、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穆拉维约夫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妄图联合捷克白匪,调转枪口攻打莫斯科。社会革命党人的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瓦采季斯被任命为东方面军司令员。此外在伏尔加河流域、在南乌拉尔、北高加索,以及里海东岸、谢米列钦斯克等地区也都爆发了反革命叛乱。8月2日,干涉者占领了阿尔汉格尔斯克,8月6日,白卫军和捷克斯洛伐克军的部队占领喀山。与腹地隔离的西伯利亚苏维埃军队,不得不放弃伊尔库茨克,退往外贝加尔。8月,白卫军占领赤塔,9月又占领哈巴罗夫斯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6月至7月间,奥伦堡州和乌拉尔州的苏维埃政权被颠覆。同苏维埃国家主要地区隔绝的土耳其斯坦,陷入敌人的四面包围。7月31日,巴库的苏维埃政权被推翻,建立了里海舰队中央委员会这个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专政,这个政权伙同英国干涉者枪杀了26名巴库委员。8月4日巴库被英军占领,但是,9月15日土耳其军队又进占该城,并将其傀儡平等党人扶上了台。7月,邓尼金将军开始进犯库班地区。哥萨克头领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了顿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开始向察里津推进。苏维埃共和国中部面临着德军进攻的威胁。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乌克兰、克里木以及南高加索和顿河流域的反革命正在德国占领者支持下集聚力量。

协约国和美国干涉者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打算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分别向彼得罗扎沃茨克,沃洛格达,科特拉斯实施突击,以便同俄国西部和东部的反革命势力会合,然后一起向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进攻。他们还计划从其他方向实施突击,并在苏维埃后方策动大规模的反革命暴乱,以支援其北方的军事行动。协约国力图把整个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都联合起来。1918年9月23日,社会革命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在乌法成立了一个最高权力机构——执政府。

1918年年中,苏维埃共和国四面受敌,处于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四分之三的领土为反革命所控制。列宁指出,干涉者和白卫军的武装活动已融为一体,“战争问题、军事事件问题又作为革命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而出现在舞台上了”。战争要求将全部人力物力都调动起来,并使全国的生活服从于国防的利益。党和苏维埃政府加快了大工业国有化的进程,将小工业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党不得不实行后来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1918年6月11日成立了贫农委员会,它们是党在农村中的支柱,使党能够把贫农和雇农团结在一起,同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进行斗争,并摧毁富农的经济基础。贫农委员会对转变中农立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农开始支持苏维埃政权。所有这些措施,对于顺利地建设一支陆军和海军,都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1918年夏,东线成了主要战场。党中央于7月29日通过加强东线的决议。决议指出“现在,革命的命运决定于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中央委员会要求派出“最优秀、最坚定的部队去克服东部的危险”。党动员共产党员参加军队,这样就给前线输送了数千名最坚强的战士。1918年9月2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一切军事行动和军事机关的活动均集中由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设立了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一职。除东方面军以外,还将红军的作战部队分别组成北方面军(第6、7集团军),南方面军(第8、9、10、11、12集团军)及西部防区(1919年2月改编为西方面军)。1918年12月,成立了里海—高加索方面军,下辖第11和第12两个集团军。军队实行了统一编制。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均建立革命军事委员会,方面军、集团军、舰队和区舰队还设立政治部。8月,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之下成立了以克拉辛为主席的军事装备生产委员会(从11月起改称红军装备特别委员会)。东方面军获得补充后,于6月至8月间将所属部队分编为第1、2、3、4、5集团军。伏尔加河区舰队也划入该方面军建制。8月又建立了扼守北面防御的屏障军东北防区和掩护沃罗涅什方向的屏障军南部防区。东方面军发起坚决进攻[参见东方面军的进攻(1918—1919)],9月10日解放喀山。9月12日解放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0月7日解放萨马拉(今古比雪夫)。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一周年时,东方面军的部队攻占伊热夫斯克,并在通往乌拉尔的要冲与敌人展开战斗。为了互相配合,在北方也展开了战斗。红军第6集团军和北德维纳河区舰队用果敢行动粉碎了干涉者企图与东部反革命会合的计划。

8月至10月,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 匪军在察里津、波沃里诺和沃罗涅日方向展开了进攻。在北高加索,邓尼金的“志愿军”继续向库班地区进攻。北高加索的苏维埃军队主力退向阿尔维尔,9月中塔曼集团军到达该地区。为争夺大城市展开顽强的战斗。察里津的保卫者表现出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他们胜利地击退了敌人8月和10月的攻势(参见察里津战役)。基兹利亚尔在白卫军猛攻下坚持了将近三个月。格罗兹内的工人进行了历时一百天的城市保卫战。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敌占区地下活动和游击运动,为红军在各条战线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军事上的胜利和广泛开展的讲解党的农村政策的工作,促使中农转向苏维埃政权方面。这对改变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重大影响,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社会基础,加快了建立一支庞大正规军的速度。

2.协约国加紧干涉,协约国靠本身军队消灭苏维埃共和国的企图遭到破产(1918年11月—1919年3月)。

1918年秋,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18年11月11日,德国及其盟国,向协约国投降。德国和奥匈帝国发生了革命。11月13日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掠夺性的布列斯特和约。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就直接面对着协约国这个决心用自己的军队和白卫军消灭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的停战协定中附有专门条款,规定德军必须推迟撤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其用意是想用自己的军队或民族主义分子的白卫军来接替德军,占领俄国南部各州,然后向莫斯科胜利进军。

1918年11月底,英,法军舰运送军队在诺沃罗西斯克、敖得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至1919年2月中旬以前,登陆部队总数达13万人。巴统、梯弗里斯、巴库及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区被占领。1918年12月,波罗的海各港口也出现了英国军舰。德国政府担心其军队受到革命影响,不顾协约国要求,开始将军队撤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加里西亚和乌克兰,这些地方相继成立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的政府。在协约国援助下,这些政府纷纷着手建立自己的军队,力图镇压当地的革命势力和反对苏维埃俄国。英、美、日干涉者又派遣了一些兵团和部队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他们加强了对白卫军的支援。协约国的傀儡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并宣布自己为“俄国最高执政官”,要求俄国所有的反革命势力都服从他这个“最高统帅官”。高尔察克还任命邓尼金为他在南方的副最高统帅。美、英、法、日在高尔察克司令部都派有军事使团。干涉者的军队超过15万人。这些军队担负了保护交通线和基地,以及镇压高尔察克军队后方的游击运动的任务。法国的让内将军担任俄国东部和西伯利亚的所有外国军队的总司令,英国的诺克斯将军是他的副手兼后方长官。俄军最高统帅部必须使自己的作战计划同让内将军发出的总训令相一致。

苏维埃共和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又一次受到了威胁。为了领导国防,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11月30日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由列宁担任主席。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非常机关负协调和指导所有军事机关和民政机关的活动,确保前线和后方的统一。 协约国帝国主义者企图从南方实施主要突击。干涉者制定的计划预定在1918年12月沿三个战役方向(由敖得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向基辅和卡卢加方向,从塞瓦斯托波尔向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从马里乌波尔向库皮扬斯克、沃罗涅日方向)向莫斯科发起总攻。但是,他们的军队在登陆和扩大登陆场时就遇到了游击队和起义部队的激烈抵抗,只向俄国内地推进了100至150公里。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加之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协约国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无法采取一致行动。各白卫军将领之间也缺乏一致。苏维埃共和国在制订同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斗争的战略和战术时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矛盾。

针对当时的局势,列宁的战略是,在白卫军同干涉者会合之前先歼灭白卫军,然后再击败协约国军队。11月26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竭尽全力”在各条战线,特别是在对共和国威胁最大的南线展开进攻。12月15日,列宁要求总部给南方面军调拨最大数量的兵力。南方面军得到后备队补充后,于1919年1月击溃了克拉斯诺夫的军队,但是,第11集团军在北高加索同邓尼金部队进行多次艰苦的战斗后,被迫退至阿斯特拉汉地区。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乌克兰等地,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由于受到红军1918年11月至1919年1月期间发动的进攻的鼓舞而日益高涨,终于彻底推翻了这些地区德国占领者的政权,重建了苏维埃政权。乌克兰方面军在向敖得萨、赫尔松和尼克拉耶夫方向进攻过程中,从德国干涉者和彼特留拉分子手中解放了第聂泊河左岸乌克兰地区,并于1919年2月5日开进基辅。红军部队在东线也实施了多次进攻战役,解放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市。第3集团军作战失利,被迫于1918年12月25日放弃彼尔姆,但并未使整个作战进程发生变化。东方面军于12月31日解放乌法,1919年1月22日开进奥伦堡,两天后又打进乌拉尔斯克。在北线,苏维埃军队粉碎了英美干涉军,占领了申库尔斯克。1918年底至1919年初战略主动权转到了红军手中,因此,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一些重要的产粮区和燃料基地,以及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纷纷获得解放,这些解放的地区总面积超过8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千万。

苏维埃共和国在军事上的胜利,是共产党做了大量组织工作的结果。党发动群众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并在年轻的工农国家的各个领域实行了深刻的革命变革。

1919年1月,红军在南方同干涉军发生战斗接触。共产党向外国陆海军士兵展开了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向他们讲清当时所发生的事变的实质。苏维埃军队在南线、乌克兰战线,东线、西线和北线作战获胜,加之党在敌军官兵中进行的大量的鼓动工作,使协约国妄想采用武力从外部扼杀苏维埃政权的计划遭到破产。列宁在分析干涉者的战略时写道:“想用自己的军队来战胜我们的第一次尝试的结果是我们得到了胜利”。干涉者不得不放弃直接的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失去了帝国主义国家军队的直接支援,这就减轻了同白卫军斗争的困难。

协约国的头目们不得不寻求其他的途径同苏维埃政权斗争。1919年1月底,他们建议苏维埃政府和白卫军的各个“领袖”实行停战并在太子岛召开和平会议。这是协约国领导人对红军的胜利和西方各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感到十分恐慌而采取的一种花招。苏维埃政府对该建议表示赞同。但是,白卫军的头目们和协约国领导集团中主张实行军事干涉的一些人不同意召开和平会议,他们还指望高尔察克及其他白卫军将领们的部队能取得胜利。

对国内外反革命联合势力的决定性胜利(1919年3月—1920年3月)。

1919年春,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形势仍然十分困难。燃料危机和粮食危机加剧,这就使劳动人民中的落后分子更为不满。在许多地区,富农的影响尚未肃清。苏维埃共和国仍然四面受敌,战线长达八千公里。在这个阶段,协约国决定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一次新的规模更大的入侵。设在巴黎的联军统帅部大本营根据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下达的任务,拟定了入侵计划。它在1919年3月6日的文件中给俄国国内的和与俄国接壤的各资产阶级国家内的一切反苏维埃势力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从四面八方集中目标向布尔什维克的心脏莫斯科发动总攻,根据红军总部统计,至1919年春,各个战线兵力对比都是敌人占优势。干涉者和白卫军的兵力计有步兵和骑兵51万人(俄罗边境上的法军和罗军未算在内)。根据协约国的意图,同苏维埃共和国接壤的几个小国必须派出官兵45万人。这样,敌人预定用于对苏维埃共和国发动春季攻势的军队将近100万人。在海上,敌人海军掌握着制海权。协约国凭借这一点便可广泛地支援白卫军。军事活动开始前,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已从干涉者手中获得步枪78万支、机枪4千余挺,火炮数百门,坦克和装甲车100余辆,飞机200余架,汽车1300余辆,还有大量被服、装具和弹药。给白卫军派来了许多外国专家和教官(仅英国专家和教官就有近2000人)。协约国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高尔察克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尤登尼奇在彼得格勒方向、波兰白匪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在西线、邓尼金在南线、米列尔在北线分别实施辅助突击。

红军作战部队拥有士兵382000名,内地各军区拥有士兵60000,担负辅助任务的部队有士兵183000人。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对1919年大量扩充红军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联合势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确定了党在军事领域的政策,决定了工人阶级同中农建立牢固联盟的方针,并且谴责了“军事反对派”反对利用旧军事专家、反对在军内实行集中制和严格纪律等观点。大会代表对歪曲党的军事政策和贬低共产党员及政治委员在军队内作用的托洛茨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粉碎高尔察克

1919年春,在高尔察克指挥下作战的白卫军重兵集团达30多万人。直接在前线作战的部队拥有步兵和骑兵135000至140000人,火炮211门,机枪1300挺。与之相对抗的红军东方面军拥有士兵10万余名,火炮374门,机枪1882挺。高尔察克的军队(西伯利亚集团军,西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级集群,分别由盖达、汉任和别洛夫将军指挥),得到乌拉尔和奥伦堡的哥萨克白匪军从南面的支援,于1919年3月4日发起进攻。3月14日,高尔察克军队攻占乌法,后又挫败兵力薄弱的红军第5集团军,开始向伏尔加河(辛比尔斯克和萨马拉方向)推进。4月月中,高尔察克军队占领了沃特金斯基、奇斯托波尔、布古利马、布古鲁斯兰、奥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切断了红军同土耳其斯坦的联系,使东方面军战线在中部有被突破的危险。4月12日,高尔察克下令把红军赶下伏尔加河去,夺占这一战略要地。4月17日,协约国给高尔察克下达任务,命令他与邓尼金部队会合,共同向莫斯科进军。在高尔察克发起进攻的同时,夺占了巴拉诺维济和维尔诺的波兰白匪以及占领了维德利察、奥洛涅茨并准备向彼得格勒实施突击的尤登尼奇将军的部队也采取了积极的作战行动。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势急剧恶化。东部的形势尤为严重,国家水路交通命脉伏尔加河,以及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征集的粮食都受到了威胁。东线又象1918年夏季那样成为共和国的主要战线。由列宁起草并于4月12日发表的《俄共(布)中央关于东线局势的提纲》,深刻地分析了国内的形势,确定了主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调动一切力量,鼓足革命劲头,粉碎高尔察克,解放伏尔加河地区、乌拉尔和西伯利亚。

党中央四月全会讨论了加强东线的具体措施。为了帮助地方党组织动员人力物力支援东线,中央派去了一批著名的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党、团组织和工会进行了动员,给东方面军输送了15000名共产党员、3000共青团员和25000名工会会员。仅1919年4月至6月,该方面军就补充了10多万人。还采取了有力措施以增加武器生产和改进交通运输工作。为了支援前线,开始进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称之为“伟大的创举”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成了共产主义劳动运动的开端。根据1919年4月遵照列宁的指示而拟定的关于军事统一的训令草案,还采取了对军队实施集中指挥和加强军队战斗力的新措施。俄罗斯联邦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代表参加下,于6月1日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各苏维埃共和国军事联盟的法令。这项法令对动员力量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由于这项法令,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结成了联盟,从而向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红军统帅部和东方面军指挥部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拟定了粉碎高尔察克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东方面军的部队编成两个战役集群:由第4集团军、土耳其斯坦集团军、第1集团军、第5集团军组成的南方战役集群,伏龙芝任司令员;由第2、3集团军组成的北方战役集群,绍林任司令员。南方集群负责实施主要突击。白卫军被迫把部分兵力从维亚特卡方向调至乌法方向,这就为东方面军北方集群实施反攻和解放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基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参见东方面军的反攻〕。5月,南方集群占领了布古鲁斯兰、布古利马和别列别伊,6月9日又攻占乌法。敌人被赶过了别拉亚河。6月底,东方面军各集团军展开总攻。但是,其他几条战线的形势却十分吃紧。彼得格勒的局势尤为危急。5月13日,尤登尼奇将军的西北军突破红军第7集团军防线,并利用该集团军司令部内部发生的背叛行为和某些部队的动摇,占领了格多夫和扬堡,5月25日,又攻占普斯科夫。敌人的舰队(兵力为12艘巡洋舰、26艘舰队驱逐舰、12艘潜艇及其他舰只)加强了在波罗的海的活动。与之对抗的苏维埃舰队(由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2艘舰队驱逐舰、4艘潜艇及其他舰只组成)同敌军舰队展开了众寡悬殊的战斗。被得格勒的处境已极端危险。6月初,红山炮台和灰马炮台发生反革命叛乱。5月22日,中央委员会号召动员一切力量保卫彼得格勒。各工厂的工人都奋起保卫彼得格勒,北方各省的城市也向彼得格勒提供援助。彼得格勒四周都修筑了防御工事。6月10日,中央委员会认为彼得格勒战线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线,必须从预备队和从东线调来部分兵力。6月14日至16日,第7集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派兵平定了红山炮台和灰马炮台的叛乱,6月底,尤登尼奇的部队先后在奥洛涅茨方向和纳尔瓦方向被击退。

南线的形势也很紧张。第11集团军在阿斯特拉汉地区同邓尼金部队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南方面军曾试图在顿河区北部和察里津附近合围已被击溃的克拉斯诺夫残部,但未达到目的。乌克兰方面军在攻占哈尔科夫后,大量兵力被调往克里木和第聂泊河右岸乌克兰地区,这就使邓尼金得以将部分兵力从北高加索调往顿巴斯,并加强了那里的行动。由于东线形势紧张,南方面军未能得到补充,加之格里戈里耶夫和马赫诺举行暴动,南线的形势就更为复杂了。5月31日,红军总部不得不下令南方面军转入防御。当时有必要把部队从东线调往彼得格勒附近和南线。但是,党中央没有同意总司令瓦采季斯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提出的暂时停止东线进攻的建议。1919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央全会认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退邓尼金的进攻。全会批准了东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计划。该方面军按照这项计划展开了旨在解放乌拉尔的总攻〔参见东方面军的进攻(1919—1920)〕。7月1日,第3集团军在伏尔加河区舰队配合下解放了彼尔姆,第2集团军解放了昆古尔。7月13日第5集团军部队摧毁白卫军的顽抗,攻占了兹拉托乌斯特。1919年7月15日,第2集团军解放了乌拉尔的中心叶卡捷琳堡(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第5集团军继续扩大战果,在起义工人援助下于7月24日攻克车里雅宾斯克。至此,高尔察克主要的军队集团遭受重创,终于被赶出了乌拉尔。苏维埃军队之所以在乌拉尔,尔后在西伯利亚取得战斗的巨大胜利,得力于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援和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领导的游击队运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和组织局联席会议于7月19日通过了关于西伯利亚游击队问题的专门决议。至1919年底,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游击队员总人数已发展到15万人。鉴于作战情况已产生变化,东方面军于8月中旬分编为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和东方面军。土耳其斯坦方面军下辖第1、4、11集团军和苏维埃土耳其斯坦的部队(由伏龙芝任司令员),任务是解放中亚细亚。东方面军下辖第3、5集团军(由奥尔德罗格任司令员),任务是彻底歼灭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部队。

2.粉碎邓尼金

高尔察克的基本兵力在东线、尤邓尼奇的部队在彼得格勒附近相继被击溃以后,协约国把主要力量南移,将赌注主要压在邓尼金及其部队上。它们还计划利用与苏维埃共和国接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及白卫军将领尤登尼奇、米列尔等人的兵力。嗣后,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声称,是他担任了“十四国进攻”苏维埃共和国的组织者。红军在邓尼金部队的不断攻击下被迫向内地撤退。6月间,邓尼金部队夺取了顿巴斯、顿河州和乌克兰的一部分。6月24日红军撤离哈尔科夫,6月30日撤离察里津。7月3日,邓尼金下达“关于攻占莫斯科的训令”,规定进攻的最终目的是夺占莫斯科。实施主要突击的方向是经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这条距离最短的路线。在这个方向上作战是邓尼金的最强大的军队集团,即由迈—马耶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志愿军”;在中央进攻的是顿河集团军,司令官为西多林将军,在右翼进攻的是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官为弗兰格尔将军。

1919年7月3日至4日,俄共(布)中央全会制定了动员全国力量同邓尼金作斗争的措施。全会对进一步完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非常重视,建议任命卡缅涅夫担任总司令以接替瓦采季斯,任命伏龙芝担任东方面军司令员以接替卡缅涅夫,任命叶戈里耶夫担任南方面军司令员,吉季斯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全会还确定了根据新的军事任务来改革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7月9日,中央委员会向各级党组织发出由列宁起草的信,题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信中提出的任务是“击退邓尼金的进犯,战胜邓尼金,同时使红军不停地向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胜利进攻”。这封信成为红军、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组织粉碎敌人的行动纲领。这时南线成了主要战线。彼得格勒、莫斯科、图拉等城市的工厂都为防御加紧工作。一支300万人的军队在加速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军事机关得到了加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会会员们被动员去前线。由于这一切工作,到1919年8月南线就集中了步兵和骑兵171000人。敌人共有步骑兵约151000人,但是他们的骑兵占优势。

红军总部执行党中央七月全会指示,制定了南线的反攻计划,主要突击拟由南方面军左翼部队,即由第9、10集团军组成的绍林的特别集群担任,从萨拉托夫西南地域向察里津方向,尔后沿铁路线向顿河和库班河方向突击,辅助突击拟由第8、13集团军组成的集团担任(司令为谢利瓦乔夫),从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以南地域向库皮扬斯克方向突击。计划考虑到红军在南方面军后撤过程中形成的兵力部署情况,要求部队插入邓尼金军队的后方,粉碎敌军渡过伏尔加河同高尔察克南方集团军会合的企图。但是,红军于1919年8月15日开始的反攻并未获取成功。邓尼金部队不仅阻止了南方面军前进,甚至还迫使其后撤。南线局势一天比一天危急。8月24日,列宁在为战胜高尔察克致工人农民的信中得出的结论说,为了取得胜利,必须竭尽全力巩固红军,加强部队和国家的纪律和秩序。他号召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粮食储备,揭穿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背叛行为,更紧密地团结在布尔什维克党周围,尽一切力量去粉碎革命的敌人。

9月12日,邓尼金的“志愿军”在库尔斯克—奥廖尔方向再次发起进攻。得到什库罗的库班军加强的顿河集团军,向沃罗涅日实施突击。此时,东线形势恶化,红军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失利以后,被迫退过托博尔河。鉴于当时的局势,俄共(布)中央九月全会又通过了进一步组织好同邓尼金的斗争的重要决定。给南线派去了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向部队输送了3万名共产党员、1万名共青团员和36000名工会会员。在为了补充党员队伍而举行的征收党员周期间,仅在国内中心地区就有20万人入党。9月30日公布的党中央关于顿河区工作以及对哥萨克的政策问题的提纲,是为了加速将哥萨克劳动群众争取到苏维埃改权方面来。9月27日,第9、10两集团军由南方面军调给新建立的东南方面军(司令为绍林)。不久后,第11集团军和伏尔加河—里海区舰队也编入该方面军。南方面军下辖第8、13、14集团军及随后调入的第12集团军,此外还得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各一个师,切尔沃诺哥萨克旅及其他兵团的加强。为建立骑兵兵团采取了各种措施。根据列宁的指示,10月7日又调布琼尼骑兵军加强南方面军。马尔图谢维奇指挥的突击集群在奥廖尔西北集结。

南线斗争日益紧张。红军被迫于9月20日放弃库尔斯克,10月13日放弃奥廖尔,图拉和莫斯科遭到了实际威胁。马孟托夫的骑兵军深深地插到了南方面军的后方。莫斯科,维捷布斯克、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沃罗涅日、坦波夫,沙茨克等整个地区宣布处于战时状态。在邓尼金进攻的同时,其他反革命势力也极为猖獗。在北方,米列尔构成了对彼得罗扎沃茨克和沃洛格达的威胁。尤登尼奇再次逼近彼得格勒。

中央政治局估计了各条战线的情况以后,于10月15日作出指示:“只能首先从莫斯科—图拉地域的安全,其次从彼得格勒地域的安全角度”去制定全部作战计划。曾打算再一次研究从西方面军抽调部分兵力加强南方面军的可能性问题。决定由东南方面军进行顽强防御以阻止邓尼金同乌拉尔的哥萨克白匪会合,腾出的部分兵力调去保卫图拉和莫斯科。东方面军和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则应保障从乌拉尔向东面的进攻,并保障与土耳其斯坦的联系。

10月中,在库尔斯克—奥廖尔方向双方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南方面军(从10月11日起由叶戈罗夫任司令)和东南方面军的兵力,连同增援部队在内,共有指战员达18万人,火炮892门,机枪4416挺,伏尔加河—里海区舰队共有舰艇100多艘。邓尼金部队(包括志愿军、顿河集团军和高加索集团军)共有官兵112000人,火炮542门,机枪2236挺;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部队共4万人。红军考虑到当时情况,把对邓尼金的主要突击改在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实施。10月10日,南方面军各集团军转入反攻〔参见南方面军的反攻(1919)〕,经过浴血奋战击败了邓尼金部队。在奥廖尔—克罗梅战役(1919)和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1919)过程中,解放了奥廖尔(10月20日)、沃罗涅日(10月24日)、卡斯托尔诺耶(11月15日)和库尔斯克(11月17日)。

在同邓尼金斗争的情况出现转折的日子里,彼得格勒附近发生了至关紧要的事件。9月28日,尤登尼奇的军队突破了第7集团军防线,于10月16日接近市郊。列宁指出,尤登尼奇的进攻“是一种机动,目的在于引开我们在南方的攻击”。建议彼得格勒苏维埃动员力量把尤登尼奇击退。10月21日,纳焦日内指挥的第7集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火力支援下转入进攻,然后科尔克率领的第15集团军也转入了进攻。尤登尼奇残部逃入爱沙尼亚境内,在那里被解除了武装。12月5日,苏维埃共和国同爱沙尼亚恢复和谈。1919年11月下半月,东南方面军各集团军也转入进攻。这样,南方面军的反攻就发展成两个方面军的总攻。南方面军部队在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作战。东南方面军以其右翼进攻新切尔卡斯克,以其左翼进攻察里津〔参见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进攻〕。骑兵第1集团军对取得进攻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该集团军是根据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在布琼尼骑兵军的基础上于1919年11月17日建立的。

由于军事上的失败,敌人阵营内的矛盾更加尖锐。在白匪的后方,游击队和起义活动加强了。在乌克兰、顿河和北高加索,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参加了游击队和起义活动。这一切使邓尼金的处境日益困难,有助于红军的取胜。1919年底,顿巴斯获得解放,1920年1月3日察里津解放,1月4日马里乌波尔解放,1月7日新切尔卡斯克解放,1月10日罗斯托夫解放。1919年12月16日,第12集团军解放基辅。由于红军占领了罗斯托夫并进抵亚速海沿海一带,邓尼金部队被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集团:北高加索集团和南方集团即乌克兰集团。为此,得到骑兵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加强的东南方面军,于1920年1月改称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绍林,1920年1月24日至4月24日为图哈切夫斯基,1920年5月15日至1921年5月29日为吉季斯)。南方面军改称西南方面军(司令为叶戈罗夫)。西南方面军不断加强突击力量,解放了直至科罗斯坚、舍佩托夫卡、普罗斯库罗夫、第聂伯河一线的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2月7日占领敖德萨。白卫军残部逃往克里木。第13集团军试图占领克里木半岛,但被白卫军击退。1920年2、3月间,高加索方面军重创北高加索的邓尼金部队,并于3月27日占领新罗西斯克。邓尼金残部(35000—40000人)乘外国干涉者的军舰逃往克里木。5月2日,库班集团军残部在索契地域投降。邓尼金按照协约国的指示,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了弗兰格尔。4月,红军解放捷列克州和达吉斯坦。1920年4月底至5月初,第11集团军在伏尔加河—里海区舰队的协同下,帮助阿塞拜疆劳动人民推翻了平等党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府,在阿塞拜疆建立起苏维埃政权。5月,伏尔加河—里海区舰队实施了恩泽利战役(1920年),肃清了里海的敌舰。

歼灭共和国南方之敌,有助于北方和西伯利亚的解放。第6集团军的部队于1920年2月21日进入阿尔汉格尔斯克,3月13日进入摩尔曼斯克。东方面军于1919年秋从托博尔河地区转入新的进攻,11月14日解放鄂木斯克,12月14日解放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今新西伯利亚),1920年1月7日解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这些战役中,高尔察克部的基本兵力全部被俘。3月5日,独立第5集团军的部队进入伊尔库次克。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战争,红军停止继续向东推进。列宁说:“我们不仅应该尽力设法推迟对日战争,如果可能的话,还要避免这场战争……”

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取得了很大战果。他们于8月份在奥尔斯克和阿克纠宾斯克两地粉碎高尔察克的南方集团军以后,于1919年9月同土耳其斯坦苏维埃共和国的部队会合(参见阿克纠宾斯克战役),而于11月至12月间又击溃了乌拉尔斯克哥萨克白匪军。1920年1月初,古里耶夫获得解放。该方面军在起义部队的配合下,于1月份解放希瓦,尔后经过艰苦的行军又占领了里海东岸最重要的港口克,拉斯诺沃茨克。1920年4月,第5集团军和土耳其斯坦方面军粉碎了白卫军的谢米列切集团,迫使其残部向中国逃窜。

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会议上,列宁分析了1919年红军同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原因,指出协约国打算利用俄国国内反革命和与苏维埃共和国毗邻的一些小国的联合力量来消灭苏维埃政权,但完全落空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没有参加反苏战争,这是列宁对外政策的巨大功绩。高尔察克统治和邓尼金统治给予中农的教训不是没有益处的,这些教训促使中农转到了苏维埃政权一边。由于共产党的正确政策,1919年工人阶级同农民建立了巩固的军事和政治联盟。国际帝国主义策划的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封锁遭到了失败。各小国看到了苏维埃政权的力量,走上了同苏俄举行和谈的道路。根据列宁的评价,这是苏维埃共和国对协约国的巨大胜利。由于这一胜利,共和国获得了和平喘息时机,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利用这个机会采取了紧急措施来恢复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

击退波兰资产阶级地主的进攻和粉碎弗兰格尔军队(1920年4—11月)。

苏维埃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力求使和平喘息时机变为持久的巩固的和平。它曾经多次向各个资产阶级国家提议媾和并建立经济联系,而且为了避免军事冲突作了重大让步。但是,喘息时机极为短暂。协约国的帝国主义分子利用波兰军国主义者的军队和弗兰格尔的部队——按照列宁的说法,这是国际帝国主义的两只手——组织了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又一次入侵。协约国的政策与以前一样,还是想纠集同苏俄毗邻各国组成反苏集团和利用白卫军及民族主义分子的部队。1920年,这一政策遭到了各小国日益增强的抵制,因为它们接受了不久前的经验教训,再也不愿意进行新的冒险了。被协约国拉过去而参加了战争的,只不过是波兰军国主义分子、盘踞在克里木半岛的邓尼金残部,以及彼得留拉匪帮。协约国这次入侵,计划从西方和南方实施。根据协约国军事领导机关的意图,至1920年春拥有74万人的波军充当主要突击力量,而集结在克里木半岛、官兵总共10万多人的弗兰格尔白卫军用于实施辅助突击。他们的后方由于涉者的分舰队从海上负责保障。

1.击退波兰军国主义者军队的进攻。

为了粉碎协约国和波兰军国主义分子新的侵略计划,列宁在1920年2月便命令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加强西线防御,尽速从国内其他地区抽调军队增援西线。4月8日,中央全会讨论了同波兰的关系和协约国政策的问题,号召苏维埃人民做好打退新的军事入侵的准备。同时指出必须准备对克里木半岛的弗兰格尔部队实施进攻。国内进行了例行的参军动员,向红军输送了近150万名兵员。还从其他方面军抽调了一些兵团编入了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骑兵第1集团军也从北高加索调至第聂泊河右岸乌克兰地区。

1920年4月25日,波兰白匪发起进攻,占领了日托米尔、科罗斯坚和卡扎京。彼得留拉匪帮与波兰白匪配合行动,许多富农匪帮按照彼得留拉的指示加紧在苏维埃后方进行活动。红军于5月6日撤出基辅。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在列宁积极参加下制定的战略计划。计划规定:由西方面军的兵力实施主要突击,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解放基辅,并与西方面军协同动作,向罗夫诺,卢布林、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进攻。5月中,西方面军未等预备队全部到达就转入了进攻。但是,敌人从乌克兰和立陶宛调集兵力,把进攻部队赶回到出发地点。5月23日,俄共(布)中央公布了题为《波兰战线和我们的任务》的提纲,这是动员一切力量粉碎波兰白匪的战斗纲领。由于波军从乌克兰被吸引到白俄罗斯,西南方面军的态势有所改善;西南方面军的部队沿向心方向实施突击,挫败了敌军,于6月12日解放基辅(参见基辅战役)。骑兵第1集团军于7月4日进抵通往罗夫诺的要冲。波军指挥部为了抢救危局,被迫将部队从白俄罗斯方向调至乌克兰方向。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和布科维纳的劳动群众对波兰武装干涉者的抵抗不断加强。在乌克兰取得的军事胜利,为西方面军7月4日再度发起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面军强渡别列津纳河后、解放了明斯克和维尔诺,随后又强渡涅曼河,进逼波兰边境。西南方面军则占领了萨尔内、罗夫诺、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等城。两个方面军的进攻具有战略追击的性质,波兰统治集团为此张皇失措,帝国主义者也惊恐万状。

红军的胜利进攻摧毁了帝国主义战后关系赖以维持的凡尔赛“和约”,显示出它是一支能够对整个国际政治发生巨大影响的力量。

1920年7月11日,英国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寇松照会),建议停止进攻并规定以格罗德诺、布列斯特、佩列梅什利以东至喀尔巴阡山一线为停战线。照会还要求同弗兰格尔停战。如果苏俄拒绝,英国政府将恢复海上军事行动和加强协约国各国对波兰的援助,而事实上他们已经在用武器、弹药、装具等对波兰进行援助了。寇松照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引起了强大的抗议浪潮,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愤怒要求:“从苏俄滚出去!”列宁指出:“只要国际资产阶级向我们举起拳头来,他们的手就会被本国工人抓住。”

苏维埃政府于7月17日对寇松照会作了答复,坚决反对英国的干涉,同时也表示愿意同波兰进行谈判。敌人不愿用媾和结束战争,红军指挥部不得不继续进攻。与此同时,还采取措施加强了彼得格勒、敖德萨,以及北方港口近海的防御。7月23日,总司令命令西方面军,务必于8月12日前攻占华沙(参见华沙战役)。西南方面军指挥部关于进攻利沃夫的建议也获得了批准(参见利沃夫战役)。但是,两个方面军是沿离心方向行动的,这就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协同动作,削弱了它们的突击力量。敌人趁机调集预备队,变更兵力部署,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对其有利的变化,并于8月16至18日转入反攻。西方面军损失严重,被迫撤退。西南方面军未能攻占利沃夫,也向东撤退。苏维埃政府本来是能够向前线送大批补充兵力,夺取战争胜利的,但它还是力争和平,并向波兰政府建议媾和。华沙尽管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然而却被力不胜任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终于不顾协约国的压力而被迫同意媾和。1920年10月12日,双方签订了和约初步条款。总结同波兰白匪的战争,成了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讨论的题目。列宁在发言中强调,红军进攻的失利,不仅应当在政治上寻找原因,而且还应当在战略上寻找原因。红军所以失利,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波兰劳动人民革命准备的程度,以及过高地估计了主要方向上红军的力量。同时,对军事部门的负责人托洛茨基的工作也进行了批评。

2.粉碎弗兰格尔军队。

由于同波兰的战争停止了,红军可以集中主要力量粉碎弗兰格尔军队和解放克里木。早在6月6日,弗兰格尔就在北塔夫里亚发起进攻,以求夺占顿巴斯并重新开始对莫斯科的进军。但是,他没有能实现这些野心勃勃的计划。7、8两个月内,在北塔夫里亚发生了激战,结果苏维埃军队在第聂伯河左岸建立起具有重要战役意义的卡霍夫卡登陆场。同时,第9集团军和亚速海区舰队粉碎了敌人派登陆兵在北高加索上陆开辟战场的企图。1920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给军事部门下令在冬季来临前拿下克里木”。9月21日南方面军成立,司令员为伏龙芝,下辖第6、13集团军和骑兵第2集团军。9月24日又给南方面军调去骑兵第1集团军和大批增援部队,并由这些增援部队组建了第4集团军。军队内共产党员的人数大量增加。列宁号召乌克兰农民尽一切力量支援红军粉碎弗兰格尔。乌克兰农民响应列宁的号召,提供志愿人员和粮食支援军队,并在南方面军后方加强对匪徒的斗争。

10月28日,南方面军形成了对敌的巨大优势,在北塔夫里亚转入进攻,击败了弗兰格尔的主力(参见南方面军的反攻(1920))。但是,白匪战斗力量最强的一些部队却得以逃回克里木,利用彼列科普的防御工事顽强据守。1920年11月7日至12日,红军进行强攻,拿下了彼列科普的防御工事(参见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突入克里木半岛,并于11月17日歼灭了敌军。白卫军残部在外国干涉者海军舰队的掩护下乘船逃往国外。列宁把对弗兰格尔的胜利称作红军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消灭反革命和武装干涉的最后策源地(1920年11月—1922年10月)。

随着弗兰格尔军队被消灭,国内战争各个主要战场战事已告结束。国家开始进行和平建设。但是,反革命还继续利用武装斗争这种形式同苏维埃政权作斗争。国际帝国主义不得不寻求新的形式来反对苏维埃共和国。帝国主义者保护白卫军残存的巢穴,支持武装匪帮、富农暴动和反革命叛乱。为了消灭反革命最后的策源地,红军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使政治叛乱失去了群众基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使工人阶级同农民不仅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结成联盟,而且在经济上结成联盟。新经济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群众一致拥护,有助于克服农民的动摇。国际帝国主义打算将某些边疆地区——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和远东——控制在自己手中,作为重新组织武装干涉的跳板,结果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在中亚细亚,打着泛伊斯兰主义和泛土耳其主义反动旗帜的最后一批反革命策源地被迅速地消灭了。1920年9月2日,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和布哈拉革命起义者的队伍,以强攻夺占了布哈拉要塞。布哈拉艾米尔政权被推翻,成立了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稍后,各个主要的巴斯马赤反革命匪帮也被消灭,他们的首领、亡命徒恩维尔巴夏被击毙。

在南高加索,亚美尼亚的劳动人民于1920年11月举行了推翻达什纳克党政府(见达什纳克党人)的起义。11月29日,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求援。联邦政府把第11集团军的部分军队派往亚美尼亚。1921年2月,孟什维克人统治的格鲁吉亚也爆发了起义。2月16日建立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应革命委员会的请求,第11集团军发起进攻,于1921年2月25日解放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3月18日解放巴统。

在远东,同白卫军和日本武装干涉者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22年秋。英、美、法在此之前业已撤军。斗争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军事政治形势而进行的。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俄共(布)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在远东建立了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远东人民共和国,作为缓冲区。共和国拥有自己的与红军和红海军同类型的人民革命军和人民海军。日本武装干涉者借白卫军之力推翻远东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尝试都遭到了失败,不得不于1920年7月与远东人民共和国缔结停战协定,并从外贝加尔撤军。这样,才彻底粉碎了白卫军并解放了赤塔。1921年,第5集团军和远东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军的部队,粉碎了侵入外贝加尔的温甘伦男爵匪帮,并帮助蒙古革命部队消灭了逃入蒙古的残匪。7月6日解放库伦(乌兰巴托)。蒙古人民建立起人民革命政权。1922年2月白卫军在沃洛恰耶夫卡附近和在滨海战役(1922)中被歼,因此,日本干涉者不得不撤出最后一批部队。1922年10月25日,远东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革命军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11月15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远东劳动人民的请求,宣布撤消远东人民共和国,其领土成为俄罗斯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内战争总结

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国际帝国主义入侵苏维埃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第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搏斗中取得胜利。苏维埃人民及其武装力量对国内外反革命联合势力的胜利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这一胜利保证了社会主义这种新社会制度的建立。

战争给苏维埃人民带来无穷灾难,阻碍了国家向社会主义前进。国民经济遭受的损失大约相当500亿金卢布,工业生产降到1913年水平的4%—20%,农业生产几乎减少了一半。有800万人死亡,其中约100万人是红军战士。有5万多名共产党员在同反革命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是,帝国主义者没有能够消灭苏维埃国家,也没有能够在俄国复活资本的统治。干涉者被驱逐,白卫军被粉碎。国际帝国主义在全世界面前不仅暴露出自己仇视人类的本质,而且也显示出它在同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正义战争的人民及其军队作战时是没有力量的。

苏联在国内战争中获胜,是由一系列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决定的。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革命所诞生的新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业已证明自己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团结人民、动员人民力量去同敌人作斗争的无穷潜力。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联盟、各苏维埃共和国的联盟,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因为这两种联盟巩固和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础,使人数不多的赤卫队能够在1920年底发展成一支550万人的新型军队。在战争过程中,组建了22个集团军(其中有2个骑兵集团军),共174个师(包括35个骑兵师)。陆海军的核心是最有组织、最有纪律、最坚定的工人阶级。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以自己的斗争对世界革命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俄人民为保卫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因而博得了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极大的同情和支持。他们对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反对干涉俄国内政,对帝国主义者入侵苏维埃国家的失败起了一定作用。旅居俄国的各国劳动者积极参加了同干涉者和白卫军的斗争。在很短时间内就成立了许多由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波兰人、德国人,中国人、朝鲜人等组成的国际分队和部队。在保卫苏维埃国家的国际主义者当中,有不少人回国后成了本国革命斗争的组织者。

列宁的对外政策对打败国内外反革命的进军,打破对我国的经济封锁都起了促进作用。列宁的对外政策,利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有助于粉碎它的武装干涉阴谋。苏维埃政权把全国变成了统一的军营,使前线和后方达到史无前例的统一。在战时的非常情况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国民经济枯竭和瓦解的情况下,党和苏维埃政府仍建立起基本上协调的军事经济,从而保证了前线所需武器、弹药、被服、给养和人员的补充。

共产党是胜利的鼓舞者和组织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天才的革命斗争战略家列宁领导了整个国防工作。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在斗争的各个阶段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政策。党的领导是整个军事建设基础的基础,是陆海军战斗威力的源泉,是苏维埃人民战胜干涉者和白卫军的决定因素。正如列宁所预见的那样,党变成了战斗的党。党的动员是党巩固红军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全党有近一半党员(约30万人)在军队中工作。同共产党员并肩战斗的还有7万名共青团员。地方党组织在动员一切力量粉碎敌人、培养和训练后备战斗人员,保障前线一切必需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列宁的最亲密的战友加里宁、克鲁普斯卡娅、卢那察尔斯基、彼得罗夫斯基、斯维尔德洛夫,在对陆、海军官兵进行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担任方面军和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领导党的政治工作的布尔什维克有:别尔津、布布诺夫、伏罗希洛夫、加马尔尼克、古谢夫、泽姆利亚奇卡、基洛夫、古比雪夫、梅霍诺申、米亚斯尼科夫、奥尔忠尼启则、波德沃伊斯基、波斯特舍夫、斯拉德科夫、斯大林、温什利赫特、雅罗斯拉夫斯基等。

参加到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军队行列中的工人和农民,英勇地同敌人进行搏斗。2个集团军(第5和第11集团军)成为红旗集团军,55个部队和兵团荣获红旗勋章,300个部队、兵团和军事院校,获得了光荣革命红旗。在1928年9月以前,约有15000名官兵荣获红旗勋章(1918年9月设立)。其中不少人是两次和三次获得勋章,军事首长布柳赫尔、沃斯特列佐夫、法布里齐乌斯、费季科则是四次获得勋章。彼得格勒、察里津、奥伦堡、格罗兹内、卢甘斯克、塔什干等城市及顿河畔罗斯托夫铁路工厂、车里雅宾斯克煤矿,获得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红旗勋章和光荣革命红旗,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获得了红旗勋章。

新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以及战争的正义性质,决定了必须确立军事科学的原理,并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党中央委员会和列宁在建立军事科学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在列宁的讲话和给总部及各方面军司令员的指示中,以及在他的演说和文章中,都包含有关于军事建设和军事科学问题方面的极为重要的原理。军事统帅和首长,陆海军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对创建苏维埃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内战争的过程中,创建了领导国防和指挥军队的崭新体系。各个部门和机关的活动以及苏联人民在前线、后方、敌后的全部斗争,由俄共(布)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正是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在战争年代成为“战斗的党”的真正司令部,成为组织人民打败国内外反革命的集体领导机关。凡属重大战略问题,没有一个不经过中央委员会或中央政治局讨论,提出意见并付诸实施。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通过自己的统帅部、野战司令部、全俄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等机关直接指挥军队。除建立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外,还建立了方面军、集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党和政府通过这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军内贯彻自己的政策,领导武装斗争。为了培养陆海军指战员的高度觉悟和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党建立了党的政治工作机构,这些机构做了大量工作。政治委员在创立红军、组织红军取得胜利,吸收旧军事专家参加军队工作方面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1919年下半年已经形成的对军队实行集中而有计划的供应制度,对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取得胜利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国内战争年代,苏维埃军事战略显示出下述特征:政治和军事领导统一;善于利用敌人阵营内的矛盾,对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因素作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并在制定战役计划和领导军事行动时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选定主要突击方向,在方面军内部和各方面军之间机动灵活地使用预备队;在各个战役中最合理地使用兵力兵器,在选定的方向上不断作出更大的努力直至全歼敌人,等等。苏维埃军队指挥部采用了战略进攻、反攻、战略防御、游击队活动等各种作战样式,或将其中几种样式结合起来运用。战略进攻这一歼灭敌人的主要手段是基本的作战样式。巧妙地组织和实施各方面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在陆军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发挥各军兵种的力量,这些都是保证取得胜利的条件。

随着红军各战役军团不断积累战斗经验,形成了苏维埃军队的战役法,其基本原则是战役目的坚决和军队使用灵活机动。方面军和集团军改变了国内战争初期在战役中平均分配兵力兵器的做法,开始把力量集中在主要突击方向上,1919年东方面军南方集团等便是如此。至1919年秋,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改用突击集团作战的做法。红军战役军团在进攻时运用了各种样式的战役机动:实施翼侧突击和正面突击、迂回敌一翼或两翼,实施深远的分割突击结合使用各种样式。防御时同进攻时一样,大多使用机动的作战方法。战线很少是稳定不变的。战役军团通常以较小的战役密度在宽大的正面上实施防御。只在个别情况下,如防守彼得格勒、察里津、阿斯特拉罕等大城市时,以及防守筑垒地域时,才进行阵地防御。

红军的战术,是从逐步掌握使用诸兵种密切协同动作的经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进攻是战斗的主要样式,在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本红军野战条令中就反映了这一点。苏维埃军队战术的特点是高度的积极性、首创精神和广泛的机动性。由于战线漫长而作战双方兵力有限,因此在战争初期战术密度不大,但是在战争进程中战术密度逐渐增加。国内战争开始时,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师的进攻地带宽达50公里,到1919年秋季,师的进攻地带就缩小到25至30公里,1920年,已缩小到7至15公里。分队、部队和兵团的战斗队形是1—2个梯队,并有预备队。进攻时的步兵行动,用机枪和炮兵火力支援,用骑兵发展战果。进攻战斗中战术机动的主要形式是包围或迂回敌人的翼侧。战斗的最后往往是追击,因为追击是全歼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在进攻中也取得了从行进间强渡江河和进行夜战的经验。

实施防御的目的是固守防地、赢得时间和为转入进攻准备条件。防御的特点是没有绵亘的正面,部队的机动性强并有高度的主动精神。师的防御地带宽50公里以上。防御时的战斗队形由几个作战地段和预备队组成。防御纵深的大小视战术预备队的配置纵深而定。当红军建立阵地防御时,他们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例如在卡霍夫卡登陆场防御时便是如此,在这里,红军首次广泛使用了各种防坦克的兵力兵器,如防坦克地雷,以及为同敌人坦克斗争而专门拨出炮兵排和炮兵连等。

在国内战争过程中,从劳动人民中间,从著名的党的工作人员中间,从原来旧军队的下级军官、军士和列兵当中提拔了一些人当司令员和指挥员,他们在战场上都表现了英雄主义和高超的战斗技能。其中有:阿津、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巴拉诺夫、别洛夫、布利诺夫、布柳赫尔、布琼尼、沃斯特列佐夫、加伊、戈罗多维科夫、格里亚兹诺夫、杜缅科、德边科、日洛巴、季诺维耶夫、卡希林、基克维泽、科托夫斯基、古比雪夫、库佳科夫、梅利库莫夫、帕夫洛夫、帕尔霍缅科、普里马科夫、谢佳金、铁木辛哥、法布里齐乌斯、费季科、夏伯阳、绍尔斯、亚基尔以及其他许多人。职业革命家、布尔什维克伏龙芝成了一位卓越的统帅。各舰队和区舰队的舰艇、各海军陆战队绐在江河、湖泊和滨海一带作战的陆军以巨大帮助。海军的科扎诺夫、马尔金、帕什金、斯米尔诺夫、斯塔维茨基等人,在这些军事行动中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技能。

俄国旧军队的军事专家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党和苏维埃政府把最有才能和最可靠的专家提拔到最重要的岗位,如总司令瓦采季斯和卡缅涅夫;方面军司令员吉季斯、叶戈罗夫、叶戈里耶夫、瑟京、图哈切夫斯基、绍林;司令部工作人员列别杰夫、佩京、拉泰尔沙波什尼科夫等;集团军司令员瓦西连科黑克尔、科尔克、列万多夫斯基、梅热尼诺夫、米罗诺夫、纳杰日内、帕尔斯基、乌博列维奇、艾德曼等;海军领导人员有:阿尔特法特尔、贝伦斯、维克托罗夫、加列尔、泽列诺伊、涅米茨等。

游击队活动和起义运动、布尔什维克的地下活动,对国内战争的进程影响很大。党中央领导了敌后斗争。这是一场群众性的斗争,它是在与红军部队配合下进行的,往往具有战略意义。吉卡洛、戈洛晓金、格罗莫夫、科西奥尔、克拉夫琴科、拉佐、马蒙托夫、米高扬、米茨克基亚维丘斯-卡普苏卡斯、穆欣、西比尔采夫、舍夫丘克、希洛夫、谢京金等人,在领导游击队活动方面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共产党克服了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力消耗殆尽所造成的巨大困难,建立起协调一致的战时经济。工业实行国有化,并归无产阶级国家集中控制,因而苏维埃共和国得以集中物质资源以适应国防需要。在1918年至1920年间,共生产和修复步枪296629支,机枪20729挺、火炮2770门,飞机2243架。工人阶级和农民以自己的忘我劳动,保障陆海军获得了夺取胜利所必需的武器、弹药、被服和给养。

国内战争推翻了过去那种在判断敌对双方力量时只考虑军事因素而且仅仅是数量因素的陈腐观念。需要的是全面考虑敌对双方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因素。列宁关于战争命运现在决定于人民、人民的觉悟、组织性,夺取胜利的才智和准备程度的论点,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国内战争中取得的战斗经验,是苏维埃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继续发展的基础。

苏维埃人民及其军队对干涉者和白卫军的胜利,标志着国际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失败。这次胜利展示了苏维埃国家的生命力,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并促使全世界革命过程更加活跃。这次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我国人民粉碎国内反革命势力和武装干涉的经验,有效地帮助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斗争。


 

“转贴自苏联主义网www.cccpism.com”


 


Copyright 2004 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