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的创始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太平盛世的挑战;关于这种太平盛世,他们过去已宣传很久了。
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模式可遵循,马克思主义著作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它们几
乎只是论述如何夺取政权,而没有论及夺取政权以后该怎么办。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的传统定义对
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不起指导作用。列宁本人就承认:"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
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十月革命前后那些最艰苦和繁忙的日子里,他甚 至一天要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 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不,我们不走这 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 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 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 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 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 ,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哥被沙皇杀害,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即广大工农群众来管理和建设国家;他领导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他使人们相信,人类从前只是作为理想的公平和正义正在变成现实,从而鼓舞起人们对生活的巨大勇气……
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2年12月,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然而,奇迹的创造是要付出超人代价的。由于长期超负荷、超强度工作,列宁的身体状况开始衰弱。头疼、失眠这些脑力劳动过度的症状无情地折磨着他。他以坚韧的意志力顽强地坚持工作,指导着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1922年,他带病参加了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报告。从1922年5月起,在医生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坚持下,列宁到了莫斯科郊外哥尔克村去疗养。在这里,他的动脉硬化症第一次严重发作,连语言功能也发生了障碍,经过治疗,2个月后病情有所好转。
11月20日,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他参加了莫斯科苏维埃全体会议,并发表了演说。然而这却是他最后一次发表公开演说了。十几天后,病魔再次袭击了列宁。他的右半身彻底瘫痪了。列宁神志始终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钟。他半身麻木,无法执笔写作,便口授文件,让别人帮着记录。严重的头疼时常折磨他。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他一边冷敷额头,一边口授,列宁后来的多篇文章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下来的。
1923年春天,病魔第三次袭击列宁。他连话都无法说了。随后的日子,是列宁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的日子。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身上似乎出现了奇迹:夏天,他不再失眠,在别人的挽扶下,他可以下床走路了。而到了秋天,他居然又能说话了。这位年轻共和国的缔造者以他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毅力与疾病进行着顽强斗争。人们期待着奇迹真的出现,盼望他们的领袖再次回到克里姆林宫,主持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作,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然而,事与愿违。1924年1月21日傍晚,这位巨人溘然长眠,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着的土地和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举国致哀。钟声长鸣,礼炮轰响,哀悼这位20世纪的巨人。
70年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政治的变化,苏维埃国家内部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终于使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然而,人们对列宁的尊敬并不因此而消逝。列宁为了消灭人类的一切剥削和压迫、为了实现人类的公平和正义理想而不懈努力、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人们,成为人们追求光明与幸福的一盏明灯。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иская!
精彩附录: 列宁名言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 分裂是一件沉痛的事情,但是有时是必要的。在必须分裂时,一切软弱,一切温情都是犯罪。 欺骗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地锐利的毒箭 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音乐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手段。 年轻的同志们,你们要在这方面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你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来建设灿烂的新生活。 只要稍微一夸大,就是印证了一条真理: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是从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的一级.
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俄国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起义,打倒了沙皇,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可是,“十月革命”之后,政权却被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把持。它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维护英美法帝国主义的利益;对内则竭力维护旧统治机器,压制人民群众,企图解散工人武装,进而消灭苏维埃。他们四处调集军队,抽出闪亮的屠刀,准备屠杀人民群众。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被迫流亡在芬兰的列宁,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于10月20日(俄历10月7日)秘密回到彼得堡。 这天夜里,一位个头不高、工人打扮的人匆匆来到斯莫尔尼宫,已经等候在那里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成员激动地站了起来。这位工人打扮的人摘去了假发,微笑着和大家握手。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流着激动的热泪,充满感情地叫道:“列宁同志,您身体好吧!”
“好!好!同志们也好!”列宁也异常激动地问候大家。随后,紧急会议便在这种热烈气氛中召开了。 列宁严肃地讲道:“目前形势极为严峻,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一次新的革命,把国家权力从临时政府手中夺过来,全部权力应归工人代表苏维埃!……”
接着,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同意列宁关于准备举行新的武装起义的提议。 不料,就在他们秘密召开会议的时候,有个奸细混进了斯莫尔尼宫,杀害了放哨的苏维埃战士,偷听了他们讨论的内容。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立刻警觉起来,加紧调集军队,并下令逮捕列宁。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党中央委员会按照列宁的布置,准备提前举行武装起义。为了把列宁的讲话内容传达给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党人,以便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便决定在11月6日的《工人之路报》上刊登出来。
但临时军队早有察觉,这天清晨,一伙临时政府军队突然闯进《工人之路报》编辑部,当即查封了这份报纸。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们立即赶到,把临时政府的军队轰了出去。工人们加班加点,很快便把《工人之路报》印了出来,并散发出去。
于是,彼得堡到处传扬着列宁的讲话,大家高声读着:“政权应该交给工兵代表苏维埃!” 人们奔走相告,几个小时以后,20多万人组成的革命队伍集合起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即进入战斗状态。在列宁的亲自指挥下,一队队战士出发了,很快便占领了大车站、邮电局、电话局和银行某重要设施和部门。他们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支援,很多临时政府军队官兵也转到人民这边,临时政府完全孤立了。
第二天,也就是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除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和少数几个据占以外,彼得堡实际上都掌握在革命军队的手里。列宁当即作出决定:占领冬宫!于是,革命军队从四面八方团团包围了冬宫。 冬宫,是历代沙皇专制统治的象征,这座宏伟华丽的宫殿,位于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畔。“十月革命”后,沙皇被永远赶出了冬宫,但“七月事变”后,一个新“沙皇”——临时政府又搬了进来,沙皇的办公室随即变成临时政府头目克伦斯基的办公室。冬宫是座堡垒式建筑,要攻占它相当困难。它西北面紧靠涅瓦河,东南方是一条水渠,正前方则是一个开阔的广场。从11月7日清晨起,临时政府就命令士官生用成垛成垛的木头,把它排成深厚的街垒,堵住了冬宫的全部出入口。在街垒里面,架设有机枪和各种小型火炮,守卫在这里二千多名士官生,昼夜注视着冬宫四周。
克伦斯基一面给自己部下打气,鼓动他们坚决抵抗,而自己则借口迎接援军,乘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之夭夭了。起义部队领导人安东诺夫,按照列宁的指示,派人给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可临时政府认为冬宫牢不可摧,且有克伦斯基请求的援军将到,因而毫不迟疑地拒绝了起义部队的要求,欲做顽抗。 列宁当即向安东诺夫下达命令:必须在今天夜里占领冬宫,逮捕临时政府的全部成员! 这天夜里,夜幕刚刚降临,一只小船划向停泊在涅瓦河里“阿英乐尔”号巡洋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小船上跳到舰上。 一个放哨的士兵走上前来,厉声喝道:“干什么的?”“我马上要见别雷舍夫!”年轻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说道。那哨兵又端详了一下对方,才勉强说道:“请跟我来!”于是,两人一起走进舱内。一个中年汉子正对围在自己身边的几个人说着什么,见进来两个人,便急忙问道: “有什么事吗?” 年轻小伙子急忙上前,迫不及待地问道:“您就是别雷舍夫同志吗?” “是的,我就是!” “这是革命军事委员会给您的命令!”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 别雷舍夫接过一看,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军事委员会命令我们,今晚9时40分向冬宫开炮!” 众人一听,兴奋地轻轻叫了出来。别雷舍夫急忙让大家静下来,认真的向各位布置了一番。然后,对那位年轻的小伙子说: “请你转告军事委员会,9时40分,我们准时开炮!”那位年轻小伙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告别了众人,走出船舱,上了小船,又慢慢的向岸上划去。 别雷舍夫是巡洋舰上的政治委员,因而今晚由他指挥。他一会儿看表,一会儿看表,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炯炯的双眼直视前方。 9时40分,别雷舍夫果断地发出命令:“舰首炮,准备——” 炮手们“喀嚓”一声把炮弹推上膛。 接着,他毫不迟疑地将高举的右臂向下一劈,喊道:“放!”“轰!”的一声巨炮,炮弹带着硝烟从炮口直冲冬宫。紧接着,其它大炮也一齐轰鸣,颗颗炮弹向冬宫落去。
巨大的宫殿颤动起来,顷刻之间,宫内便是一片火海。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响起,起义部队在安东诺夫亲自率领下,冲向冬宫,与街垒的士官生展开激烈的枪战。 起义战士前赴后继,英勇无畏,不顾敌人疯狂的扫射,勇敢向前冲去。街垒的士官生那见过这种气概,吓得纷纷逃跑,有的干脆扔下枪支,举手投降。 “冲呀!”战士们边喊边跑边射击,很快穿过空地,奔上宫门前的阶梯。 但是,巨大的铅制宫门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很多战士从未见过这威严坚固的门槛,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一名指挥官高声叫道:“爬过去打开大门!”于是,几十名战士同时攀着铜杆爬了上去。一会儿,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上千名战士呐喊着涌了进去。这呐喊声,代表着他们几辈子的怨愤,带着无数个被沙皇残害过的人的仇怨,因而,格外响亮,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几千人涌进冬宫,便四处搜索敌人。但冬宫很大,建筑物又多,战士们东找西寻,并未发现临时政府的要员,并不时被隐藏在阴暗的楼梯和栏杆后面的士官生射中。 安东诺夫见状,急忙找到一些倾向革命的冬宫仆役,让他们带路,有组织地袭击敌人。这样,士宫生失去地理优势,很快便成了丧家之犬,纷纷被战士们击毙。 经过一段激战,敌人基本上被消灭,可临时政府的要员还未抓到,战士们把一楼和二楼弄了个底朝天,仍一无所获。安东诺夫身先士卒,带着一支队伍,直向三楼冲击,有几个守卫敌人刚开了枪,就被起义战士俘获或击毙。他们冲到一个大房间,看到几个人影在东躲西藏,安东诺夫举枪喝道:“缴枪不杀! 这群衣着讲究,脸色苍白的家伙,颤抖着举起了双手。他们正是临时政府的副总理和诸位部长们。 “我们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你们被逮捕了!”安东诺夫严厉地说道。 这些平时专横拔扈,不可一世的达官贵人终于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
攻占冬宫的消息马上传开了。已经两夜没合眼的列宁顾不得休息,马上起草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在第二天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诞生了,工农革命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
©2001 All Rights Reserve By Yang 摘自我爱不释手的《苏联共产党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