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作者:iamalex

从黑白分明的琴键上轻轻摁去,一段伴随旋律的生命就此展现于你我眼前,那是拉赫玛尼诺夫、身兼三个不同身份的音乐灵魂,在钟声响起之时,在琶音没去之后,在你我与时空之间,交错着一段又一段或舒或缓的美丽符号。试着去触摸他吧,那是手指的起伏,也是心灵的接触,黑夜中请随我来,共同去扣响时间之门。

时代:

十九世纪的俄国风起云涌,欧洲思潮的彭湃冲击使原本已经动荡的沙俄政权开始步上不归之路。而恰逢此时,一批早年于西欧学习音乐的人士在1862年开设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该院由鲁宾斯坦创立,其第一批学生中,即有日后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虽然学院在开设之初受到了保守派人士的抨击(著名的保守派五人组:巴拉基列夫、鲍罗廷、里姆斯基科撒科夫、居易、穆索尔斯基),但仍成为了当时不欲卷入政治,爱好音乐之人的莫大福音。

1866年鲁宾斯坦的弟弟)在莫斯科设立了莫斯科音乐学院,而亦是刚刚毕业的柴可夫斯基担任了其第一批的教师。直至1870年,学院派与保守派的争斗才以后者的没落告一段落。而此时此刻,有一个名为拉赫玛尼诺夫的贵族,即将诞生一名新生儿。。。

天赋:

成人后的谢尔盖依然记得其母弹的一手好钢琴,她鼓励自己的儿子在音乐方面发展自己的才华,谢尔盖六岁时,父母聘请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奥纳兹卡娅教他弹琴,好景不长,1881年年底瓦西里终于卖掉了这最后一处房产,全家搬到圣彼得堡的小公寓,庄园主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时谢尔盖已在安娜的推荐下得到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后随安娜的老师格罗斯学琴,但全家的经济状况已到了穷于末路的境地,在这关键的时刻,瓦西里弃家而去,留下卢波芙与四个子女。好在两个长子教育已有保障,在这惨淡的情形下,卢波芙不得不像其母求援,波塔科夫夫人伸出了援手,在波里弗索买下一个小农庄,全家转危为安,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而谢尔盖少了父亲的管教,开始了自由散漫的日子,三年里的不断逃学嬉戏,这段时间他常陪外祖母去教堂做礼拜,教堂的钟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过分的散漫已使他无心求学,为了不再糟蹋儿子的音乐天赋,卢波芙决定给儿子转学。她求助于外甥西洛第,西洛第此时刚从李斯特处学成归国,开始在钢琴上崭露头角。最终他把谢尔盖交付给了自己以前的老师兹维列夫,但兹维列夫有一个要求,就是谢尔盖必须从此告别胡闹的岁月,随他去另一个城市:莫斯科。

求学:

在莫斯科的落脚处也就是兹维列夫的家,对一向散漫的谢尔盖来说,等同于一所监狱。他与两个同学同住一间大卧室,而这两位同学分别是马克西莫夫与普列斯曼。他们三人出了音乐学院的课程之外,在每天早上6点开始还要练3个小时的钢琴,而兹维列夫的管教异常严格,他经常不在家,就由其妹妹安娜监督这些孩子的练习,而他自己也经常询问音乐学院的其他教师这些学生的进展如何,只要一有差错,势必有一番罪要他们来受。但兹维列夫也有着小奖励,只要他们好好学习表现出色,就会带着这些孩子去听音乐会、歌剧,上高级餐馆,而且他有个特点,就是不收穷人家孩子的学费。

他认为音乐与高雅的社交是不可分的。他也经常请著名人士来家中聚会晚宴,由此拉赫玛尼诺夫有缘见到了众多大音乐家并聆听他们的演奏,其中有杜布克、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兄弟等等。因此拉赫玛尼诺夫的琴技开始突飞猛进,之后他的作曲本能也开始被呼唤出来,1886年夏,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出版,他把这首曲子改编成了钢琴二重奏,在同年年底,他与米哈伊尔把这首改变曲共同弹给了柴可夫斯基听,那一年拉赫玛尼诺夫13岁。

转变:

到1891年,他已经谱写与改编了众多曲子,其中有《三首夜曲》、未完成的歌剧《埃斯梅拉达》、《G小调浪漫曲》、《D大调谐谑曲》,以及六声部无伴奏经文歌《我的上主》,未完成的钢琴二重奏《睡美人》,还有改编自另一些作曲家的未完成作品。当然其中还有那首《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而此时他已由天真烂漫的小男孩转变为严肃冷漠的年轻人,在1891年俄国发生了饥荒,其母搬到了圣彼得堡一家更小的公寓,这时的俄国已经是风雨萧条了。

同年,拉赫玛尼诺夫首度以指挥身份登台,率莫斯科音乐学院合唱团首演六声部经文歌《我的上主》。至此之后,他开始重拾钢琴协奏曲,并很快写完了第一钢血的第二个乐章,提前一年像沙弗诺夫提出钢琴资格考试的顺利以高分通过。完成了第一钢协的最后一个乐章。1892年初第一乐章首演。此时他17岁,这首钢协虽然在日后几经修改,但装饰奏却是一个音也没有动过,可见其作曲功力在当时已是超凡了。而在同年的4月3日至17日,拉赫玛尼诺夫用15天的时间写完了歌剧《阿列科》,他以此作品获得学院最高分光荣毕业,而老师兹维列夫亦赠送了一只金表祝贺,他一生都珍藏着这只金表。毕业音乐会如期举行,1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获得了学院颁发的大金质奖章,他的名字被刻在那块有着塔那耶夫、柯雷伸科的大理石碑上。从那时起,他便拥有了作曲家的身份。

失败:

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音乐天才,即使才华如此般,亦难免会遭遇失败,一向顺风顺水的人,面对失败往往会陷的比较深。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开始为生计而奔波,《阿列科》与一些作品乐谱的成功出版是他有了一大笔收入,其后的一段时间他谱写了双钢琴《绘画幻想曲》、而他日渐卓著的名声使他开始考虑去写一部交响曲奠定自己的作曲家地位,于是他先着手谱写了《岩石》交响诗以及为哀悼逝世的柴可夫斯基所写的《悲歌》三重奏,虽然世事的变故令他感到沉痛,但这些作品的确为他带来了丰厚利润。他的小型作品开始被更多的世人接受。至此他开始谱写他的第一部交响曲了。

他信心十足且执拗的认定这部作品可以名垂青史,这令他全身心投入期间,1896年第一交响曲排定由友人格拉祖诺夫担扛指挥首演,但对于风格保守的格拉祖诺夫来说,这首交响曲完全充斥着现代而新颖的音乐语言。于是两人因此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管弦乐部分删去了36小节之多,而格拉祖诺夫亦修改了不少章节,最后定下的曲谱虽然大结构未变,但已是面目全非了。

首演无疑是失败的,各方的抨击之词雪片般飞来,人们很难相信这首交响曲出自《阿列科》、《岩石》等作品同一人之手,而拉赫玛尼诺夫亦经受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最令他郁闷的是他自知写出了出色的作品,却在演出时败在无法理解自己思想的指挥格拉祖诺夫手上,而且这首交响曲包含着另一层意义:题献给罗迪斯伸斯基,他这首充满爱意的交响曲的首演失败,也许注定了他们两人永远不可能在一起。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打消了再谱写第二首交响曲的念头,甚至可以说是丧失了写出优秀作品的动力与激情,他接下了一份歌剧指挥的工作,指挥了数部作品,其中有比才《卡门》,圣桑《参孙与达丽拉》,并因此与夏里亚宾成了好友,后有达尔格梅日斯基《水仙女》,格鲁克《奥非欧》以及科撒科夫《五月之夜》。对于指挥家这个身份来说,拉赫玛尼诺夫无疑是非常称职的,由于他的出色,伦敦皇家爱乐协会邀请他前往英国指挥演奏他自己的作品,他开始蜚声于西欧,但他开始察觉,这些时日马不停蹄的演出以及那一次的失败使他再也写不出堪称一流的作品,而且即使他想写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了。他患上了抑郁症。

这也许对当时处境的他是一个坏消息,但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到那美妙的第二钢协,也与抑郁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得知拉赫玛尼诺夫患上此病之后,友人建议其去莫斯科的达尔博士处接受精神治疗,达尔医生也是位业余音乐家,他听过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对其状况十分了解,这无疑对康复是非常有利的,谢尔盖接受了催眠治疗,几个月的治疗很快过去了,夏里亚宾随后邀请他一同前往意大利,一路上可谓是风光旖旎,到了意大利,新的环境与和善的人们拾他重新拾会了创作灵感,在那里他写下了《治疗者潘斯特》与《爱的二重唱》,1900年回国之后,他终于把在意大利草拟的两部作品写完了,一部是双钢琴《第二组曲》,另一部就是堪称20世纪伟大作品之一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新生:

当拉赫玛尼诺夫重新拥有写曲的灵感之时,他有多么的欣喜与激动,至1900年的12月,他其实只写好了后两个乐章,但依然迫不及待的在莫斯科的贵族音乐厅进行了试演,12月15日,这场盛况空前的演出由西洛第担任指挥,拉赫玛尼诺夫自己担任钢琴独奏,其温婉流畅的节奏与浪漫的旋律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这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最重要的演出之一,他藉于此次的成功全部收回了作曲家应有的速度与狂热,1901年5月4日,他终于完成了第二钢协的第一乐章,仍是由西洛第指挥,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独奏进行了首演,整个音乐界随这次演出而沸腾,《第二钢琴协奏曲》旋即成为日后最受欢迎、乐团最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1902年,他的第一部康塔塔《春》完成,同年完成的还有《肖邦主题变奏曲》,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年,他与萨亭成婚,这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句点,也可以说是对他今后音乐创作的一个转折,这是一场相伴终身的爱情。

后来的几年里他于往返各国的巡回演出中相继完成了数部作品,有些作品被忽视了,例如康塔塔《春》。《肖邦主题变奏曲》,这段日子里他与歌剧为伴,指挥了数部杰出的歌剧。另外他还有了第一个女儿:叶莲娜,这段幸福且充实的日子将令他终身难忘,而同一时刻,俄国革命的风暴却从未停歇。

与美利坚的不解之缘:

《第二交响曲》、《死之岛》、《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些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之作均降生于1908~1910年间,毫无疑问有着充实与幸福生活的他在这段时间达到了生命中的创作最高峰。多个国家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令他蜚声国际乐坛,不知不觉中,他已然成为了二十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钢琴、指挥、谱曲各方面的造诣均以可算上同时期的顶尖人物,再之后的一帆风顺,而俄国十月大革命亦酝酿着,音乐家的命运总是多桀。

1914年全欧战争爆发,德奥于8月1日对俄宣战,拉赫玛尼诺夫为了祖国的战事在国内各地巡回演出,此间还谱写了《守夜者》晚祷弥撒,但如火如荼的革命似乎容不下那些精妙的旋律,至1917年,沙俄政府已趋灭亡之势,拉赫玛尼诺夫再也无法拥有他那安稳闲适的生活了,迫不得已之下他选择了背井离乡。这年的圣诞夜,他携着妻儿并仅存的2000卢布抵达芬兰,所有曾经拥有过的一切,刹那间烟消云散。

但他还有音乐,北欧已经为他安排了数十场音乐会。从1918年的哥本哈根开始,他又开始了巡回演奏之旅,可是却已物是人非了。同年他谢绝了辛辛纳提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发出的邀请函(受邀职务均为首席音乐总监),过着囊中羞涩的生活,理由是他自认为在指挥方面还没到达这个境界。再之后,沙皇以及各俄国贵族被暗杀,一个帝国终于谢幕,11月他乘坐“卑尔根峡湾”号前往纽约。而他到达纽约港之时,一次大战停战协定亦在当天签署,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巧合。

庆祝停战的活动结束后,拉赫玛尼诺夫抵达美国的消息迅速传开,而各种邀约及援助亦纷至沓来,在一场大病之后,美国乐坛开始刻上他的印记。几十场演出之后,他在美国拥有了卓著的声名,但奇怪的是至今为止他还未灌录过一张唱片,而今日我们也并无缺憾,1919年他的第一张唱片诞生了。这张唱片由爱迪生为他亲自录制,但是直立式钢琴与录音的收音喇叭距离太远,对钢琴录音经验不足的爱迪生,把这张唱片搞砸了。于是拉赫玛尼诺夫改与安比可公司合作(直至1929年,他共在安比可公司录制了35张唱片),再之后他又与胜利公司签约,而其在胜利公司推出的唱片销量亦非常可观(胜利公司要求他在每张唱片内录制些其他作曲家的作片)。其后的生活虽不乏亮点,但依旧是演奏会,录唱片这样稳定且良性的发展,在美国他结识了克莱斯勒、霍洛维兹等等音乐大家,日渐富足的生活与显赫的声名,均不能抚慰他心中的伤口乡愁。

永远的拉赫玛尼诺夫:

赫玛尼诺夫在其祖国苏联竟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这不得不令其忧伤且难以释怀,虽然他的唱片销量已经可以说是所向披靡。1934年,他写成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引起轰动的曲子由帕格尼尼的画像引发灵感,包括24段变奏,但穿插其中的一段旋律却是拉赫玛尼诺夫为之着迷的《末日经》(也称作神怒之日),这是一首用于葬礼的素歌,回头看他以前的作品,《死之岛》以及众多钢琴奏鸣曲中均有运用穿插的痕迹,这也许与他性格中那种深藏的犹豫相吻合。

三四十年代,他灌录了许多堪称其唱片生涯中最经典的唱片,包括《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他的演奏已入化境,今天我如果去聆听那些他自己演奏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他所独有的那种不可抗拒的推进力,以及激烈的演奏方式。

时间从不停歇,转眼就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战爆发,拉赫玛尼诺夫也迎来了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春秋。他再也不堪重负,周身疲惫,有一种刺骨的疼痛席卷着他的身躯,他患上了癌症。

希特勒的战事急转直下,却阻止不了死神的脚步,1943年一个清晨,他再也不能闲适的在比佛力山的家中浇花,再不能激情豪迈的演奏那心爱的斯坦威钢琴,而全世界也再无法于音乐会中看到他的身影了。

那年他70岁。阔别了音乐,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些唱片却会永久的流传下去,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是的,永远的,拉赫玛尼诺夫。


w w w . c c c p i s m . c o 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