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 托 尔 斯 泰 故 居

作者:林红雨

一个月前,我去俄罗斯图拉省旅游,在一个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庄园瞻仰了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

这幢别致的故居,位于明媚的林间旷地,掩映在绿树之中。1828年9月9日,托翁就诞生在这里,1910年11月7日逝世。绿树、碧水、鲜花,在这里陪伴托尔斯泰60余年。他在此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的名著,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

在上世初,文学巨匠高尔基高度评价他说:“整个世界,整个大地都在望着他:从中国,从印度,从美国,从所有的地方,一条条活生生的颤动的线向他伸过来。。。”走在通向托翁故居的那条绿荫道上,看到前来朝拜的金发碧眼的老外如织,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虔诚。

站在托翁故居前,我一直在想像主人当年在读书、写作之余,在这美丽的庄园里散步、赏花、骑马时文采飞扬、意犹未尽的样子,是何等的洒脱。走进主人的书房,一股股清香的书卷气隐隐向我袭来,顿感身轻气爽,旅途的劳累消去了。

书房的天花板呈拱形,四壁挂着农具。托翁在此写出《战争与和平》等皇皇巨著,让人叹为观止。墙上的书搁板上,一套多卷本的俄文百科全书和两册英译本的老子《道德经》,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古老中国文化的景仰者。老子的“无为”学说,对他形成“不用暴力抗邪恶”、“要进行道德自我修养”的核心思想以极大的启迪。他非常向往中国,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逝世前半年,他曾深情地说:“如果我还年轻的话,一定到中国去。”

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十三个书橱里,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二十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在垂挂着白色蕾丝的钢琴室,一架锃亮的钢琴静静地摆放着,它告诉人们,喜爱音乐的主人走了,很久没有在黑白之间弹奏美妙的乐曲了。人生路漫漫,托尔斯泰终生喜爱美妙的音乐,常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创作的灵感。一次,听柴科夫斯基演奏《D大调如歌的行板》,他被如行云流水一般俄罗斯民歌旋律所吸引,竟然老泪纵横,不能自己。

餐厅的一面墙上,挂着托尔斯泰的肖像。这是著名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杰作。当时托翁正在创作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他长得并不漂亮,但那双透射出智慧光芒的眼睛,是那样坚毅执着,栩栩如生。我向这位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投去充满敬意的目光,久久不想离去。

一条长长绿荫道,把我引向长眠着这位大文豪的安息地。托尔斯泰小时候,哥哥尼古拉曾告诉弟弟:在山庄后面的那片树林里,他埋下一根绿色的树棍,上面刻着重大的秘密。假如谁发现了这根树棍,那么普天下的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不再受苦受难了。当时只有5岁的托尔斯泰被这根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绿棍深深地打动了。许多年后,这块埋藏绿树棍的地方,成了他永远的归宿。这里简朴幽静,没有任何墓饰,只有散发清香的阳光,晶莹的晨露,青青草与绿树永远陪伴着他。

在托尔斯泰的墓前,我深深地鞠躬致敬。我不知道近百年来,有多少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来瞻仰这座故居,悄悄地来到墓地,为属于俄罗斯、属于全人类的托尔斯泰献上一束束鲜花。。。


Copyright 2004 www.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非法理由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