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zt 架空爱好者morningbear的大作

虚构的大事记——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苏联(1934-1960)

看历史喜欢讲如果,历史没有如果,但文学允许假设,这是一个系统的假设,推测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在这里,所有假设都力求有所本……

1934年 6月,联共总书记约·斯大林中风,抢救无效,逝世。在随后召开的联共政治局会议上,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推选为总书记。 12月1日,联共总书记基洛夫在进入斯莫尔尼宫时遭到暗杀,当场死亡。 12月3日,依照列宁时代的惯例,联共政治局决定由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兼任总书记职务。

1935年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古比雪夫病逝。 国家保安总局局长明仁斯基病逝,副局长亚哥达接任局长。在随后的政府改组中,国家保安总局并入了新成立的内务人民委员部,联共政治局委员、原贸易人民委员米高扬被任命为内务人民委员。观察家认为这表示了苏联党中央对国家保安总局在基洛夫案件中调查不力的不满和决心在国内加强纪律性的表现。 红军实行军衔制,包括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共6等17级,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罗夫、副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总参谋长叶果罗夫获得元帅军衔,16名高级军官获得上将军衔。

1936年 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了苏联新宪法,宪法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数量,哈萨克、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鞑靼斯坦被承认为加盟共和国,加上原有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土库曼,共有11个加盟共和国。

1937年 联共18大召开,莫洛托夫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及“希特勒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象其他的意识形态体系一样,既可以接受也可以反对,这只是政治见解问题……”普遍认为,莫斯科开始试图修补与柏林因纳粹党上台而濒临破裂的两国关系。会后,苏联书记处国际部的人员发生大规模更动。 联共政治局委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鲁祖塔克自杀。未经证实的消息,他因私生活腐化在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遭到严厉批评。 哈尔科夫军区司令杜博沃伊因历史问题被逮捕。(根据匿名信调查发现他在国内战争中通过谋杀自己的上级来获得提升)

1938年 慕尼黑事件。期间基辅军区进入戒备状态。 7月,张鼓峰事件。事后,远东方面军总司令布留赫尔上将的指挥受到批评,被解除职务,改任分管基建的副国防人民委员,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费季科上将接任远东方面军司令。

1939年 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发动批判李森科的运动。指出在科学,尤其是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农业研究中弄虚作假是一种犯罪。 2月23日,总参谋长叶果罗夫元帅病逝。白俄罗斯军区司令乌博列维奇上将任总参谋长,由于其表示缺少司令部工作经验,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沙波什尼科夫上将被任命为第一副总长。 5月,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因与西方签订互助条约谈判无结果辞职,联共政治局委员、内务人民委员米高扬被任命为新的外交人民委员。格鲁吉亚党委第一书记贝利亚被任命为内务人民委员。 8月,诺门坎事件。 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普遍被认为德苏友好的反对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辞职。 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日,苏联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 9月17日,红军以保卫波兰境内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人名义越过苏波边境,次日在布列斯特与德军会师。 10月11日,组建敖德萨军区,铁木辛哥上将被任命为司令。 11月,由于苏芬边境谈判陷入僵局,苏联要求列宁格勒军区做好突然袭击准备。第一副总长沙波什尼科夫上将对列宁格勒军区战备状况作出悲观评价,事后,军区司令被免职,由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上将接替。 同月,苏联总结西班牙和波兰的经验,取消四个坦克军,组建规模较小的机械化师。

1940年 联共19大,莫洛托夫总书记报告中指出“人们一致同意,武力是无法摧毁思想意识形态的……因此,当为民主而斗争的虚伪大旗正迎风招展时,开展肃清希特勒主义的斗争既毫无意义又是一种犯罪行为。”中央全会选出新的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加里宁、伏罗希罗夫、卡冈诺维奇、柯西奥尔、米高扬、丘巴尔、安德列耶夫、日丹诺夫,候补委员:彼得罗夫斯基、赫鲁晓夫、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谢尔巴科夫 会后,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罗夫因当选监察委员会主席而解除国防人民委员职务,亚基尔上将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此后不久,亚基尔与总参谋长乌博列维奇一起获得元帅军衔。 3月12日,苏联同意放弃租借汉科半岛要求,与芬兰达成领土交换协议。 5月,红军调整军衔制,取消准将,增设中校与大将军衔。 6月,苏联获得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苏军进驻后,三国共产党先后上台并提出加入苏联,被拒绝。苏联组建西北集群,统一指挥驻波罗的海沿岸的兵力,莫斯科军区司令部改组为西北集群司令部。基辅军区副司令朱可夫中将被任命为新的莫斯科军区司令(不久提升为上将)。 6月,红军恢复机械化军的建制,决定第一批组建9个机械化军。T-34坦克击败得到伏罗希洛夫元帅支持的KB坦克成为未来红军坦克部队主力。 11月,在大规模战役战略演习中,扮演蓝方的莫斯科军区朱可夫上将成功合围了扮演红方的白俄罗斯军区的主力引发大讨论,总参谋部建议红军将主力布置在1939年国境附近,以便针对敌军的行动展开机动防御,国防人民委员亚基尔元帅则坚持从国境线开始建立大纵深防御体系。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不战放弃国土对士气和党的威望的影响),政治局采纳雅吉尔计划,但由于在大规模动员前不存在足够兵力,决定边境军区以现有兵力组建第一层防线,以动员兵力纵深配置。 11月12日,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访问柏林。 11月26日,苏联接受德国加入轴心国的邀请,但莫斯科提出的加入条件(在芬兰、土耳其、保加利亚和中东的行动自由)被德国拒绝。

1941年 2月,因组织军工生产不力,国防工业人民委员M.卡冈诺维奇(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L.卡冈诺维奇之兄)被解职。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被分解,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任分管国防工业的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内务人民委员部被分解成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和社会治安部。 3月,缔结《日苏中立条约》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次前,因连续提供14个德国入侵日期,总参情报总局遭到严厉批评。 )。莫洛托夫发表简短声明“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终将失败,胜利是属于我们我们的。”
6月29日,明斯克会战,第10集团军被合围。 7月,乌曼合围。第6、12集团军被歼。 8月初,斯莫棱斯克会战,由于新建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朱可夫上将的果敢行动和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的驰援,西方面军主力得以从合围中部分逃脱。 8月,组成中央方面军,任命总参作战部长瓦杜丁中将为司令,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书记赫鲁晓夫为军事委员。原作战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少将接任作战部长并兼任副总长。
8月下旬,朱可夫上将指挥预备队方面军成功发动叶尔尼亚反击。随后,因预备队方面军并入西方面军,朱可夫上将改任新建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9月,中央方面军阻止德军南下的企图失败,正在向普肖尔河撤退的西南方面军后卫的第5、第26、第37集团军被合围。 10月,黑海舰队司令库兹涅佐夫上将成功组织了敖德萨撤退。 10月,维亚兹马会战,德军突破维亚兹马防线,并实现合围,但包围圈内苏军的坚持。使从列宁格勒赶回的朱可夫得以在莫日艾斯科重组防线。由于列宁格勒的正面进攻被阻止,德国改为进攻齐赫文,以隔绝列宁格勒与内地的交通。
11月7日,红场举行例行阅兵,国防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到场。 11月26日,铁木辛哥上将指挥下的南方面军收复罗斯托夫。 12月5日,朱可夫上将的西方面军与科涅夫中将的特维尔方面军在莫斯科市郊转入反攻。

1942年 1月,红军在西部方向投入全部预备兵力在朱可夫大将指挥下发动冬季攻势,在尔热夫-司切夫卡合围了德军一个重兵集团,并在春季予以歼灭,但33集团军在维亚兹马地域被德军春季反攻歼灭。 2月间,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组织的列宁格勒解围行动以失败告终,弗拉索夫中将被俘后投敌。
3月底,根据第一副总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建议,苏军全线转入防御。大部预备兵力被集中在奥廖尔-图拉方向(4月组建了由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方向(以中央方面军为基础组建了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对预想中将再度对莫斯科发起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侧翼发起突击。整个行动由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大将协调,同时决定如果德军不发起夏季攻势则苏军将进攻奥廖尔突出部。同时,亚基尔元帅协调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积极防御。此时红军已完成战略展开,在苏德战场上总兵力达到685万,当面德军约600万(含100万仆从国军队)。 5月,刻赤登陆场被曼斯坦因指挥的11集团军夺走,但苏军大部兵力得以撤过海峡,由于黑海舰队掌握着制海权,仍对德军造成压力使其不能集中兵力于塞瓦斯托波尔。 6月,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接替病重的沙波什尼科夫担任第一副总长,由于总参谋长乌博列维奇元帅集中在部队训练与编组的工作,不久华西列夫斯基出任总参谋长,南方面军参谋长安东诺夫中将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北高加索方面军(刻赤撤退后解散)参谋长托尔布欣中将接任南方面军参谋长。
6月,政治局候补委员、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受命命分管苏联全部军工生产。 6月28日,德军魏克斯集群发起进攻,至7月2日突破沃罗涅日方面军一线防御。夜间,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在叶列茨地域发起反突击,至7月5日大体恢复原战线。在布良斯克方面军通过翼侧行动迫使德第2装甲集团军放弃奥廖尔后,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基本瓦解。苏军随后在沃罗涅日方向发起反攻,但德第6集团军成功掩护在进攻中大伤元气的第4装甲集团军回撤至哈尔科夫地域。 8月,付出惨重伤亡后,苏军于8月5日解放别尔戈罗德,8月23日解放哈尔科夫。由于乌克兰北部的进攻陷于停顿,根据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原定为从南侧迂回哈尔科夫而组建的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上将)将进攻重心转向斯大林诺方向(在那里,德国第8集团军已经陷入与苏联62集团军的逐屋巷战无法自拔,而本来保卫其侧翼的第1装甲集团军则已被调到哈尔科夫地域救火),攻击布置在德国“A”“B”集团军群结合部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
8月,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协调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中将)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上将)在锡尔尼亚诺会师,列宁格勒部分解围。 9月20日,草原方面军与南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原司令铁木辛哥大将因不同意南方的防御方针被调往西北方面军清除杰米扬斯科突出部)在斯大林诺地域成功合围德第8集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上将对所属部队在反攻仅担任次要角色表示不满(此前西南方面军承担了顿巴斯地域主要的防御任务)。 9月,德军曼斯坦因一级上将以两个装甲军进行进行的解围行动击破苏军封堵,使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得以逃脱(“北顿涅茨奇迹”)。负责对外正面的马利诺夫斯基受到严厉批评,被解除职务改任草原方面军副司令。铁木辛哥大将回南方面军任司令。 9月底,德军为收缩兵力(三个仆从国集团军的丧失导致“A”“B”集团军群之间的巨大缺口仅由曼斯坦因元帅以展开机动防御的少量兵力填补)南线全线向第聂伯河一线后撤。苏军在追击战中夺取第聂伯河上一系列登陆场。 9月26日,南方面军对滞留在第聂伯河以东美里托波尔的德军发起进攻,10月23日切断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与其他德军的联系。战役后西南方面军叶廖缅科上将因在尼科波尔方向配合不力被解除职务,草原方面军副司令马利诺夫斯基中将接任西南方面军司令。
10月,组建北高加索方面军,任命濒海集团军(塞瓦斯托波尔城防)司令彼得罗夫中将任司令。 10月23日,草原方面军前出至克里沃洛格地域的突击集群遭德军由新锐兵力组成的第1装甲集团军猛烈反击。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大将调用了南线全部大本营预备队才将战线稳定。 11月1日,北高加索方面军在刻赤半岛登陆。
11月3日,借德军机动兵力南调,沃罗涅日方面军利用从布良斯克方面军调入的第13、第60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原被布良斯克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上将定为戈梅尔战役的预备队,但在参战前即被大本营以“国庆前解放基辅”政治理由调出,因此保留了充分战力——调出直接导致戈梅尔战役未获得战果)和战役欺骗,于11月6日解放基辅。 11月8日,盟军在北非登陆。 12月13日,前出至日托米尔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与德军展开反复争夺,战斗持续到1月5日,苏军最终击退德军反击。

1943年 1月,设立专门授予指挥员的库图佐夫勋章,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设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乌克兰最高苏维埃设立赫梅尔尼茨基勋章。
1月14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上将)、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上将)、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罗奇金上将)发动诺夫哥罗德战役。 1月24日,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集团发动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1月28日完成对德第1装甲集团军的合围,2月17日予以歼灭。战役后大本营代表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瓦杜丁、科涅夫晋升大将。 1月30日,亚基尔元帅指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上将)和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大将)发起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
3月5日,草原方面军发起乌曼战役。 4月8日,北高加索方面军与南方面军部分兵力(由参谋长托尔布欣中将指挥)发起克里米亚战役。战役中,大本营代表亚基尔元帅汽车触雷,元帅重伤,由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接替战役指挥。德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被歼灭。 4月,大本营对西部方向一年来的表现极不满意,西方面军司令索科罗夫斯基上将调沃罗涅日方面军任参谋长,特维尔方面军司令普尔卡耶夫中将调远东方面军任参谋长。西方面军被拆为第1西方和第2西方两个方面军。已解散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彼得罗夫上将任南部的第1西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任北部的第2西方面军司令,特维尔方面军改名第3西方面军,巴格拉米扬中将任司令。
6月22日,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指挥第1、2、3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白俄罗斯会战,至8月底,德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战役后,大本营代表、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获得元帅军衔。 7月2日,盟军在西西里发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登陆战,正式开辟第二战场。 7月13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利沃夫-散多梅希战役,击溃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瓦杜丁大将在利沃夫附近遭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暗杀。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接替指挥直到草原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大将到达。
8月,西南方面军与南方面军合并,组建新的第1西南方面军,铁木辛哥大将任司令。原西南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上将接替科涅夫大将任草原方面军(改名第2西南方面军)司令。不久,铁木辛哥大将改任西南方向的大本营代表,托尔布欣上将接任第1西南方面军司令。 8月,在进攻东普鲁士的第2西方面军和进攻华沙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之间出现一个120公里长的缺口,德国莫德尔元帅利用这个缺口向苏军发起进攻,苏军严重受挫。罗科索夫斯基被迫掉转方向迎击,德军得以重组在波兰的战线。事后,第1西方面军司令彼得罗夫上将应行动迟缓受到严厉批评,被解除职务改任新组建的中央方面军司令。西北方面军司令库罗奇金上将接任第1西方面军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参谋长波波夫上将接任西北方面军。
8月20日,第1、第2西南方面军发起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至9月底,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被击溃,罗马尼亚退出战争。铁木辛哥获得元帅军衔。 9月10日,在边境上红军的援助下,保加利亚共产党发动起义,保加利亚对德宣战。随后,第1西南方面军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领土进入南斯拉夫,重建的南方面军(司令列万多夫斯基大将,此前任外高加索军区司令)经保加利亚进入希腊。
9月14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戈沃罗夫上将)、沃尔霍夫方面军(改名第2西北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上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西北方面军(改名第1西北方面军,司令波波夫上将)、第2、3西方面军,发起波罗的海会战,至10月底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围困在库尔兰半岛。 10月7日,梅列茨科夫大将指挥北方面军对芬兰北部的德国第20集团军发起进攻(芬兰在苏德战争中保持中立,但战争初期德国即强迫其允诺开放北部,43年芬兰与德国达成德军离开协议,但苏联无视) 10月13日,意大利退出战争。南方面军解除了驻希腊意军武装。
10月底,中央方向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指挥沃罗涅日方面军与中央方面军发起喀尔巴阡战役,10月28日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此后布良斯克方面军改称第1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改称第2中央方面军,原中央方面军改称第3中央方面军。 10月29日,铁木辛哥元帅指挥第2西南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发起布达佩斯战役。 12月26日,第1西南方面军在游击队配合下解放南斯拉夫大部领土,进入匈牙利,与第2西南方面军完成对德第6集团军的包围。

1944年 1月20日,第1、2中央方面军,第1西方面军在朱可夫元帅协调下发起维斯瓦河会战,第1中央方面军于2月8日前出至奥德河,随后为预防德军的侧翼突击转向北方,与第1西方面军一起肃清东波美拉尼亚。4月初将兵力调回柏林方向。同时第2中央方面军到达尼斯河一线。 2月10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第2、3西方面军发起东普鲁士战役。
2月13日,在粉碎德军在巴拉顿湖的反扑后,第1、第2西南方面军占领布达佩斯。 2月18日,第3西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在英斯特堡阵亡,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戈沃罗夫大将接替其职务(同时,第1、2西北方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合并为西北方面军,叶廖缅科大将任司令,波波夫上将任参谋长,负责对库尔兰德军的包围)。 2月20日,在莫斯科讨论进攻柏林问题时,第1、2中央方面军间发生重大争执,为避免在战斗中发生不愉快事件,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被提升为元帅。
3月16日,第1、第2西南方面军发起维也纳战役。4月15日,占领维也纳。随后,第1西南方面军沿多瑙河谷地进入巴伐利亚(部分兵力沿阿尔卑斯山麓前进) 4月9日,占领哥尼斯堡,4月25日肃清泽姆兰德,东普鲁士战役结束。 5月2日,朱可夫元帅指挥下的第1、2中央方面军和第1西方面军发起柏林战役。 5月12日,第3中央方面军在第2中央方面军配合下解放布拉格。
5月25日,第1、2中央方面军前出至易北河,柏林成为孤岛。但政治局指示苏军现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尽可能多的取得德国领土与占领区,因此中央方向主要兵力越过易北河对德军展开追击。德国元首希特勒宣布不离开柏林,同时在波恩成立了第二政府。 6月5日,盟军解放罗马。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6月,德军依托市镇以“狼人”等极端手段迟滞苏军前进速度,在威悉河、图林根山地一线重组防线。 7月8日,第1中央方面军成功渡过威悉河。第2中央方面军越过富尔达山口进入中德。 7月15日,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7月20日,一枚重磅炸弹击中希特勒隐蔽所,无人幸免,仍控制部分市区但弹药与药物消耗殆尽的柏林守军随后宣布投降。波恩政府在确认希特勒死亡后开始试探投降条件。 7月23日,红军在莱茵河上取得登陆场。德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被红军合围在鲁尔区的德军24日投降,指挥官莫德尔元帅在下达保护工矿企业免遭党卫军破坏的命令后自杀。
根据匆忙达成的谅解,荷、比、卢、法、意的德军向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投降作为西方默认苏联占领德国全境的交换,但从莱茵河登陆场出发的红军以追击拒绝投降德军为名进入比利时。在交通枢纽巴斯托尔与空投至此的美101师发生冲突。朱可夫元帅建议借此一举实现欧洲大陆的布尔什维克化,被政治局否决。 抢占要点的英军空降部队在阿纳姆遭到拒绝接受投降命令的党卫军部队的攻击,边境对面的苏军建议援助遭谢绝。
10月,联共20大(随后党代会间隔从三年增至四年)。 政治局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退休,伏罗希罗夫当选为苏联新国家元首。 苏联政府改组,人民委员会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莫洛托夫总书记继续担任主席。国防委员会取消,乌博列维奇元帅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他本人表示不想担任这一职务,但政治局表示让在战争中管动员的人来主持1000万军队的复员效率会比较高)。
11月7日,十月革命(国庆)阅兵同时成为胜利阅兵,朱可夫元帅任阅兵总指挥,原国防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担任阅兵首长,由于其不会骑马,故乘汽车阅兵(从此苏联阅兵一律用汽车)。

1945年 2月,莫洛托夫在雅尔塔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以“未经政治局讨论”为借口,不做任何具体承诺,同时换得西方对苏联占领整个中欧的承认。原则上同意对日作战。
4月5日,以《日苏中立条约》与苏联的英美的同盟关系矛盾为理由废约。 5月,远东方面军被分为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大将)、阿穆尔方面军(司令普尔卡耶夫上将[原远东方面军参谋长])、滨海方面军(司令梅茨科科夫大将)三部分。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原远东方面军司令费季科大将被任命为副总司令。
5月9日,150万苏军对50万关东军(16个师)发起进攻。至8月15日日本投降,苏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和朝鲜全部,并利用日本投降,在北海道空降了少量兵力,造成分区占领事实。战役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莫斯科,马利诺夫斯基被任命为新总司令,同时升为元帅。 8月25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同意放弃租借大连而只要求优惠港务待遇,但坚决不同意在外蒙问题上让步,国民党政府被迫承认外蒙独立事实。

1946年 对德和约拟定中政治局出现严重分歧,最终波兰仅获得波兰人居多的西里西亚作为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让与苏联的补偿。东普鲁士(包括但泽)列为苏德共管。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宣布不接受这一交换。 根据外交部长米高扬的意见,苏联停止从德国拆除设备,而改在德国生产以货物支付战争赔款,为此德国获得一笔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 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因在乌克兰推行集体农庄巨型化而被解职,调莫斯科市委书记。随后苏联按照当时已成为第二号人物的马林科夫的主张推行了一系列较为温和的农业政策,包括减少农民的义务交售额合豁免其债务,以及事实上默认了农民在战争中自行耕种的土地属于自留地(战争中拖拉机大部被军队带走,集体农庄制度事实上处于瓦解,农民尽自己的体力选择部分土地耕种)而无论其战前是否姓“公”。 军事反谍局发现驻德苏军有普遍性侵吞战利品现象,驻德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因遭下属欺骗,采取与调查组对立态度,被解职。

1948年 联共21大。 伏罗希罗夫退休,科西奥尔继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病逝。 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视察诺里尔斯克时受寒导致肺伤寒死亡,萨布罗夫继任国家计委主席。 捷克共产党在布拉格向民选政府夺权成功。 因“第二轴心”和“大南斯拉夫”问题,同南斯拉夫共产党关系破裂。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出任国防部长。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成立,苏联与卫星国签订《华沙条约》,原驻波苏军总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任命为华约总司令。 苏联原子弹爆炸。

1951年 宣布部分接受《旧金山对日和约》,开始战俘遣返谈判,在东京政府承认北海道政府具有充分自治的情况下,承认北海道政府是日本的一个地方政府,但附加不可谈判的条件:只有美军在日本全境撤军的前提下苏联才同意撤走驻北海道的军队,只有在美国归还冲绳自治领并放弃冲绳全部军事基地的前提下苏联才同意归还南千岛群岛。日本政府对此持不置可否态度。

1952年 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日成连续清洗具有亲华倾向的领导人,在苏联支持下,亲苏派突然在中央全会上以“反对宗派斗争”为由对金日成发难,解除其职务。 10月,联共22大。朱可夫元帅复出任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

1953年 4月,在苏联默许下,德国统一社会党解除乌布里希职务,随后开始苏联对东欧的新政策:“驻军+芬兰化”,中止耗费巨大的“苏维埃化”。 8月8日,马林科夫宣布,将把经济的中心从重工业转到消费品生产上。

1954年 按照赫鲁晓夫的建议,开始在哈萨克大规模垦荒。

1955年 5月,与南斯拉夫的论战升级。 6月,米高扬的努力,同铁托达成意识形态分歧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谅解。苏联默认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立场。

1956年 2月,联共23大,莫洛托夫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由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接任。观察家认为,这是权力过渡的开始。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科西奥尔退休,外交部长米高扬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任外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因病退休,朱可夫元帅出任国防部长。因垦荒有成绩,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勃烈日涅夫也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选出政治局委员为:莫洛托夫、米高扬、布尔加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别尔乌辛、苏斯洛夫、卡冈诺维奇,候补委员:波诺马连科、勃列日涅夫、科兹洛夫、朱可夫、科罗特钦科、谢皮罗夫 8月8日,布尔加宁宣布将加大企业的自主权,国家计委将集中于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10月,匈牙利事件,匈牙利要求苏联撤走全部军队成为中立国,苏联拒绝,苏军出兵,建立亲苏卡达尔政府。这一事件大大损害了苏联在西欧知识分子中的形象。 (由于手头资料限制,我只写到这里——主要是关于50年代后期的政治集团斗争比较难编,下面的只有几件大事)

1957年 因为“波拿巴主义”,朱可夫元帅被解除职务

1958年 赫鲁晓夫作为反党集团领导人被开除出政治局 因为与布尔加宁冲突,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别尔乌辛被解除职务 两人在政治局的席位被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代替,柯西金出任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60年 联共24大,莫罗托夫退休。科兹洛夫成为新总书记(63年4月10日,因脑血栓失去工作能力,由勃列日涅夫接替),新的领导集团为政治局委员:科兹洛夫、米高扬、布尔加宁、马林科夫、贝利亚、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

 


Copyright 2004 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体对苏联有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