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论立宪会议的解散

立宪会议和苏维埃政权

那些反对十月革命的人很喜欢拿苏维埃政府解散立宪会议这个事实做根据,指责苏维埃政府从头起就是反民主的。由於後来苏联堕落了,成为官僚专政的极权国家,现在的人很容易相信这种指责。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真相吧。 在沙皇统治时代,俄国所有要求民主的政党都要求召开人民选举的立宪会议,由它来制定新的政治制度。布尔什维克党也不例外。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临时政府马上宣布筹备立宪会议,同时把一切重大的改革问题(例如土地问题,8小时工作制等)都留待立宪会议决定,但是筹备工作并不积极进行。6月中才规定9月17日选举代表,後来又宣布延期到11月12日。临时政府因此受到布尔什维克和一切激进份子猛烈的攻击。布尔什维克一直对群众说,只有苏维埃掌握政权才能够保证召开立宪会议。结果真是到了苏维埃夺取政权(10月25日)之後才实行选举立宪会议的代表,日期是临时政府所决定的11月12日。

选举的结果对布尔什维克很不利。在703名代表中,布党只占168名。加上左派社会革命党的39名代表,拥护十月革命的总共才207名,不足全体代表的三分一。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取得了大多数。这个立宪会议在1918年1月5日开会。布党代表提议承认苏维埃政府和批准苏维埃政府的全部政纲,被会议否决。於是布党和左派社革党的代表退席。次日苏维埃政府就把立宪会议解散了。反苏人士认为,立宪会议是全民选举出来的,连布尔什维克也一向主张由立宪会议来决定俄国的新制度,现在只因为选举的结果对布尔什维克不利,布尔什维克就用武力把它解散,这充份证明布尔什维克和它所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根本不尊重民主原则,全凭武力维持政权。还有人说,可见十月革命欠缺充份的群众基础,只是少数人的冒险事业。

问题的关键在於:把立宪会议解散的,是苏维埃政府,它本身也是人民选举产生的。现在问题化为:两个民选的权力机关,立宪会议和苏维埃,哪一个更有资格代表民意。一切反对苏维埃政府(反对十月革命)的党派都认为,全民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当然高於一切,也高於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和一切拥护十月革命者却说:苏维埃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新型的国家机构,它保证劳动人民(人民的绝大多数)真正掌握国家权力,不让剥削阶级、帝王和官吏等少数特权份子专权,骑在人民头上;所以苏维埃制度比传统的民主代议制(包括全民普选的立宪会议在内)更民主,更进步;当两者不一致的时候,应该以苏维埃为最高权威。 布尔什维克上述的见解并不是在知道立宪会议的选举结果之後才提出来的辩解。这种见解所根据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尤其是有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以後,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得非常明确的理论。布尔什维克从1917年4月起(经过列宁所领导进行的思想重新武装之後),就一直不断地宣传这种见解,劝说苏维埃抛弃对资产阶级的幻想,掌握全部政权,把革命进行到底,走向社会主义。所以布尔什维克并不是不尊重民主原则,只是坚持无产阶级(以及全体劳动人民)的民主制高於资产阶级的(仅仅在形式上是全民的)民主制。

那些企图利用立宪会议来同苏维埃政府对抗的人,极力夸大立宪会议所代表的民意,而抹煞苏维埃政府的民意基础,这根本违反事实。 立宪会议不过是按照传统的(即资产阶级式)代议制的方式举行一次选举的产物,连真实反映当时俄国的党派政治力量对比都做不到(这点下面再解释)。苏维埃是群众(除了剥削阶级和沙皇政府人员以外的一切人民)自动组成的代表机关,自从二月革命胜利就一直存在,不停地开会,讨论一切大大小小的政治问题,并且随时改选代表。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当时,即世界大战中,所谓士兵,基本上就是穿起了军服的农民)成立最早,是全国各地的苏维埃的政治领袖。到6月举行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全国各地已有四百多个城市成立了苏维埃。十月革命前夕,数目增加到九百,包括了所有较大的城市。另外,农民苏维埃也在农村地区陆续成立。革命的形势一直存在着,群众的政治经验不断增加,意见随着改变。苏维埃能够比任何其他机制更快、更准确地反映出群众最新的意见。十月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和全俄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是同步进行的。代表大会在起义开始的次日开幕。起义和新政府都得到它批准。立宪会议在1918年1月5日开幕,次日被苏维埃政府解散。这个决定以及苏维埃政府的政纲(对和平问题、土地问题、民族问题等重大的政策都包括在内)都得到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这次代表大会是1月10日至18日举行的,不但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所选出的代表,而且连各地农民苏维埃的代表也包括在内。由此可见,苏维埃政府确实是全国民意的代表;它把采取敌对立场的立宪会议解散,也符合民意。现在制定宪法的工作改由苏维埃代表大会负责。1918年7月19日苏俄宪法正式公布生效。

在立宪会议开会的整整一天里面,它拒绝承认苏维埃政府,但是并没有表明要把政权交给怎样一个政府。立宪会议里面占大多数议席的是右派社会革命党,它以前(在二月到九之间)也曾在苏维埃里面占大多数,又曾经以苏维埃代表的身份参加临时政府,最後它的一个党员(克伦斯基)还担任了临时政府的总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妥协派的政策不断破产,被群众唾弃,才让布尔什维克取得苏维埃的领导权,然後发动十月革命成功。如果现在苏维埃政府服从立宪会议,等於是走回头路,回到已被群众唾弃的死路。由此可以明白:为什麽立宪会议的多数派说了一大堆空话,却没有对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新政府的问题提出正面意见;为什麽自称代表全国民意的立宪会议被解散却没有引起群众的抗议,它的多数派代表只能跑去投靠残余的原先沙皇的反革命军队。

右派社会革命党这麽无能,为什麽还能够在立宪会议的选举中得胜呢?根本的原因在於:选举常常赶不上群众意见的演变。在全俄国那麽广大的范围举行直接选举,而且是在革命热潮当中,这种缺点尤其显着。 立宪会议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虽然选民投票的日子是在十月革命後大半个月,各党派的竞选政纲和候选人名单却是十月前早已公布了的。自从二月革命胜利以来,社会革命党一直是最受群众拥护的党,因为它唱着抽象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美妙调子,并没有明确有效的实际政策,组织上也最松散,这正合刚刚有初步政治觉悟的群众的口味,尤其适合小资产阶级群众(包括农民)的口味。这样一个党和它周围的群众,自然要在革命深入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事实上,六月间举行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会议的时候,已经有一批左派社会革命党的代表违反党内多数所决定的路线,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但是并没有正式分裂。所以在确定立宪会议的竞选政纲和候选人名单的时候,社会革命党提出一个统一的政纲和名单。政纲照旧是那一套抽象的革命词句,而名单里右派占绝大多数。选民投票时根本不可能在左右两派社革党之间分辨和选择。结果,那些比二月革命後初期更加迫切要求土地与和平,但是还没有充份看透社革党那套形左实右的空话的群众,就仍旧投票支持社革党,而让它的右派取得大胜。

无产者,尤其是像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那样的最大城市的无产者,政治觉悟发展得最快,在十月革命前夕已经大多数支持布尔什维克,而且在苏维埃代表的成份上表现了出来(连苏维埃这样灵活的代表制度,也难免比群众意见的实际转变滞後)。其余的群众,尤其是在边远地区,要等到十月起义已经成功,一方面表明了革命的实力,另方面新政府把旧的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妥协派的种种卑污行为的真相(包括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秘密外交协定)和新政府的具体政策都摆出来给群众看清楚,然後才能够作出新的政治选择。1917年11月12日投票选举立宪会议代表的时候,在比较落後的广大地区,这点还来不及做到,所以许多选民还是按照惯性投票支持社会革命党。但选票的计算证明:差不多在所有的工业大城市里面,布尔什维克都得票最多,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更占绝对多数。另方面,唯一的正式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原先临时政府的灵魂),在总数703个议席中只得到17席,充份表明资产阶级路线被人民唾弃了。到了1918年1月立宪会议开幕的时候,十月革命的实际影响已经遍及全国,人民已经清清楚楚划分为支持十月革命和支持资产阶级反革命的两大阵营,所以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立场跟立宪会议正相反,而且解散妥协派所支配的立宪会议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小事一件了。谈论十月革命是否得到群众支持,必须正视这些事实,光看立宪会议的态度是不合理的。

 


Copyright 2004 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体对苏联有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