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

[原创]柯巴同志的小说连载《红色圣战》第一部

苏联主义网战友 柯巴上将

一部理想主义的小说,笔者希望这部小说能够给所有喜爱苏联和社会主义,对美帝及其走狗充满痛恨的同志以鼓励,相信我们并没有在历史上失败,而是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第一部:1983年

流星从天边划过,迷信的老人一定会说:又有一个灵魂失去了。“
1982年的莫斯科显得非常寒冷,积雪到处都是,在大街上,胡同里,各种建筑的顶层,还有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上。无人出来扫雪,甚至出门办公的人也寥寥无几。整个苏联都静得出奇。人们从电视机或收音机里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人民的领袖,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逝世了。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一个让人感觉复杂的名字,伟大的苏联在他手上走向了强盛的顶点,无人忘记他给予人民的高福利和自豪感,不过,给人映像更深的却是他独断专行的作风和自授勋章的丑态。强盛背后的是僵化和官僚,富裕背后的是懒惰和朽坏。这就是苏联社会在他执政后期的真实写照。这或许可以解释苏联老百姓对他的死的冷淡,虽无人幸灾乐祸,但也无人哭泣,无人默哀,剩下的只剩不断的叹息声。他的制度走向了尽头,改革势在必行,可是谁来领导?
每当最高领导人逝世,克里姆林宫内便会上演一场为了争夺权力的明争暗斗,沙皇时期如此,苏联时期也一样。勃列日涅夫的逝世同样导致了一场同样却不持久的暗战,胜利者是安德罗波夫。
尤里·安德罗波夫,这位在克格勃领导人位置上一干就是15年的人物,由于他不大喜欢在正式的礼仪场合多露面,所以总给人一种特别的神秘感,他能苏联带来什么呢?

克里姆林宫前,两位中央干部正在交谈。
“戈尔巴乔夫同志真是难得的人才啊,您才50出头吧?”一位年逾70的老者说道。
“契尔年科同志,您过奖了。在下今年52岁。”回答者较年轻,却早已谢顶。
52岁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长着一副略带几丝英气的脸,可以想象他过去是一位美男子,只是他那个过早出现的秃顶使这副英俊的脸打了不少折扣,与对面那位70多岁却白发浓密的契尔年科比起来,不禁会让人哑然失笑。
“党中央对您在农业工作上的表现很满意,一般您这样年纪的人,能被提名为中央委员确实少见啊,不要辜负人党和人民对您的期望啊。”契尔年科的溢美之词还没有停止。
“是的,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两人说到此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人影在克里姆林宫前的阶梯上出现了,两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您好,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同志!”政治经验老到的契尔年科首先反应了过来,主动问候。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我们又见面了。”安德罗波夫平静地向他微微一笑,很有礼貌的回礼。
而站在一边的戈尔巴乔夫反应却慢了一步,他从未当面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见过最高的权力掌握者。他不仅的好奇的观察起安德罗波夫的脸。这张脸似乎比2个月前在电视转播中见过的还要削瘦些,这是长期的肾病的结果。这个病加剧了他的衰老,并且使他的脸色县的灰白。不过善于察言观色的戈尔巴乔夫却注意到了这些表象后面的一些东西。不能否认,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他的脸仍然是端正和刚强的,他的眼神深邃,似乎显得高瞻远瞩,一副眼镜带给了他文弱的气质,却没能掩盖他坚定的意志。他对契尔年科,这位权力没他大,可是年纪和资历超过自己的人的回答是如此的不卑不亢,一副对局势和权力斗争了然于胸又平静处置的态度。
“真是好厉害,不愧是……..”戈尔巴乔夫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戈尔巴乔夫同志,难道这位同志的身份要我多介绍吗?您不会是不知道他的…….”契尔年科嗔怪道。
“那个…….我,那个什么来着……您好,总书记……不,我是朔安德罗波夫同志……”戈尔巴乔夫有点不知所措。
“这位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同志?”安德罗波夫并没有很在意戈尔巴乔夫的失利。“我看过您写的关于农业工作的一些文章,您对工作看来很有创意啊。”
“那个啊,不过是…….”戈尔巴乔夫被最高领导人的称赞给难住了,不知道是该自夸一顿,还是谦虚一番。刚才和契尔年科对话时的沉着和老道早就不知逃到云里雾里了。
“以后我们还要好好交流,国家需要新鲜的血液,党和人民也需要有活力的干部。”安德罗波夫看了一眼契尔年科,“但是请您记住,进步在于对老同志的学习。”
安德罗波夫进入了克里姆林宫,两人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在一个转弯处,契尔年科拦住了戈尔巴乔夫,示意让安德罗波夫先走。当安德罗波夫转过去时,契尔年科悄悄的对戈尔巴乔夫附耳道:“不要忘了是谁提拔了你。”
戈尔巴乔夫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诸多地方干部中崭露头角,提拔为中央干部,安德罗波夫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安德罗波夫比以往的领导人更加喜欢年轻人。而契尔年科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暗示不要投错阵营,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安德罗波夫上台的支持意见。

这天的时间是1982年11月25日,全体中央政治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就在这次会议上,安德罗波夫被选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于安全部门的最高领袖。
散会回到家后,新当选的年轻的中央委员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兴奋的对夫人赖莎讲述了自己和总书记邂逅的故事:“你没有和他当面交谈过,你是绝对想象不出他的威慑力的……..他看来很喜欢年轻人…….知道吗?他今天赞扬了我的文章了…….”
赖莎却不以为然:“亲爱的米哈伊尔,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欺骗自己,关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你都变卦了好几回了。”然后便是大吐戈尔巴乔夫上半辈子不光彩的“背叛史”。搅得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摆摆手说到:“亲爱的赖莎,瞧你都把我说成什么人了。我对总书记的崇敬和支持是永远不变的,就算没有这些高贵的态度,我的中央委员也是他提拔出来的。政治到不是儿戏,态度怎能说变就变呢?”
“但愿你这次能够忠诚如一吧。”赖莎轻轻的哼了一声。

安德罗波夫回到了他在莫斯科别墅中,警卫员和家人正在忙着收拾家什,搬往领袖的住所—克里姆林宫。安德罗波夫心中浮起了一股莫名的厌恶感:“好了,明天搬也一样,克里姆林宫里又不缺这些东西…….放在原地吧,我不会在那里呆上一辈子的,我还会回家,我想我的家保持原样。” 他回到了自己的书房,翻阅着以前的日记 1944年,卡累利阿峡谷地。 “萨沙,他们又来了,烦人的东西。”游击队长尤里安德罗波夫吐着嘴里的灰土,对通讯员萨沙抱怨道。 “这是第三波炮击了,上尉同志。”萨沙努力把身体压低,以免被对方炮弹的破片击中,回答的声音却一点也不低。 “他们疯了,上尉同志。对付一支游击队要这么猛烈的炮火吗?”中士基里年科表示不解 “废话,他们在正面被红军打得灰头土脸,好容易撞上我们这么一支游击队,还以为捡了个软柿子呢,能不拿我们撒气?”安德罗波夫一边回答,一边举起望远镜。“只是我们游击队可不能像这样和他们打阵地战,要拿出拿手的本领,让德国鬼子明白,他们不仅不是红军的对手,咱们游击队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基里年科,传令给奥廖金少尉,利用峡谷地形,撤出敌军炮火范围,凌晨1点老地方见。” 灵活的游击队很快就消失在了峡谷中,德军找不着北,在一个名叫马尼诺夫的小村子驻扎了下来。 凌晨1点,在马尼诺夫村西面的小土沟里,一些精灵般的身影在闪动。 “站住,口令!” “萨沙,你这个忘事的,听不出是我基里年科的声音吗?” “少说废话,先回答口令!” “好的,你这混蛋。口令是消灭法西斯,选择死法的自由属于德军。” “呃,过来吧。” 安德罗波夫上尉见到了自己的下属奥廖金少尉:“怎么样,奥廖金,白天好过吗?” “感谢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这么一个谷地和茂密的森林。”奥廖金吐了口气,“自从今年开始,德国鬼子的飞机都少见了。只要这样,我们游击队收到的威胁就很小。”

“的确,今天来对付我们的整整有一个营的德军,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地撤出部队,他们立马就摸不着北了。”安德罗波夫把望远镜递给了奥廖金,“老乡提供的情报;敌军就驻扎在马尼诺夫村,你看,敌人很疏于戒备,岗哨站的位置有死角,灯火也缺乏迷惑性,一看就知道灯光最亮的屋子就是敌营部的位置。比起过去的交手的敌军,素质大有下降,这一点也验证了上峰给的敌军战斗力的情报。” “我算是明白了,您是想拿他们来开荤了。”奥廖金放下望远镜对安德罗波夫狡猾的笑了一下。 “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安德罗波夫上尉指着村子比划了起来。 黑夜中,一抹寒光从一个德军哨兵的脖子上划过,这家伙便一声不吭的倒了下去。基里年科急忙接住尸体:“萨沙,你个笨蛋,能不能在杀他的时候把他的身体给抱住?倒在地上的声音在夜里足够惊动方圆1公里内的人了。” “你的八哥嗓子就足以吸引敌军了,还好意思说!下一个,东边岗上的。” 无声无息中,驻守在东面的德军哨兵就被干掉了大半,接着萨沙用无线电向奥廖金发出了暗语:欺骗。 在村子西面忽然响起了捷格佳廖夫机枪的短点射声,德军一下子就像炸了窝一样。全部乱哄哄的向西边涌去,盲目的向有枪口火焰处还击。 “嗯,还蛮勇敢的,就是缺点心眼。”安德罗波夫带着10余人从东面摸了上来,直扑灯光最亮的房子。 一个裹着军用毯子戴着大盖帽的德国军官舞着鲁格枪从门里冲来出来,被游击队员抬起波波莎冲锋枪撂倒了。接着,数颗手榴弹从窗户飞进了屋里,一片火光和爆炸之后,屋内一片死寂,灯火也熄灭了。 安德罗波夫上尉和战士们一拥而入,屋内立即响起了一阵叫骂、打斗、喘息和哀号声,一会儿又恢复了寂静。 安德罗波夫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带着战士们走出了屋子:“真是一帮子菜鸟。”话音未落,眼前却闪动着数十个反射着月光的钢盔,“可恶,被识破了。”安德罗波夫倒吸了一口凉气。

其实与其说是识破倒不如说是东面爆炸吸引了一部分德军的注意而已。当他们满腹狐疑的撤回到村内,却看见被用作营部的屋子一片黑暗,才知道大事不好。 德军三三两两的包抄过来,被游击队员扫到了几个,马上又来了几个。游击队员且战且退,可毕竟对方的人数比自己的多出不少,德军就像条鼻涕虫似的粘在他们屁股后面。 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夜空,一个德军士兵的头部被击中,那反射着月亮光芒的钢盔被抛出老高,人僵了几秒钟,才软软得倒在了地上。追击者和被追击者都像受到了极大惊吓,大家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向四处张望。 “叭!”又是一名德军倒在了地上。 “是萨沙和基里年科。”年老的安德罗波夫合上了自己的日记,回忆着当时决定自己生死的时刻。 萨沙和基里年科在干掉德军岗哨后没有能及时归队,便在德军哨兵站岗的小土坡上埋伏了下来。当他们发现安德罗波夫小分队的情况危急后,毅然举起了自己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德军士兵戴着的钢盔由于反射月光,成为他们极好的标靶。萨沙首先开枪命中,基里年科随后也打死了一名德军,并且两人利用腹背受敌造成德军的混乱,不断扩大战果。 死了一地的士兵的德军慌不择路地撤出了村子。 可是他们实在太冒险,如果当时他们埋伏的地方是迎着月光的,他们就会被发现。两支莫辛纳甘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付得了数十支各式枪械的。 “感谢萨沙和基里年科,没有他们或许我早就被打死了。”安德罗波夫在心底觉得永远欠他们俩一个人情。 可是我亲爱的萨沙,他活过了战争却死在了匈牙利。

安德罗波夫不得不回忆起他人生中最触目惊心的一幕:1956年的匈牙利暴乱。 “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呢!”苏联驻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武官安德罗波夫,站在苏联大使馆的窗前,看着街头血腥的战斗。 “请武官同志速避,这里很危险”使馆的武装警卫不停的催促他躲进地下室。可是安德罗波夫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去,“这是在干什么呀!国家的干部失去了最起码的尊严,被暴徒打死后吊在了路边的电线杆上。“可是无论如何也请您离开这里,保卫您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 “不,那是我的部下,知道吗?参加镇压暴乱的部队有我的属下。红军正在为保卫我们与敌人进行着激战!离开他们将是我的耻辱!”安德罗波夫嘴唇抖动、脸色发白,他指着窗外的苏军部队,手指不停地发抖。他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一群“帝国主义的走卒”居然将红军官兵压缩到了使馆周围地区。 担任保卫使馆的指挥官是米留西金少校,,尽管杂在士兵当中,但是眼尖的安德罗波夫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少校就是当年的萨沙。或许这是可以解释他不顾一切要留在窗前注视红军战斗的原因。

红军官兵在人数上居于劣势,萨沙指挥他们依托着T-34/85坦克和BTR-152装甲车组成环形防御阵地,凭借着强大的火力阻击敌人。双方激战2小时之多,人数占优的暴徒居然战苏军不下。最终被从布达佩斯城外进入的红军增援部队击溃。使馆解围了。 安德罗波夫从使馆中走了出来兴奋得拥抱见到的每一位红军战士,“萨沙,我的萨沙。”可是萨沙不在。 萨沙没有活着见到胜利。安德罗波夫在阵亡官兵遗骸的处理站找到了萨沙的遗体。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么让人感到难以捉摸,获得了胜利却损失了最重要的人物,损失不大却亡失了。就好似希腊人拿下了特洛伊却失去了阿基琉斯,雅典人赢得了马拉松却失去了多位将军之子。苏军损失轻微却牺牲了指挥官,勇敢的米留西金少校。 愤怒的安德罗波夫亮出了自己克格勃的身份,他当夜提审了被俘的匈牙利俘虏。 令他惊讶的事,俘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并不是一贯的仇视: “我也是共产党员,我们并不想做苏联一贯的敌人。” “刚把法西斯赶走时,我们把你们视做救星,可是现在我们是实实在在的敌人。”

“不要胡说,我们根本不认识什么帝国主义间谍。拉科西是罪魁祸首。” “官僚是我们的大敌,我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 “我们的事情不要外国人干涉。什么借口也不行!” 这些人的坚定态度让安德洛波夫感到惊讶,按理说,以卑劣的目的暂时结合的人群不过是乌合之众。但是这些人仿佛就是有着一个崇高的理想似的,始终宁死不屈。 这些的人的下场是可预见的,上峰的命令是按照反革命罪处以枪决。 然而萨沙的死使安德罗波夫不得不深入思考这些事情,否则生者对死者是无法交待的。在安德罗波夫心中,匈牙利和萨沙是永远的痛,“我欠萨沙一条命。”他总是如此想。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突然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电话,说安德罗波夫总书记要接见他。欣喜地晕了头的戈尔巴乔夫云里雾里地赶到了克里姆林宫,却看见一位岁数相对年轻得多的人一脸严肃地也站在安总的办公室里。 “您来了哦,戈尔巴乔夫同志。”安总很高兴的和他打招呼,“认识一下吧,这位是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同志。” 两人打了礼节性的招呼。 “雷日科夫同志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以后这方面的改革就交给你们俩了。” 一听要被委以重任,戈尔巴乔夫脸红到了耳根,支支吾吾,又想痛快地应承,却又没有勇气如此果断。 雷日科夫却保持着严肃的表情:“总书记同志,我的建议您再考虑一下吧。” 安德罗波夫笑了:“雷日科夫同志,要是我不同意您的意见。我就不会对您委以重任了。” 雷日科夫严肃的脸上多了一些轻松。戈尔巴乔夫却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三人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散了伙。

在离开克里姆林宫的路上,戈尔巴乔夫数次试图和雷日科夫搭讪,却怎么也觉得这人不是能和自己说得来的那种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依据,戈尔巴乔夫看到雷日科夫就感到一种不快。 在两天后的常务委员会以上,年迈的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宣布经济方面的工作由年轻的雷日科夫接替,戈尔巴乔夫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担任党的经济改革小组组长。 雷日科夫是一位很尽义务的干部,在会后,他主动提交了一份材料给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顺手把此物放进了公文包,便与人继续谈笑了,一点都没有注意雷日科夫脸上不满的表情。

直到晚上回到家,戈尔巴乔夫才想起了有份文件丢在公文包里没看,于是例行在睡前躺在床上阅读它,根据他的经验,这种枯燥的官方文件是十分有助于“促进睡眠的”。 谁知一看不要紧,看了倒是吓得戈尔巴乔夫睡意全无,这份文件居然是即将公布的经济改革计划的备忘录,上面的落款写着安德罗波夫和雷日科夫的名字,就是说总书记已经同意了这份计划。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在意其中的内容,而是揣摩起把这份原本应该公布的备忘录先给自己看的用意。“显然,没有总书记的同意,他是不会主动给我看的。”这是戈尔巴乔夫想出的第一个结论,他已经了解到昨天总书记和雷日科夫那令他捉摸不定的谈话内容是什么了,这个计划毫无疑问是雷日科夫想出来的。“那么这个功劳干嘛要给我看呢?”戈尔巴乔夫猜测道,他首先排除了对自己炫耀的可能性,把署有总书记名字的绝密文件私自给人看是很危险的,而且这样做会暴露自己的工作计划。

“那么是要取得我的意见?”戈尔巴乔夫也排除了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这个方案是要公布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交给相关人物讨论的,迟早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急呢,戈尔巴乔夫摇了摇头。“那么结论只能是这一个了”,戈尔巴乔夫这样费尽心思总算想起了一个让他感到满意的结论了,“雷日科夫只是候补委员,还没能进入核心圈呢,新人当然要和新人联手才有希望出头喽,况且他以前只是位经济专家,不和我这样虽然年轻却在官场混迹以久的人合作,他怎么在中央待啊!” 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心满意足的睡觉了。

经济改革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克里姆林宫的旁厅召开,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列席,吉洪诺夫部长也被邀请参加。 雷日科夫部长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计划,他尽可能简要,但是还是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因为苏联的经济问题是如此严重,光是农业问题就废了不少口舌。令雷日科夫奇怪的是,似乎有些上了年纪的委员对自己的说法很不满意。当雷日科夫的发言快结束时,契尔年科发话道:“雷日科夫同志,您确定没有夸大其词吗?我国的经济真的糟糕到如此程度了吗?”雷日科夫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契尔年科同志,我说的都是从全联盟各地的统计资料汇总出来的,不会有半点虚假的,我国的经济确实每况愈下。”契尔年科不放过她:“可是据我所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仍然处在增长状态下,这一天我想吉洪诺夫同志也很清楚。”接着就对吉洪诺夫使了个眼色,气人的是吉洪诺夫不知道是老糊涂了还是根本就看见他的眼色,居然支支吾吾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没有政治经验的雷日科夫还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的确还在增长中,可是很多迹象都在表明,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经济指标将变成负增长。浪费现象和消极怠工将吞实我国经济的活力。” 契尔年科打算把这个小后生好好嘲笑一番,但是安德罗波夫发言了:“尊重年轻人在党内的地位是给我们党足够的活力的保障。”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契尔年科一眼,“据我所知,雷日科夫同志说的并非是危言耸听,让我们还是把他的建议说完吧。” 雷日科夫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做出应对措施,包括取消部分的部级单位,减少企业之间科技流通的障碍,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另外就是农业上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已经交待过戈尔巴乔夫同志,我想他一定有法子。”

戈尔巴乔夫心里暗暗叫苦,昨晚他花了一夜工夫捉摸雷日科夫的心思,考虑了很多的情况,万万没想到原来只是工作需要。急出一身冷汗的戈尔巴乔夫支支吾吾了一会儿,忽然灵机一动,把自己在乌克兰调查农业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拿来做了文章,把话题扯到了扩大农民副业上,好容易遮掩过去了。 会议中途休息时,雷日科夫把戈尔巴乔夫拉进了没人的地方:“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您根本就没看我的文章,我对农业的困惑不在副业这个问题上。” 戈尔巴乔夫见没法子遮掩了,索性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我对您的才能非常佩服,您对经济的领悟力或许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是我想提醒您,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实力,您的才能救智能化做别人嫉妒您的理由。我们都是新人,缺的正是政治上的经验和实力,所以我认为,当下对我们最重要的并非是什么改革计划,而是我们的生存问题。我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中央政治局里站稳脚跟,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抱负。” 雷日科夫什么也没有说,阴沉着脸走开了。

这个会议的插曲雷日科夫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组组长的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然而,雷日科夫对戈尔巴乔夫却产生了很大的厌恶感,在他看来,在苏联经济情况如此危机的时候居然还在为自己的地位处心积虑的人实在是只能用阴险一词来形容,但是雷日科夫也不是完全不懂政治的人,他觉得保留着这位被认为是苏共党内最有希望的新人的领导位置也是利大于弊的,另外雷日科夫还是觉得戈尔巴乔夫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许这就是政治家的智慧吧”雷日科夫在心底这样安慰着自己。

经济是安德罗波夫改革的重中之重,不过,安德罗波夫在此之前还要做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官僚主义者得势的年代,没有了斯大林时代的清洗,苏联的官员们位置坐得非常舒服,他们享受着从副食品到汽车别墅各种特权,他们是社会上最因循守旧的群体,是苏联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安德罗波夫在克格勃组织里当了15年的头,对这些家伙的危害和实力了如指掌。 “那么改革就从拿这些人开刀开始好了。”安德罗波夫对自己的腹稿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1982年12月,在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的密友,工业技术出口局主席斯米利亚可夫突然被逮捕了,理由是大量的收入来源不明,其实安德罗波夫对这家伙的情况早就摸透了,只不过由于勃总的原因不好下手。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审理,倒霉的斯米利亚可夫被判处死刑,成为了安总反腐运动中最大的牺牲品。

随后,一直负责向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的特权阶级提供各种副食品的提供短缺食品的伊利塞耶夫商场熟食部经理索科洛夫也因贪污出以盗窃人民财产罪处死。 这二位“贵族”的下场使人民拍手称快,十多年来其在人民头上作福作威的特权者今日沦为了阶下囚和死刑犯!莫斯科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抢购发布消息的《真理报》和《消息报》的人们。热烈的讨论展开了,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人民视做了向特权和一切苏联社会陈旧羁绊挑战的英雄。民心,正悄悄地掌握在安总手中。 在安总上台的最初几个月里,共有70多位州委以上的干部被捕,轻则徒刑,重则死刑。一时间,苏联官僚机构上下肃然。 这场清洗式的社会革新运动不仅仅只针对官僚,也涉及到了苏联社会下层的弊病。长期的勃列日涅夫式的福利尽培养出了一群不负责任的懒汉,苏联的劳动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资金和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安总适当地降低了部分福利指标的标准,并且发动了一场反浪费和消极怠工的运动,严肃生产纪律。严厉惩处种种的浪费生产资料和空享工资福利的现象。 经过总结并筛选意见后的雷日科夫的经济改革计划成为了安德罗波夫早期经济改革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1983年的经济计划在1982年末做出了修正:减少16种国家下达给企业的生产指标,而按照民主德国经验建立的联合企业则减少25种;扩大企业在计划、资金和基金上的使用自主权,企业有权使用按政策规定自主地使用属于它支配的各种基金;把合同所规定的供货品种、质量和完成产品销售额计划,作为评价企业经营方面活动的重要杠杆。这还只是工业改革的初步措施,日后还会深化。 即使农业是苏联经济上最薄弱的一环,安德罗波夫也毫不畏惧的作出了最大的努力,1983年的主要农业措施是继续推广集体承包制,具体的做法是有几十人组成承包队,在农庄或农场承包一定数量的土地,保证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农庄或农场保证向他们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物资设备,按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支付劳动报酬。到1983年10月,全苏已经承包单位15万个。承包组使单位产量增长了20—30%,劳动生产率高出15—30%。 总的来说,1983年的改革成果是令人瞩目的,尽管很多还是试验状态和不成熟的。1983年中进行了改革的企业大多取得了成效,苏联的工业扭转了多年完不成定额的状况,超额完成了计划,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提高5%,粮产量恢复至1.9亿吨,比1982年增长了3%,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由82年的2.6%恢复到了3.4%。

1983年8月21日,一架苏联伊尔-76VKP国家战略指挥飞机在两架米格23ML战斗机的护航下降落在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布达佩斯国际机场上。机舱的门开了,安德罗波夫从悬梯上走下,刺眼的阳光使他不得不眯起了眼睛:“布达佩斯,我又来了。” 安德罗波夫认为如何处理好东欧关系问题是关系到苏联国际战略的重要部分,但是这是一个比国内事务更难处理的问题。国内很多事情依靠强力就能解决,而在国际事务上使用强力只会招致更大的反苏情绪。苏联在历史上几乎都是以粗暴和自私的方式解决,给东欧人民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如果东欧被动摇,那么苏联的西部边境就会显得非常危险,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则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才是前任留给我最大烂摊子。”安德罗波夫对雷日科夫曾经如是说。 安德罗波夫在上台时的演说中曾经给人以温和者的形象,他表示了要尊重各国的independence 与主权,苏联也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之类的意向,不过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要在实际行动中有所表现。

安德罗波夫的肾病还是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但是他还是定下了出访东欧各国的日程,第一站便是去匈牙利,在他看来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心理阴影,如果能摆脱匈牙利事件的影响的话,那么一切,至少在舆论上也就顺利了。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也被带上了,因为他听说匈牙利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经济体系很有成效,所以对安总提出了随行的请求,安总很高兴的答应了。国内的政治工作交给了老一辈的契尔年科,经济改革由雷日科夫暂时全权掌握,,外长葛罗米科随行。 在匈牙利国际机场,匈牙利外长热情地接待了安总,然后他们乘坐贵宾车直达匈共中央和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的所在地—匈牙利匈共大厦。 卡达尔,这位深受匈牙利人民爱戴和党内尊重的领袖,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满脸的皱纹诉说着他的传奇经历,闪着智慧的光芒的眼睛深深的凹陷下去,似乎证明着聪慧的人也难以逃脱岁月侵蚀的哲理。尽管年逾七旬,但是他还是亲自来到了匈共大厦前,等待着安总的到来。 “这不就是匈共大厦么。久违了,匈牙利。”安总在轿车停在匈共大厦前的一霎那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他看见了卡达尔,并且努力在脑海中寻找他在1956年的印象,那个在最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建立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的英雄卡达尔的相貌。不过,他失败了,岁月磨灭了很多年轻时的东西。

两位领导人互相握了握手,然后便是礼节性的寒暄。会说匈牙利语的安总示意翻译不要在两人私下交谈时插嘴。 在从正厅步入会客厅的时候,安德罗波夫找到了和卡达尔同志自由交谈的机会:“很久没有见过您了,上次还是在1956年的不幸事件后。” 卡达尔和善的笑了:“当时总书记同志是以武官的身份来拜访我的。我们只交谈了一会儿,互相交换了外交文件就散伙了。” “我已经记不得您当时的相貌了,岁月磨灭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安德罗波夫的语气里略带几分歉意。 “我还是经常见到您的,只不过是在电视机里。” 两人会心的笑着,走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会谈很顺利,没有什么让人不高兴的事情。安德罗波夫赞赏了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新政治经济体制的成效,并就苏联在经互会中一些不公平的做法表示了歉意。

卡达尔除了感谢安总的承诺和赞赏外,也表示匈牙利不会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第一次会谈是样板式的互相试探。这次出访匈牙利真正的价值在于第二天晚上签署的《苏匈互相尊重联合公报》,在这个条约中,安总做出的决断,按照雷日科夫后来的回忆,几乎把契尔年科从座位上惊倒——安总向包括匈牙利在内的所有经互会国家承诺,苏联在提供原材料和各种贸易中将不再会使用剪刀差从各兄弟国家手中牟利。另外承诺驻匈苏军如果侵犯住区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将直接交由地方法庭审理而无需引渡回国内处理。这两个承诺等于放弃了苏联在东欧长期为所欲为的法律根据。 其实被惊倒的岂止是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对外交一向没啥兴趣的戈尔巴乔夫也对此感到疑惑。卡达尔和匈牙利的其他领导人更是百感交集,如果只是口头上答应这些东西,那么东欧国家大可置之一笑,因为以前勃列日涅夫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是众人皆知的。但是安总居然将承诺上升至国家书面文件形式,“难道他真的想……..”他们心里不由得出现了一个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的结论。

蓝色飘带般的多瑙河穿过了布达佩斯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很久以前,布达和佩斯其实是两座隔河相望的城堡,直到1873年,两座城市经过扩建才连为一体。诸如英雄广场、鱼人堡、圣·史迪分国王雕像、马提亚教堂这样的阿昆库姆罗马城和哥特式建筑分布其中,赋予了城市丰富的历史底蕴。这就是布达佩斯,世界最安静的首都。

安德罗波夫被盛情邀请参加这个城市两城合并110年庆典,而忙碌的戈尔巴乔夫则一头扎进了匈牙利的联合企业和国营商店,考察匈牙利这种充分利用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的活力所在,不幸几乎错过所有的游乐活动。 安总在布达佩斯滞留了3天,他的心情并没有因为东道主的热情而有所轻松,相反,似乎这里的历史包袱已经让他的内心很难晴朗起来。他在视察苏联驻匈大使馆时,伫立在使馆的二楼窗户前凝思了好久,看得周围人员发慌。 8月27日,他离开了,布达佩斯人民手持鲜花和国旗,夹道欢送,气氛比刚到的时候热烈了不少。 安德罗波夫在轿车里对戈尔巴乔夫说道:“米哈伊尔,知道为什么匈牙利的人民会有这样的反差吗?” 戈尔巴乔夫立即想到了《联合公报》:“是我们签署了的公报中让步的条款令他们改变态度了吧?” 安德罗波夫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们有多少人对我的举动表示不解的?” 戈尔巴乔夫被问住了,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自从勃列日列夫时代起,这种领导人不和中央政治局商量就自己作出外交上重大调整的事情还真是头一遭。戈尔巴乔夫本人对这种做法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是极度担心安总此举将激怒包括契尔年科在内的守旧势力。 “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安德罗波夫看出了戈尔巴乔夫的难处,“要知道,我们和东欧各国的矛盾并非是一日之事,自这个阵营建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他们当作了附庸,没有independence 自主的权利,他们就会产生被压迫感,这就是我们之间矛盾的由来。要消除这种矛盾,只有我们先做出让步甚至道歉。” 戈尔巴乔夫信服的点点头:“我觉得我们这次东欧5国访问会有大收获的。” “嗯?”安总颇感兴趣,“为什么呢,我们还有4个国家要去,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嘛”戈尔巴乔夫笑道,“我们对匈牙利恢复平等关系的事情想必会在其他国家引起轩然大波的。那里的人民会对我们表示非常的关注。”

“今天就先发到这里了,未完待续。

这部小说已经蕴量了3年之久,计划中分为三部:《1983年》、《暗流涌动》和《五月攻势》。

《红色圣战》这部小说是一部典型只能给我们苏联主义者们看的小说。我假设苏联人民的领袖尤里安德罗波夫多活了十年,领导苏联党和国家走出了经济和政治困境,获得了苏维埃的新生,并在1989年5月爆发的欧洲解放战争中消灭了北约的欧洲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链条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这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笔者希望这部小说能够给所有喜爱苏联和社会主义,对美帝及其走狗充满痛恨的同志以鼓励,相信我们并没有在历史上失败,而是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由于笔者经济学水平有限,对于苏联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模糊化的处理方式,而把更多的笔墨投向了苏联的军事胜利,希望同志们有所鉴别。

小说尚未结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的连载。下面大家将要看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库页岛空战。


欢迎去苏联主义论坛看柯巴同志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