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关于本站 联系站长

 


俄专家最新统计:二战苏军将领损失数字(波波夫金译文)


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将官的损失数据早在半世纪以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但围绕苏军将官的损失数字至今仍争论不休。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苏联和俄罗斯曾多次公布二战中苏军将官的损失数据,但这些数据各不相同。90年代初,俄罗斯国防部主办的《军事历史杂志》公布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的416名苏军将官的名单。但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沙巴耶夫坚持认为,有438名苏军将官在二战期间死亡;而库兹涅佐夫认为,这一数据应为442人;历史学博士亚历山大·别钦金则认为,根据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和国防部中央档案局保存的军事历史文献和有关文件中所提供的资料,应该在《军事历史杂志》所公布的数字的基础上再增加42人,即458人。

 

  1944年4月4日,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发布的第023号命令规定,不能归队的减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阵亡;战场失踪;因伤致死;战场患病致死或其它原因致死;被俘。减员就性质而言可分为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战斗减员包括:阵亡;在后送过程中或在医院中因伤致死;战场失踪;被俘。非战斗减员是与完成战斗任务没有直接联系的死亡,包括:枪支走火致死;意外事故致死;在医院或家中病故;自杀;因罪被军事法院判处死刑等。

 

  1993-2001年,由克里沃舍耶夫上将领导的研究小组曾两次公布苏军在二战中的人员损失数据。第一次公布的苏军将官损失数字是421名,第二次则减至416名。按常理,第二次公布的数字应比第一次多。因为研究人员在两次公布之间又发现了其它一些在战争期间死亡的将官的资料。但研究人员称,公布的数据中不包括在战前或战争期间被清洗的13名将官,认为他们不应列入参战将领名单。这13名将官是:上将亚历山大·洛克季昂诺夫、格里高利·什特恩,中将阿列克谢耶夫、阿尔热努欣、普罗斯库罗夫、普图欣、普姆普尔、皮亚德舍夫、雷恰戈夫、斯姆什科维奇,少将沃洛金、卡尤科夫、列文。

 

  亚历山大·别钦金博士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首先,沃洛金、普罗斯库罗夫、普图欣和皮亚德舍夫将军不是在战前而是在战争初期被逮捕的,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参加了战争。1941年6月底战争爆发时,沃洛金空军少将任苏联红军空军参谋长,皮亚德舍夫中将任北方面军副司令,负责指挥卢日斯科战役集群,而同为苏联英雄、空军中将的普罗斯库罗夫和普图欣则分别任第七集团军空军司令和西南方面军空军司令。其次,以未参加作战行动为理由不把在战争期间去世的将领列入非战斗减员也是缺乏根据的。因为在官方公布的在战争期间损失的416名将军的名单中有数十人从未在作战部队中服役,并且是在后方病故或意外原因致死的。而根据前面所说的第023号命令,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的整个卫国战争期间死亡的将领都应列为不能归队的减员,自然,其中有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之分。

 

  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苏军将官的减员数量差别很大。在为期46个月的战争期间,苏军总共损失458名将军,平均每月10名。1941年是苏联红军战略退却阶段,红军在这一阶段的损失也最大。当时苏军整集团军整集团军地被德军合围,被俘官兵就有几十万人,其中包括一些将官。苏军在6个月内共损失了107名将军,平均每月18名。在战争的第一年,苏军有4名将军在被合围后,为避免被俘而自杀。在整个战争期间(主要是1941-1942年),苏军有72名将官被俘,其中有数名集团军司令,数十名军长和师长,除个别叛变外,绝大多数被俘将领都没有变节。到战争结束时,共有23名将官在战俘营中死亡。

 

  随着苏军指挥员的作战技能的不断提高,苏军将官的减员也大大减少。1942-1944年,苏联红军高级指挥人员每月平均减员数量已经减少到战争开始时的一半以下,平均每月8-9名,是1941年的二分之一。但在阵亡将官数量减少的同时,因触雷而牺牲的将官数量却有所增加。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损失的458名将官中,战斗减员为296人,占64.6%。

 

  1941年,苏军将官的非战斗减员数量为33人,其中3人病故,2人自杀,1人在事故中遇难,27人被清洗。而在整个战争期间被苏联人民内务部逮捕的100名苏军将官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死亡(47人被处决,16人死于狱中)。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因为即使是在前线被俘的72名将官中也只有三分之一死于战俘营中。

 

  1943-1945年,苏军将领的战斗减员逐渐减少,而在非战斗减员中病故占了大多数。1945年3月,63岁的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去世。而由于战争的压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才四十多岁的集团军司令列谢利泽和哈里顿诺夫等一些年轻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也相继去世。当时去世的将军中有60%不到60岁。

 

  1941-1943年,苏军将官的非战斗减员占减员总量的27-30%,1943-1945年则为36-39%。在战争初期,内部清洗是苏军将官减员的主要原因,到战争结束前,病故将官则占了减员将官的多数(1943、1944、1945年分别占非战斗减员的85%、75%和66.6%)。

 

按职务类别统计,损失最大的是指挥人员,占总数的近89%,其后依次是行政人员,占4.6%,技术人员,占2.8%,政治人员,占2%,医疗人员,约占1%。

 

  按军种统计,陆军将领损失最大,占减员总数的87.56%,而空军和海军分别仅占8.73%和3.71%。死亡和失踪的高级军官大部分是作战部队的指挥人员、方面军司令和副司令、军团和兵团参谋长、军长、师长和旅长等,其中减员最多的是师长。

 

  按军衔统计,减员最多的是少将,共372人,占总数的80%以上;中将是66人,约占总数的14%;上将6人,占总数的1.3%;海军少将7人,占总数的1.5%;元帅、大将和海军中将合计所占比重则不超过1%。

 

  1941年,苏军有4名方面军司令为国捐躯。整个战争期间共牺牲22名方面军司令和2名方面军副司令、55名军长、21名副军长、127名师长、8名旅长。

 

  苏军将领损失为什么会这么大?这是因为,1941-1942年,苏联红军在退却过程中,不仅仅是部队和分队,师、军和集团军也往往陷入敌人的合围。在这种情况下,将军在指挥部属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中牺牲是常有的事。另外,1941-1942年,苏军将领还比较缺乏现代作战经验。损失惨重的另一个原因是,有时候上级给部队下达的任务脱离实际,造成了包括将官在内的人员的不必要的牺牲。

 

  在陆军兵团指挥员(旅长、师长、军长)不能归队的减员中,战斗减员占85%,病故或因意外事故死亡的非战斗减员占15%。集团军司令、副司令、参谋长的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的比例也大致如此。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军事院校、设计局、科研院所和其它后方机构,将官的减员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其减员主要原因是病故和清洗,此外,意外事故和在前往作战部队途中发生战斗也是减员的原因。

 

  最后,将苏军将官与德军将官的减员数量做一对比。根据1957年福尔曼和米勒-韦登在柏林公布的研究数据,1941-1942年,德军仅损失数名将官,但1943-1945年,有德军553名将官被俘,其中70%是在苏德前线被俘的。德军将官的损失数量是苏军的2倍。如果按某些分类统计的话,这一差距还要更大,如,因意外事故死亡的德军将官是苏军的2.5倍,失踪的德军将官是苏军的3.2倍,被俘的德军将官是苏军的8倍,自杀身亡的德军将官则多达110名,这也说明到战争快结束时德军的士气是多么地低落!

 

 

苏军被歼集团军知多少

揭开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的遮羞布——苏军被歼集团军知多少

被全歼的集团军如下:

第5、6(2次)、12、16、19、20、24、32、57集团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爆发和面临德国入侵威胁的情况下,第5集团军于1941年1月在基辅特别军区组建。卫国战争前夕,第5集团军编有:步兵第15和第27军,机械化第9和第22军,第2和第9筑垒地域及炮兵、工程兵等直属部队。

战争爆发后,编入西南方面军。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先后在布列斯特以南国境地区、科韦利、杜布诺、罗夫诺、日托米尔等地域,以及依托科罗斯坚筑垒地域既设阵地实施防御战斗。7月11日至9月20日,在基辅方向参加对优势德军的防御交战(参见基辅战役),在上述阻击战中,其兵团和部队损失惨重。9月20日,第5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兵团和部队用以补充西南方面军其他集团军。”

实际是所有兵团和部队全部被歼灭,野战领率机关被德军“撤销”,司令员波塔波夫少将被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第6集团军于1939年8月在基辅特别军区组建。1939年9月,在乌克兰方面军编成内,参加苏军向西乌克兰的进军。卫国战争前夕,第6集团军(辖步兵第6、第37军,机械化第4、第15军,骑兵第5军,第4、第6筑垒地域,炮兵及其他部队)在利沃夫方向克雷斯特诺波尔、格拉博韦茨一线地区展开。战争爆发,编入西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在利沃夫西北参加边界交战。尔后,集团军虽经艰苦奋战,但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被迫撤至布罗德、扬波尔和别尔季切夫。7月,集团军(7月25日起编入南方面军)参加乌曼战役(参见基辅战役)。第6集团军在乌曼东南经艰苦防御战斗后,遂于8月10日被撤销,所属兵团和部队用以补充南方面军其他集团军。”

又是一个莫名其妙被“撤销”的集团军,实际同第5集团军一样,司令员穆兹琴科中将被俘,而南方面军得到的部队和兵团为零,一个人,一杆枪都没有得到。

“卫国战争爆发时,第12集团军辖步兵第13、第17军、机械化第16军和第10、第11、第12筑垒地域、以及炮兵,工程兵等部队,编入西南方面军。

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参加斯坦尼斯拉夫以西边界地区的交战,在文尼察方向进行激烈的防御战斗,阻击优势德军进攻。1941年7月下半月,在南方面军编成内,在乌曼方向进行防御战斗。由于德军实施翼侧突击,其突击集团已进至五一城地域,第12集团军多数兵团和部队于8月2日陷入重围(参见基辅战役),并在此条件下苦战五昼夜。突围后,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于1941年8月10日被撤销,所属部队用以补充方面军兵团和部队。”

同上面一个集团军一样,在乌曼战役中同时被歼灭,司令员波涅杰林少将被俘。

“1940年7月,第16集团军在外贝加尔军区组建。该集团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和面临日军入侵威胁的条件下组建的。

组建后,在外贝加尔担任边防任务。卫国战争爆发后,集团军(辖步兵第32军、机械化第5军、炮兵等直属部队)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后经铁路调至斯摩棱斯克地域,7月中旬,就地编入西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尔后,参加莫斯科会战(194l一1942)。1941年10月初,第16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奉命将所属兵团和部队分别转隶第19和第20集团军,此后,则将维亚济马地域作战(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的许多兵团和部队编入自己的建制。”

真是搞笑,用这种方法来避免被歼灭。

“1941年6月在北高索军区首次组建。最初编有步兵第25、第34军,机械化第26军,步兵第38师和其他部队,编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

1941年7月初,转隶西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艰苦的防御战斗,并参加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地域实施的反突击。7—9月初,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在交战进程中箝制德军大量兵力,予德军重大杀伤,并协同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打破了德军统帅部企图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参见莫斯科战役)。10月,参加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德军在亚尔采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的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使第19集团军兵团和部队陷入德军重围。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坚持顽强的防御战斗,箝制了大量德军。10月中旬,集团军部分兵团和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退,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

什么“且战且退”?到达莫扎伊斯克防线的部队一开始就不在包围圈里!

 

“第20集团军,1941年6月在奥廖尔军区首次组建,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61、第69军,机械化第7军,步兵第18师,炮兵、工程兵和其他直属部队。

1941年7月2日,转隶西方面军,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即在白俄罗斯投入对德军的防御战斗。7月6日,集团军所属机械化第7军参加了方面军在奥尔沙以北对德军实施的反突击。7月中旬以前,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奥尔沙和鲁德尼亚地域坚守防御地区,并箝制了进攻斯摩棱斯克的大量德军。7月下半月至9月初,集团军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交战进程中,其兵团和部队与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顽强阻击,实施连续反冲击和反突击,箝制敌优势兵力,使其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打破了德军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9月,第20集团军各兵团为掩护多罗戈布日方向,在亚尔策沃以南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10月参加了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此次战役中,德军在亚尔策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因此使第20集团军陷入德军合围。集团军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集团军部分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走,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1941年10月20日前,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其所属兵团和部队补充了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

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办法,这个集团军的实际命运我就不说了,但是它的集团军司令叶尔沙科夫中将没有被俘,而是光荣牺牲。

“第24集团军,1941年6月在西伯利亚军区首次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1年7月,集团军辖步兵第52、第53军和炮兵、工程兵等兵团(部队),进至维亚济马地域,继续留作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奉命构筑涅利多沃、别雷、多罗戈布日防御地区,并将主力集中于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方向。

7月15日,编入后备方面军,7月21日至29日,与西方面军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扼守别雷、多罗戈布日和叶利尼亚地区。集团军在防御战役进程中,实施两次反突击;战役初期,集团军协同第37集团军,以右翼兵力对从北面包围斯摩棱斯克的德军重兵集团实施了第一次突击,并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战役即将结束时,又以左翼兵力对由叶利尼亚地域向多罗戈布日进攻的德军集团实施了第二次突击。7月30日,第24集团军转隶预备队方面军,8—9月,在其编成内参加叶利尼亚战役(1941)。战役进程中,在叶利尼亚地域重创德军,清除了叶利尼亚突出部。尔后,第24集团军扼守叶利尼亚以西和西南防御地区。10月上半月,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因敌优势兵力的翼侧突击,于维亚济马以西地域,先后陷入半合围和合围状态,被迫进行艰苦的防御战斗(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到10月20日,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而其突围成功的兵团和部队则用以补充西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集团军前不久还诞生了第一批近卫军兵团(4个师)。可以称之为“老近卫军”吧。

“第32集团军1941年7月在莫斯科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民兵第2、第7、第8、第13和第18师,炮兵及其他部队。

7月14日编入后备方面军,7月18日编入莫扎伊斯克防线方面军。7月末,在库舍列沃、卡拉恰罗沃(莫扎伊斯克西北)一线地区设防。7月30日编入预备队方面军,尔后变更部署,在莫索洛沃、米舒季诺、捷列霍沃和多罗戈布日一线地区展开。10月3日起,集团军进行艰苦防御战斗,以阻击德军优势兵力对维亚济马的进攻。10月7日,集团军与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部分兵团和部队在维亚济马以西地区德军敌分割。集团军尚有战斗力的兵团和部队虽陷重围,但仍继续苦战,部分人员化整为零,小群分散,脱出合围,与方面军其他部队会合(参见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集团军脱出合围的兵团和部队分别转隶第16和第19集团军,10月13日,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

这是个民兵集团军,其分别转隶的集团军也是被歼灭的,真是岂有此理!

“第57集团军,1941年10月在北高加索军区斯大林格勒地域首次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333、第335、第337、第341、第349、第351师,骑兵第60和第79师及航空兵等直属部队。

11月初,集团军(番号为独立第57集团军)转隶西南方向总指挥统辖,留作预备队。1942年1月1日起,编入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于伊久姆城地域实施防御战斗。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1942)中,集团军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担任进攻,参加收复巴尔文科沃城(1月23日)和其他居民地。尔后,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在南方面军编成内,5月21日起在西南方面军编成内,于洛佐瓦亚以南和东南北顿涅茨河和顿河地域实施艰苦的防御战斗。6月初,调方面军预备队,于瓦卢伊基、库皮扬斯克、罗韦尼基以东地域整补。”

干什么要整补?这个集团军在哈尔科夫的冒险中被全歼了,集团军司令波德拉斯中将阵亡。

“1941年8月末,第6集团军在南方面军步兵第48军基础上再次组建。最初编有步兵第169、第226、第230、第255、第273和第275师,骑兵第26,第28师,坦克第8师,歼击航空兵第44师,炮兵,工程兵及其他部队。组建后,在第聂伯河左岸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西北地域设防。9月末,转隶西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实施顿巴斯战役(1941)。1月,集团军参加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1942),5月,参加哈尔科夫交战(1942)。6月初,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其兵团和部队突出合围后,均被西南方面军收容,留作预备队。”

还是第6集团军,第二次被歼灭,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第6集团军也是2次被全歼,看来这个数字作番号的部队在苏德战场上都倒霉透了!

也许有遗漏,以后再补充。

补充一些:

我们注意一下,上述被歼灭的集团军主要集中在三场战役中:基辅会战、维亚济马战役和哈尔科夫战役(苏军称之为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基辅会战的失败责任,主要由斯大林来负,还有赫鲁晓夫。维亚济马战役科涅夫固然应负直接责任,然而当时朱可夫不在莫斯科,莫斯科附近的防御是斯大林亲自部署的,所以也可以算在他的帐上。而哈尔科夫战役则是铁木辛哥元帅的信口开河和斯大林的轻信。那么三场战役看来都是斯大林的责任了,实际是这样的吗?否!

斯大林虽然是苏联的最高统帅,然而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刚愎自用,他在任何战役前都要广泛听取专家们的意见。斯大林有急于求胜的心理,但这是任何身在哪个位置的人都不能避免的。关键就在于这些“专家”们是刻意地去迎合斯大林的这种心理还是实事求是地向斯大林分析战场的真实情况。赫鲁晓夫、铁木辛哥这些人可以地去迎斯大林的心理,结果遭到了惨败,而朱可夫一贯实事求是地向斯大林报告情况,因此他领导下的部队极少遭到惨败。(我认为这是朱可夫最为可贵之处)当斯大林的最高统帅部开始由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这样的人组成之后。德军就再也难以利用苏军的弱点了。后来苏军还有几次败仗,但那往往都是进攻战役接近结束,力量用尽时的“必然挫折”,与战略指挥无关。

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苏军在战争开始时为什么没能做好战争准备,迎接德军的突然袭击?实际上也是由于边境军区司令们为了迎合斯大林希望战争推迟的心理虚报敌情。斯大林之所以会痛下决心枪毙有“坦克专家”之称的巴甫洛夫大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虚报敌情对苏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将卫国战争中苏军失利的原因都推给斯大林是不恰当的。苏军将领们也必须相应地承担这些责任。《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转贴自苏联主义网www.cccpism.com”


 


Copyright 2008 cccpis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